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守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根脉
□李仁武
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问题。年他在广州永庆坊考察时提出“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最近在潮州古城考察时他再次强调“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为什么总书记会如此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这是因为我们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文化作为城市灵魂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品格
在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中,长期积淀的文化厚重成为一个城市最基础、最本质、最深刻的内涵和底蕴。每个城市的文化都内涵于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需要有历史沉淀和根脉作为传承载体,才能彰显城市应有的灵魂和品格。如果说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那么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那么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就彰显着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延续的历史进程。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保护好它的历史形态和传统风貌、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其实是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尊重、文明敬仰和家园厚爱。
永庆坊是广州荔湾区著名的西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条老街,广彩、广绣、粤剧的传统技艺与当下活态传承都在这里流传和演绎。一间间老店铺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漫步其中可以让人“穿越时空”去领略和品味广州这座“千年羊城”的文化底蕴。潮州古城,正如总书记所说:“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在城市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守护好历史文化记忆就是守护好一座城市祖辈留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和世代延续的文化根脉。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无疑是其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的重要基础,它标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身份和内在品格,凝聚着城市社会生活的共同情感。记住这样的“乡愁”,将起到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作用,从而培育出充满文化自信的城市人文精神。
城市文明发展要有历史文化的浸润和滋养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从历史的维度来看,考量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程度要看其历史沉淀是否足够厚重以及能否从历史积淀中提炼出独特的文化个性;从现实的维度来看,考量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要从其当下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元素当中去考察其所具有的文化生态、文化风格和文化张力。对于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而言,其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它的文明品格、文明状态和文明影响(包括给人带来的文明感受),更需要从历史的底蕴和厚度来诠释。所以,一个城市如果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保护,那么它的文脉就可能断裂,其文化功能是缺失的,文明品格也是不健全的。
毋庸讳言,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其经济的功能总是外显的、容易被认知的,而其文化功能却总是内蕴的、容易被忽略的。特别是,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城市的快速扩张和经济的巨大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被急切地放大了,似乎城市是一个可以被反复经营的“经济摇篮”,许多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都在功利主义的利益角逐中被侵占、挪用、废弃。这样的文化之殇带来了人文精神根脉的严重缺失,导致城市生活失去了许多应有的温情和温暖,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要“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就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有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正确态度。他一再提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获得历史文化的浸润和滋养。
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大视域来看,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根脉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因为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如果没有坚持和守护就会失去文化自我,就没有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繁荣兴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真正基础又在哪呢?这必然是在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实生活的状态当中,而城市又是人类文化历史传承和现实生活的集中体现,所以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根脉既是城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依托。
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发展
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老街区、老作坊记录着一个城市曾经的繁荣与辉煌,是人们生活过往的场景遗存,上演过荡气回肠、无数感人肺腑的精彩“活剧”,饱含着许许多多的人间冷暖,是一个城市的最宝贵资源和无价资产。“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这样的保护,不仅可以让一个城市彰显它的文化厚度和内涵深度,扩大它的文化影响力;而且还可以在继承传统、增强底气、赢得尊重的同时,培育出应对挑战、砥砺前行、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心和信念。
从现实性看,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都不是静态的、僵化的,它总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延续着社会生活状态的历史变迁。这就决定了城市文化无论如何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现代生活,否则它就会永远成为过去。这也是传统文化越来越衰退、式微、淡出或消失的缘由所在,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得到保护。但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却是不可逆的,传统的原乡已经回不去了。那么,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呢?
这就需要在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上做文章,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历史记忆在当下能找到“复活”的生命力载体。换言之,要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做好面向现代生活的融入、转化和提升,消解传统对现代的排斥和现代对传统的否定这种简单化矛盾对立,让传统与现代在城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得到完美结合。可以说,广州的永庆坊和潮州的牌坊街都是成功实现这一完美结合的实践范例。如今走进这样的历史老街,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充满怀旧情愫的老街区、老街坊和老传统,都成为现代人喜欢的生活元素,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