说陆羽《茶经》有问题的,本人一定有问题,而不是陆羽有问题,更不是《茶经》有问题。
当然这个要辩证地看,分享三点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第一点,没有人比陆羽更懂茶
陆羽写茶经,可不是如今的一些写作者那样,闭门造车,想到哪写到哪,再不行就天下文章一大抄,或者干脆原封不动搬过来,照样发表,还能得奖什么的。
陆羽写的茶经,说起来像是大部头,三卷十章节,其实只有七千余字,相当于一篇专业短文。
就这篇短短的文章,能够成为举世经典,至今无人超越。甚至被日本人发扬光大,诞生了茶道。以致后来的普洱茶炒作团伙,也猫三狗四学着,搞出花式喝法,一时间蒙住多少人,照他那样喝茶成了有钱人的象征。
陆羽写这字,用了26年的功夫。期间走过8个道73个州,就是如今的14个省个县、区。走遍了茶叶产地,遍访茶人,搜集和体验无数的经验。仅为煮茶的水,就尝遍所有的江河。在那时的交通条件下,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没谁了。所以只能说,陆羽无人超越。
第二点,《茶经》是基本理论,不是茶叶教程
说陆羽《茶经》有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错把原理当实务。这就好理解了,陆羽《茶经》里没有日本茶道,也没有十大名茶,更没有茶叶炒作。那么,就不能用现在的茶叶实务去对陆羽说三道四,因为挨不着。
就像我们指责北京猿人,你们为什么不像如今这样盖很多房子啊?把自己搞得居无定所多凄惨。要知道几十万年前,找个山洞呆着就很好了,不会想着盖房子。
这里反映个对待经典的态度,也是今人应该具有的价值观问题。这个态度就是:只可学习领会,不可指责批判。不是不可以批判,是你没有那个水平。譬如日本,从来不说陆羽有问题,一味的尊重和领会,于是有了茶道。对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也是一样,除了尊重和学习,还是尊重和学习,所以人家发展快。
第三点、古典理论与现实状况的关系
辛亥起,对传统文化一概否认,后来派生出个批判性吸收,让陆羽也跟着躺枪。加之如今有些商人故意造势,老拿古人说事。
茶叶行业盯着的终极目标,就是陆羽和他的《茶经》。商人们好像不对老先生划几道,就显不出自己能耐。于是,就不断有人指责,我的茶叶这么有名,你陆羽《茶经》怎么这样说的啊?
这做派其实古人也有。譬如唐朝很有名的“蒙山顶上茶”,陆羽没收录于《茶经》。按说在他写书的期间,这茶多有名啊,中国唯一的皇家茶园,完全应该写进去。可他就是没有收录,你咬我啊?搞得后人忿忿不平,明代黎阳王就写诗发牢骚:
“闻到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说你陆羽做事不公,不把这最好的茶叶收录。后来有人考证此事,原来不是他不写,是当时国内战乱,安史之乱让他去不成茶园,又不能凭想象写。
至于当今的商人拿《茶经》编自己产品故事,则又另当别论,也不值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