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多聊茶」的视频号相关推送
工夫茶,到底有多麻烦前言
同学们,早上好。
多聊茶更新的最新视频号中,不仅有潮汕朋友喝茶集锦,还有一段潮汕方言的茶诗诵读。
听过的同学,都直呼上头。
潮汕人民,嗜茶如命。
但和我们爱喝盖碗茶的成都朋友不一样,这里喝的是地地道道的“工夫茶”,看起来就十分讲究。
工夫茶,到底有多复杂?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
正文
工夫茶,到底有多麻烦?
按照香港传统工夫茶口诀要义,全部流程共十一式,即淋壶、纳茶、拍壶、高冲、刮沫、顶盖、烫杯、低酌、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上不见泡下不见末。
若按照南洋工夫茶法,全部流程则多达十七式。
关于中国工夫茶之本,我认为台湾连横先生的总结最为精辟。
连横(-),字天纵、武公,号雅堂、剑花,别署慕真。他出生于台南府宁南坊马兵营,为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历史学家。
连横先生倾十年心血所作的《台湾通史》,为后代留下研究台湾历史的丰硕文献。
连氏在《雅堂文集·茗谈》中写道:
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
茗比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狭义上看,这段文字记载了我国台湾地区的品茗传统,即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的饮茶传统不同,与漳州、泉州与潮州等地区相近。
广义上读,连横先生的《茗谈》一文可以作为中国工夫茶法的总纲领。他在其中点明了工夫茶的三大构成要件:
极重视茶、极重视泡茶器、极重视品茶器。
文中一个“必”字,凸显了泡茶者的执拗与坚持。
由此可见,所谓工夫茶即是对于茶、泡茶器、品茶器的极致追求。
用什么样的手法和姿势,并不是最重要的!
工夫茶,没有那么麻烦!
编辑:粒粒校对:齐航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茶经新读》、《中国名茶谱》、《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凤凰单丛》等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