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盖碗,顾名思义,就是带盖的茶碗。
在过去的年代,盖碗的主要功能是喝茶。
譬如,《红楼梦》里就曾写到过妙玉奉茶的场景: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另外,喝盖碗茶在清宫剧里也很常见。
在皇宫内院或是大户人家,主人一身雍容华贵的首饰,纤细的手指轻拂盖碗,平稳端起。
先用盖子拨弄两下茶汤后,再小啜一口,最后平稳地放下。
一捧一刮,微微摇头,颇为享受。
直到后来,功夫茶开始流行。
人们渐渐发现,用敞口的盖碗泡茶不仅方便观察,而且能够掌握冲泡的浓度。
甚至于,在茶叶专业审评赛上,盖碗更是成为了标配。
然而,当越来越多人习惯用盖碗泡茶,许多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最常见的,便是容量大小的问题。
有人说,“小盖碗不够用,大盖碗又怕不好操控,用来泡茶多大容量才刚好合适?”
看来选盖碗这件事,确实不能简单马虎。
《2》
论喝大碗茶,最典型的当属北方的茶馆。
鲁迅在《喝茶》一文中写道,“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
而不少北方的朋友,来到我们南方后,第一次接触了功夫茶。
有人打趣地说,见到南方人喝茶,就像男人见到女人满桌的化妆品,瓶瓶罐罐,根本分不出有什么区别。
不仅仅有盖碗,还需要配备公道杯、茶盘、茶荷、品茗杯等。
除此之外,某些讲究的地方,闻香还有专门的闻香杯,琳琅满目。
事实上,盖碗若只是用来喝茶,自然容量大些更好。
而如果是用来泡茶,则实用才是王道。
大盖碗也好,小盖碗也罢,关键在于趁不趁手。
有一部分茶友,为了给茶桌增添气派感和霸气感,盲目买了超大的盖碗。
容量,足足有毫升左右。
毋庸置疑,作为一件工艺品、装饰品,它的确能成为茶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到了泡茶,才是真正遭罪的时候。
大盖碗,意味着碗口宽敞,且碗身的重量也不容忽视。
对于一些手指纤细,手腕力量不够的茶友来说,并不适合使用大号的盖碗。
稍有不慎,就会打滑、摔碎,影响美观不说,还极有可能烫伤自己。
称其为“车祸现场”,也不为过。
因此,出于泡茶的安全性考虑,建议选择容量适中的盖碗。
不用太大,也不用太小,毫升左右足矣。
一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能很好地抓握,实用性强;
二来,利于控制茶水比例,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3》
平心而论,容量太大的盖碗,并不实用。
不仅仅是因为泡茶时容易“翻车”,更多的原因,在于不便快出水,以及难以合理掌控茶水比例。
正常情况下,泡袋装的茶叶,岩茶一泡8克,红茶一泡5克,白茶也是一泡5克。
而以往的经验表明,它们分别搭配毫升左右的盖碗,都能保证滋味刚刚好。
既不会太浓,也不会太淡。
但如果换成了大盖碗,容量增加,注水量也随之增加。
而在茶叶克数不变的前提下,茶汤的滋味就会偏淡,香气也会略显单一。
但如果要增加克数,也就意味着,需要再拆一包茶,继续投入半包。
可剩下的半包茶叶,已经脱离密封状态,接触到了外界的空气。
若是没有及时喝完,或是被遗忘到几天之后,想必早已跑气了。
如此做法,太浪费,也太不合理。
说到这里,难免有人要问:“那我闷一会再出汤,味道不就足了吗?”
不不不!
理论上来说,这个说法的确可以成立。
但“闷一会”,具体是多长时间呢?20秒?30秒?还是1分钟?
毕竟,不是每个人在泡茶的时候,都能拿着计时器在一旁计数。
如此一来,就导致每次泡出来的茶汤,滋味落差很大。
有时偏浓,有时偏淡,很难使茶汤的风味达到最佳状态。
说白了,就是喝不准。
与其如此,倒不如毫不犹豫地快出水,让茶叶与水快速分离,让内质均匀且有序地释放出来。
所以,毫升左右的盖碗,在日常生活中更实用。
况且,比起标准盖碗来说,大盖碗的聚香能力略显不足。
碗口过大,当揭盖闻香时,茶叶的芳香物质就会四分五散,难以聚拢。
可见,大盖碗对于好茶丰富充盈的茶香而言,实在显得有些浪费了。
不光是出于防烫手考虑,更是为了保证茶叶香气滋味的完美呈现。
茶具,之所以叫茶具,便是由于它为茶叶而服务。
不论材质如何,大小如何,用法如何,皆是以“泡出好喝的茶”为终极目标。
因此,用标准盖碗泡茶成为了很多新老茶友的共同选择。
百搭、可控,让盖碗不愧于“万能茶具”这个称号。
《4》
然而,因为喝茶场景的不同,标准盖碗未必通用。
比如,在很多好友共同喝茶时,用平时的盖碗难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又或者是在家庭聚会,多人会议等情况,用盖碗一冲一冲地出汤泡茶,不仅不够分汤,速度也跟不上。
在此情况下,我们大可以不必拘泥于泡茶。
煮茶,更加合适。
以老白茶为例,可泡也可煮。
在控制好茶水比例,和煮茶时间以后,短短几分钟就能得到一大壶美味的茶汤。
一般来说,2-2.5克干茶,搭配-毫升的水。
煮干茶时,因为茶叶尚未经过浸泡,内质充盈,不建议煮太久,以免滋味太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烧水,后投茶。
待到茶壶中的水沸腾以后,再加入干茶,再次沸腾就可以关火了。
这样的方法,虽然有些“偷懒”,但一次性就可以满足众人分茶的需要,避免了茶汤不足的尴尬。
煮茶以后,也让老白茶的内质浸出更充足,滋味更醇厚。
对茶叶最好的尊重,当然是因地制宜。
否则,匆匆忙忙冲泡,手忙脚乱分汤,对好茶的滋味表现没有好处。
如果实在执着于大盖碗,练习自己的冲泡技术,才是当务之急。
因为,所有的行云流水、手到擒来,背后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哪来的什么无师自通,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老茶客之所以能使用各种材质、容量、器型的盖碗,也不过是习以成性。
《5》
盖碗的命运,一波三折。
直接喝茶的功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泡茶分茶的功能,却开始慢慢显现。
可以说,这也算典型的“祸兮福所倚”了吧。
比起茶壶,盖碗的好处显而易见。
容易清洗,碗口大,利于散热,方便鉴茶,以此成为人们热衷的泡茶工具。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至于用途是什么,则要根据时代的进步,来进行相应调整和变化。
总而言之,现在盖碗早已深入了寻常百姓人家。
不用像宫廷剧里那样,正襟危坐,只需要选择最适合、舒服的姿势,泡茶便可。
品到一杯好茶,好不惬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