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地地道道的潮汕人。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有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茶已经有最初单纯的饮品慢慢的变成了了一种文化,在古代,瓷器、丝绸与茶就是中国标志,可见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国,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而我们潮汕地区泡的工夫茶主要是乌龙茶,包括了凤凰单枞、铁观音、大红袍等等这些。中国人在喝茶这方面可谓花样繁多,最简单的煮茶或者直接泡着喝,观赏性极强的长嘴壶茶艺,口感丰富的的客家擂茶以及藏族的酥油茶,还有极其讲究的工夫茶等等,从南到北,哪里都能看见茶的身影。
作为潮汕人的我,别的地方不了解,能讲的也只是工夫茶了。
潮汕工夫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一种泡茶方式,更是一种待客礼仪,是潮汕人独特的待客方式。
传统的工夫茶具其实并不多,一个茶盘、三个杯子、茶壶(或者盖碗)、朱泥炉(潮汕人叫风炉)、砂铫(又叫茶锅,煲开水的),还有一把必不可少的大葵扇。潮州盛产朱泥,所以传统茶具都是用朱泥制作而成,有比较讲究也会用高级一点的宜兴紫砂壶。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用的陶瓷,真正的朱泥茶具很少了。
老辈人泡茶很讲究,烧火用的炭属橄榄炭(用橄榄核做的炭)最好,木炭次之,因为橄榄炭耐烧,而且不会冒烟,影响茶的口感,所以以前有条件的都用橄榄炭烧水。水也是有讲究的,山泉水最佳,井水次之,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懂茶的人自然之道泉水泡的茶有什么不同。
潮汕地区的传统工夫茶,没有什么公道杯与闻香杯,这些都是外加上去的,而我觉得,这有点画蛇添足了,喝茶就得趁热,才能品出茶香,而经过公道杯这么一弄,茶香都丧失了,没了茶香的茶也就没了灵魂。
潮汕人平时没事喜欢喝茶聊天,客人来了也是以工夫茶招待,所以泡茶待客就有很多讲究,这些讲究早就可潮汕人独有的待客之道。
头冲脚液(siêh8),二冲茶叶
脚液即脚汗、脚气,据说以前在潮州,人们炒茶的时候,用的是特制的锅,将锅烧热后,人坐在锅边,用双脚不停地翻炒锅里的茶叶,一方面能将茶叶里的涩汁挤出,另一方面也能让锅里的茶叶得到充分烘焙,直到茶叶变的乌黑为止。所以潮汕老辈人在泡茶的时候,会将第一遍的茶汤倒掉,很多人都称之为“洗茶”,开玩笑说是为了洗掉上面的脚气,第一遍是茶叶与开水的初次接触,茶还没真正泡开,所以第一冲是为了激发出茶香,这第二冲才是最香的,说为了洗掉脚气完全是老辈人的幽默,以前的茶农整天都在茶园里,双脚基本上就没穿过什么鞋,哪里来的脚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茶得趁热喝,所以很烫手,而如果茶杯里的茶水太满的话,客人拿的时候容易烫到手,甚至会不小心脱手摔碎,因此冲茶的时候一般都是八分满。
三杯三色
这里的色指的是茶色,工夫茶有两个很有名的动作,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两个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茶汤均匀地冲入每个杯子里,如果一个一个倒,就会出现一个杯子太浓,一个杯子刚好,一个杯子太淡这种情况,这也是不允许的。
招呼“食茶”
潮汕人喝茶讲究稍微烫嘴,这种温度的茶茶香最浓,所以每次冲完,主人必定会招呼客人喝茶,通常主人会说:“来啊,食茶食茶!”而作为客人,也会礼貌性地回一句:“食!”然后才喝茶。
先宾后主,长幼有序,第一杯有讲究
无论长幼,无论尊卑,无论男女,这第一杯茶都会给左手边第一位客人,这个习俗听说是潮汕人为了弘扬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而一直保留下来的。有客人在,客人是最尊贵的,所以茶得客人先喝,而如果是自己人,那么就按照辈分与年龄,年长辈分高的先喝,至于司炉(负责泡茶的),则无论如何都是最后一个喝茶的。
无茶色
茶冲了很多遍之后,茶色自然会变淡,这个时候就要换茶了,否则则会被认为是没对客人尽到地主之谊。
新客换茶
不管茶壶里的茶泡过多少遍,哪怕是刚泡的,一旦有新客来,就必须换新茶,不然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待之不恭”。而新泡的茶新客要先喝,如果一再推卸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却之不恭”。
茶三酒四彳陶二(“彳陶”是游玩的意思)
潮汕老辈人认为,喝茶三个人最佳,饮酒四个人为宜,游玩的话最适合的就是两个人了。
喝茶最好三人,哪怕是人再多,也只用三个茶杯,按照“先宾后主,长幼有序”的顺序轮流用三个小杯喝,喝完一次洗一次杯,而洗杯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保留杯子温度,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下一杯茶的茶香。
三个小杯,摆成“品”字型,一来有细细品味的意思,二来有品德的意味,体现了潮汕人注重品德的传统,而另一方面,三个茶杯也代表着天、地、人,有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个茶杯,折射出的是潮汕先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品茶讲究的是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这先苦后甘的感觉会让我们感觉,这品的不只是茶,更是我们的人生啊!人生如喝茶,苦尽甘来,也许我们潮汕的老辈人正是从这杯小小的工夫茶中悟出了道理,才会诞生出“潮汕商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