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各地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别人家过年都吃

白癜风发病 http://pf.39.net/bdfyy/tslf/210826/9365417.html

春节是所有中国人最期待、最重视的传统节日,除了一家人的团圆年夜饭以及拜年之外,全国各地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庆祝方式,让我们带着好奇来了解一下全国各地春节都吃什么、都有哪些习俗吧!

北方地区

一首童谣可以高度概括我国北方地区绝大多数的年俗: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粤系地区

最强调好意头

餐桌上必然出现鸡、鱼、虾、炒丁、猪手、蚝豉、生菜等,寓意“年年有余”、“百花齐放”、“人丁常旺”、“好事源源”,可谓一道菜一个“意头”。

闽南地区

团圆饭是重头戏

在闽南地区大年三十俗称“年兜”,又叫“围炉”。这天,远在异乡的游子,不论交通是否便捷,不论是否远在异国,他们也会争取赶回家乡“围炉”。闽南有句谚语:“清明(或冬至)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不管平时如何忙碌,年终时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顿满系团圆情结的饭才是重头大戏。

东北

初一初二不扫地

东北人认为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是不可以扫地的,如果在这两天扫地就会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吃硬币饺子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大年三十是要吃饺子的,而东北人在包饺子时只会在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现在主要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特别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

团圆

东北人过春节讲究“团圆”。他们会在除夕当天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家团圆”之意。

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吃完家宴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待午夜鞭炮声响之后,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然后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向晚辈发红包,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团圆饺子”。真是哪哪都要团团圆圆~

陕西

蒸花馍

从农历小年开始,陕西关中的各家各户就开始制作花馍了,各种造型的花馍代表着陕西人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中间夹着枣子、旁边捏着小花的馍叫‘献爷馍’,用来祭祀祖先;捏着各种造型的叫“娃娃馍”,是长辈给晚辈回礼时所用……

耍社火

在关中人们有“小初一、大十五”的说法。除了各种灯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社火表演”。“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与明清、盛行于民国。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比群众的精神士气,祈求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安徽地区

第一道菜是鸡!最后一道菜是鱼

皖南的绩溪是“徽菜之乡”,当地传统称为“十碗八”,就是十个热菜、八个冷碟。每道菜都有特别的寓意,讲究也非常多。“十碗”中第一道上的必须是鸡,而且是清炖整鸡,鸡头要对着家长,寓意大吉大利。最后一道上红烧鱼,也要是整鱼,寓意年年有余。

山东地区

山东人的“年”过得很热闹,广义的年夜饭,指的是正月十五以前的吃喝。每年进入腊月二十六七,家家户户就开始蒸饽饽、做过年菜、包饺子、酥锅等等都是山东人过年的招牌菜。

河南

祭灶

在河南,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灶、吃灶糖。相传古代的时候,有一对老夫妇,他们唯一的儿子在煤矿上挖煤谋生,一天老汉到煤矿看望儿子。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人是受阎王指派,来矿上收一百名矿工。他答应老汉留下他儿子,嘱他不要告诉别人。到了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此后每年腊月二十三,河南每家每户都会祭灶王,并吃灶糖,希望黏牙的灶糖能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去搬弄是非。

云南

歌联

云南人善于歌唱,因此在春节中也少不了一展歌喉,这主要就体现在贴“歌联”这一习俗中。云南人过年也要贴对联,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且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所以被称为“歌联”。

广东

送大橘

广东人过新年,最讲究大吉大利,而“吉”在粤语里和“橘”同音,所以广东人在春节特别喜欢橘子。家里要摆一盆橘子树,水果要吃橘子,贺年时长辈会给晚辈柑橘。

特别是在潮汕,每家每户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落座后,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临走时,回送大橘,以表示对对方的美好祝愿。

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被人掏口袋,意味着这一年要被“掏空”。

逛花市

春节逛花市的风俗,在广东尤为昌盛。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橘(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

江苏地区

喝元宝茶

和广东人过年喜欢橘子不一样,江苏人春节更喜欢元宝。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

拜神

除此以外,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唯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

广西

广西春节最多“舞”

在广西,各地各县都有很多好玩的习俗,大多和“舞”有关。南宁地区,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