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的珍宝三清山,有着“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的美誉,亦是一座道家的名山。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和崇尚“忍耐”,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佛教不同,道家更讲究修炼,而修炼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因此道教更注重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中国有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与安徽齐云山,四山分别供奉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等,而距离龙虎山数百里的三清山则因为山上的玉京、玉虚、玉华那三座山峰排列整齐,“三峰峻拔,犹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
据介绍:三清山的道教文化始于晋代的葛洪,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
唐五代时,山上炼丹的方士们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也就是后来的“三清观”。明景泰年间,来自凤阳府滁州的詹碧云大师担任三清观住持后,亲自规划布局,将自然景观与道家理念天人合一,融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于福地,移天宫北斗七星图式于三清,在三清福地辍点命景,浮雕、石刻,兴建起了龙虎殿、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詹碧云藏竹之所、天门华表、天门门坊、风雷塔、“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众多建筑,并重新选址在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改三清观建为三清宫,又在三清宫前建了座三清宫牌坊,并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
这就是三清宫,这座牌坊建于明景泰年间,但现在的三清宫看起来非常破败苍凉,尽管还是个道观,但香火似乎不旺......
那天在道观前,见大殿里面黑乎乎的,也就没进去看了,正好两位当地的“美女茶艺师”席地而坐,用三清山当地的名茶“三清红”,就在殿门为大家表演了一场“茶艺”......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的老百姓大都离不开茶,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老百姓喝茶,各有各的喝法,有小口小口品的,有大口大口饮的,还有大碗大碗干的,一般来讲都不太讲究,而这种功夫茶的“茶艺表演”应该算得上是喝茶品茗的最高境界了......
“茶艺”主要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茶叶的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
当然,那天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美女还是尽可能完整地向大家展示了“茶艺”中的赏茶、温杯、投茶、润茶、摇香、冲泡、奉茶、品茶及谢茶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毕竟是在海拔米左右的室外,不可能再作过多的要求了,呵呵......
作为一个“茶人”,俺欣赏过拍摄过各式各样的“茶艺”,但在高山上的道观大殿门前欣赏“茶艺”还真是平生第一次,因此,当美女茶艺师完成了她的“谢茶”后,俺毫不犹豫地上前充当了一回“品茶师”,体验那份独一无二的感觉。
晚餐后,带着相机来到了距离道观不远的“紫烟石”去赌当晚的日落,“紫烟石”海拔米,是一块突兀而立的花岗岩奇石,石高5米,顶部宽2—3米,长7—8米,沿石阶攀援而上可以鸟瞰三清宫周围的景观,这里也是在三清山观日落的绝佳之处。
紫烟石原名“香炉石”,相传晋朝葛洪和李尚书到三清山结庐炼丹曾设铸铁炉于此石上,后改名紫烟石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位名叫李白的仁兄的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名句了,呵呵......
那天傍晚,在三清山紫烟石上,一群人在一阵阵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风中等待日落,尽管奇迹终究还是没能发生,但那天傍晚的老天爷还算给面子,天上的云和雾不停地飞来飞去的,一会儿云雾笼罩,一会儿云开雾散,就像在和大家玩“捉迷藏”一样,拍到几张壮丽的美景,也挺有意思的......
夜幕降临,一切都黑了下来,哥几个闲来无事,又跑去三清宫那里拍了几张夜景,记录了下夜幕下的“三清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