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古琴遇上工夫茶道

                                        

香韵茶居——邀你一同学习工夫茶道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陶炉对月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1、备器(备具添置器)

茶杯呈“品”字摆放,依次摆好孟臣壶、泥炉等烹茶器具。泥炉起人,砂铫掏水。

2、生火(榄炭烹清泉)

泥炉生火,砂铫加水,添炭扇风。

3、净手(茶师洁玉指)

茶师净手。

4、候火(扇风催炭白)

炭火烧至表面呈现灰白,即表示炭火已燃烧充分,没有杂味,可供炙茶。

5、倾茶(佳茗倾素纸)

倒茶叶于素纸上。

6、炙茶(凤凰重修炼)

炙茶,提香净味。

7、温壶(孟臣淋身暖)

注水入壶,淋盖温壶。

8、洗杯(热盏巧滚杯)

热盏滚杯,并将杯中余水点尽。

9、纳茶(朱壶纳乌龙)

纳茶需适量,用茶量以茶壶大小为准,约占茶壶七八成左右。

“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飓戏声,泥炉初沸,哭起鱼眼时(以意度之,不可撤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挑置炉上。俟其人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满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谓之纳茶。纳不可太饱满,缘贵重茶叶,嫩芽紧卷,舒展力强,苟纳过量,难容汤水,且液汁浓厚,味带苦涩;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10、高注(提铫速高注)

提拉砂铫,快速往壶口冲入沸水。

11、润茶(甘泉润茶至)

高注沸水入壶,使水满溢出。

12、刮沫(移盖拂面沫)

壶盖刮沫、淋盖去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溢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然后,快速倾出倒掉不饮,此为“温润泡”。

13、冲注(高位注龙泉)

将沸水沿壶口内缘定位高冲,注入沸水,切忌“冲破茶胆”。“取滚汤,揭罐盖,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始无涩滞之病。”

淋罐:壶盖盖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以去其沫。壶外追热,则香味盈溢于壶中。

14、滚杯(烫盏杯轮转)

用沸水烫洗茶杯。“淋罐已毕,何必淋杯。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若误触边缘,恐有破裂。俗谓烧盅热罐,方能起香。”

15、洒茶(关公巡城池)

依次循回往各杯低斟茶汤。洒茶宜“低、快、匀、尽”。

“低”就是“高冲低洒”的“低”。洒茶与冲水相反,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客人。

“快”就是动作要快,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轮流、均匀洒到各个茶杯中去,不可以洒满了一杯再洒另一怀,因为茶初出淡,后出浓。洒好的茶一定要色味均匀,这一点很重要。

“尽”就是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洒完以后,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水份完全滴出,不让茶叶中的单宁酸溶解出来,茶就不会苦涩。

"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缘洒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色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味苦涩,全功尽废。"

16、点茶(韩信点兵准)

壶中茶水少许时,则往各杯点尽茶汤。"洒必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巡后,覆转冲罐,俾滴尽之。"

17、请茶(恭敬请香茗)

恭敬地请嘉宾品茶。

18、闻香(先闻寻其香)

未饮前,先闻茶汤的香气。

19、啜味(再啜觅其味)

分三口啜饮,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为品。

20、审韵(三嗅审其韵)

啜完三口后,再把茶杯余下的少许茶汤倒入茶盘,冷闻杯底,赏杯中韵香。

“乘热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弛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

21、谢宾(复恭谢嘉宾)

微笑向嘉宾鞠躬以表谢意。

温馨提醒:播放上面音频过程中,可以退出本页面同时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