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沏壶功夫茶,笑谈生活趣事

白癜风预防 http://m.39.net/pf/a_6466855.html

玫瑰音悦台

「诗意音画时尚生活」

音画诗赏

悦赏美文

诗香词韵

视觉艺术

音悦视界

《月下说茶》——文/黄俊

儿时不喜喝茶,觉得味生涩苦如黄连。如今喝茶,茶汤入口,竟然齿颊留香,神清气爽,不知是茶叶变了?口味变了?还是人的心态变了?

时过大暑,圆月高挂,约三二茶友坐于院前,立一小方桌,沏壶功夫茶,笑谈生活趣事,追忆幽幽岁月,将尘世喧嚣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茶香在飘袅的空气中一点点淡去,暂时忘却一天的烦累。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人居草木之中乃称之为“茶”。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茶是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的,称茶为百草之精灵,故人常饮可吸收日月之精华,沾山川之秀气。古人对饮茶之道颇有心得,不但对茶有专门的论述,对茶的水质也划分的非常清楚,似乎饮茶所饮的不是茶水,而是一种心境,一种认知,对同类、对关系、对生活的认知。

元稹的宝塔茶词《一七令赋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君,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净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此词是元稹和白居易在兴化亭为送别而聚会时,共同为题而填的。这首赋茶词,就茶的来源,采制、品性、烹饮和功过诸方面加以描绘,并赋予茶以生命,不仅丰富了人们关于茶的知识,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茶的鉴赏能力。白居易《赠东邻王十三》诗曰:“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诗中明白地提到茶叶提神破睡之功。茶禅一味,苏东坡诗云:“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他说把建茶送给包居士,让其饮了在参禅时可免打瞌睡。饮茶可以益思,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故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为一些作家、诗人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所深爱。周作人先生在《吃茶》一文中的中心句就这样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茶之道,茶知道。说起茶道,我不是内行,因喜爱茶之淡泊所以爱茶。家里各式各样的茶,倒有不少,只是紫砂壶、青瓷盏、玻璃杯等这些常用茶具略嫌粗陋,也不齐全。早前喝茶,只为解渴,手捻一小撮茶叶至茶缸,滚水冲泡茶叶,盖杯,待茶稍凉,牛饮入肚。后来与友上茶楼,那一尘不染古琴悠扬的风雅茶室,那娉婷女子煮水,备器,投茶,注水,闻香,行云流水般轻柔、沉静,一气呵成,始大惊,原来喝茶大有文章。渐渐地,茶的品类越喝越多,年岁长了,见识多了,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明了饮茶是要有相宜的心境,用心细啜则为饮,品味之间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现今每读《红楼梦》栊翠庵品茶妙玉调笑宝玉的一回,不免回顾自我,哑然失笑。

水开了,茶香了,喉润了,心静了。茶似心情,呼唤着人亲近草木,回归自然。生活似茶,那品尝不完的茶,品尝不完的生活,如同注入热水后袅袅上升的茶韵,那玻璃杯中卷缩起伏的茶叶,极擅变化,翻滚腾挪,浮沉不定,有如人一生的境遇,有游弋于水面,有悬于半空,有潜于水底,如此反复,但最终又都沉入杯底。茶水里流淌的是繁华如梦,岁月无痕,一杯茶有如人生状态,潺潺过喉,淡中有味,涩后回甘。

茶,引导人进入专注。进而静心养心,修身养性,理解事物的本来规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茶,没有白酒那么热情,没有咖啡那么醇厚,没有饮料那么眩目。然而,这就是茶的特质、茶践行着“从生活中来,到茶中去”的理念,生活的艰辛也好,闲情逸趣也罢,一杯茶汤,香融入水,几泡茶喝完,微汗,机体得以宣畅,心事消散,不亦乐乎。

墨蓝深邃的夜空,月近中天,一壶功夫茶,说的就是一条浓缩的人生道路。

作者简介:

黄俊,喜欢文字、书画、旅游。散文、诗歌、小小说散见于省市级各类公开刊物。

编辑:玫瑰音悦台(meiguiyinyuetai)

作者授权首发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