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有可无到生活必须,茶在唐朝的上位之路
茶文化无疑是唐朝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现代人喝茶,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杯子里扔一些茶叶,再用开水泡开后饮用;稍微精致点的人去钻研茶艺,十多个步骤在他们手中如同行云流水般地被完成。前者在小编看来是喝茶,用来提神解渴,后者则是极为讲究地饮茶,其精髓在于“品”,品茶的色、香、味、形,解渴则在其次。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极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社会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前朝积淀许许多多的文化都在唐朝有了新的发展,茶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今天来认识认识唐朝的茶文化吧!
中国茶艺茶,在古代有许多种叫法,如茶、茗、梗、槚、荈等。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过,说茶有五种叫法,“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唐朝以前的大多文献资料中对茶的记载大多是使用“荼”这个字的,但并不是说没有使用过“茶”这个字,例如西汉王褒的《僮约》里就有这个字,只是鲜少使用。直到陆羽在《茶经》中使用“茶”这个字,这个字形才逐渐确定下来。
“荼”与“茶”不过,食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记录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辞书之祖《尔雅》,取材于先秦,成书于汉代,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其中就有对茶的记载。汉代饮茶已成风尚,西汉辞赋家王褒所写的《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茶在当时不仅是日常的重要饮料,而且对茶具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并且作为商品在市场(武阳)上广为流通。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颇盛,嗜茶者甚众。以茶代酒,用茶待客,是寻常之事。总的说来,隋唐以前的饮茶,属于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并不讲究茶艺,尚未形成茶道,更是极少使用“茶”这个字。
神农尝百草进入唐朝,茶事大盛,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旧唐书》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说那个时代茶跟米盐一样,是生活必需品。唐代信书中有一封提到,“各好将息,勤为茶饭”,意思是要收信人好好休息,多喝茶,多吃饭,信里面很自然地将茶与饭相提并论,可见当时饮茶之风盛况空前。
为什么饮茶之风在唐代兴盛呢?原因大致有六个。首先是魏晋南北朝多年以来的战乱,政治又十分混乱,再加上隋朝隋炀帝的暴政,民不聊生,哀声载道。到了唐朝,不仅没了外族的暴力入侵,政权得到加强,政治也更加清明;再加上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不再集中劳役农民大兴土木,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给饮茶之风在唐代兴盛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
唐朝繁盛景象在经济方面,由于茶叶主要产自南方,而当时的种植方式只能依靠大量劳动力。安史之乱爆发后,大批北方人口迁居到南方,为南方茶叶种植增加了不少社会劳动力。南方茶叶生产地开始出现专业的茶园户,一方面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茶叶供求,另一方面茶商能够运用各种手段赚取利益。此过程中茶文化也得到了扩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它的需求量又大,贩茶可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得茶商有动力在生产地和市场之间来回奔跑。这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走私商人,有的还与官府勾结,逃税避税,此类事件从侧面能反映出唐朝茶叶市场的巨大需求量。
茶园第三个原因则是唐朝皇室的种种宫廷行为的影响了,因为皇室的行为总会带动士农工商各阶层的追崇,无疑会推动着饮茶之风在唐朝盛行。首先,是进贡这个行为的影响,进贡是藩属国或者臣民定期向皇室呈献各种各样的好东西的行为。由于皇室喜爱饮茶,在各地官员的职责上也增添了选茶的工作,每年新茶进贡,各地官员都会将本地所产的茶叶对比,对各类茶进行评判,再开研讨会选出质量最好的茶叶作为贡茶呈献给皇室。
唐朝茶宴贡茶最大的作用肯定是讨皇帝开心啦,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外交建设搞得很好,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一般都带着礼物,而中国皇室的回礼也是种类丰富,贡茶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后呢,在科考期间,监考官员饮用的茶水一般都是贡茶所泡,在最后的殿试中,多以皇室名义赏赐举子和官员现场饮用。在如此重要的科举中,以茶叶鼓励考生和犒劳官员,可想唐朝茶叶地位之重要。除了贡茶,唐朝皇室每年都会举行和茶有关的宴会等。
唐朝科举佛教对饮茶之风的盛行有一定的影响。佛教修行往往需要清心、禅定,而茶又具清净、平和之效,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故佛教茶风盛行。李白出游南京接受一位禅师的赠茶时写过,“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而其中的“曝成”,指的是晒青,而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陆羽的《茶经》尚未问世,而晒青的方法已然出现,可见佛教为了研究喝茶煞费功夫了。再者佛教传到唐朝,与儒、道文化的融合借鉴促进了佛教的本土化,除了统治者,底层人民也能够接受佛教文化,所以佛教喜茶也就间接的促进了民间茶风盛行。
陆羽与皎然这里要给各位读者大大说一个有趣的规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物的产生往往最先出现在民间,而这个事物是否广为流传则与文人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