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茶圣陆羽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中国的茶文化是在饮茶的活动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人喜欢将道放在嘴边,认为道蕴含世间万物,乃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而茶在这千百年来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程序将其与道家无为文化,儒家中庸文化,佛家禅机文化等思想糅合渗透其中形成茶道,意图通过茶来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而一个人的精神素养离不开一个“礼”字,于是茶道又成为一种调剂品来协调人际关系,以此沟通彼此的情感交流,这便为什么会有以茶会友,以茶雅志等人际活动。长久以往,这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精神。而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就是唐代“茶圣”陆羽。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喝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这一说法出自于唐朝陆羽所著作的《茶经-六之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在唐代陆羽之前并没有“茶”字,而是以“荼”来称呼。可是因为“荼”字并不是单一的代表“茶”,还有别的意思。于是陆羽为了一个专门单指茶叶的词语,便在“荼”字减掉了一横,创造了“茶”字。当然茶不仅仅只有茶这么一个单一的名字,在陆羽的《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这皆因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否则秦始皇也不会废弃六国文字,统一文字。到了唐代时,陆羽将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著作了《茶经》,将茶发扬光大,使茶的音、形、义趋于统一,令“茶”的字形得于确立,一直到今天。

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世人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文学方面

说到《茶经》世人皆以为陆羽的标签名词就是“茶圣、茶仙、茶神”等称号。其实陆羽被尊为“茶圣”,基本是在他逝世以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对茶的贡献。

陆羽在茶学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虽然他生前著作了《茶经》,或许大家会形成一种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以“茶学”而闻名。但其实不是的,陆羽在当时更多的是以文人的身份为大众所得知。可以说陆羽是先以文人出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才著作了《茶经》一书。

在陆羽自己写的自传中记载:天宝五年李齐物贬官竟陵时,陆羽还身在伶界,被李齐物发现后,才弃伶到火门山邹夫子墅读书。但至十一年崔国辅谪任竟陵司马时,陆羽便学成名遂,文冠一邑了。据记载,崔国辅到竟陵以后,与陆羽游处凡三年,谑谈永日,并把他们唱和的诗还汇刊成集。两人分别时,崔国辅特地将自己爱惜的白驴与乌犎牛各一头,以及一枚文槐书套赠送给陆羽作为坐骑与收藏。

崔国辅其人据载,在贬竟陵前一年,杜甫献《三大礼赋》,唐玄宗奇其才,诏试文章,命崔国辅、于休烈为试文之官。崔国辅以诗词尤其是以古诗见长。《河岳英灵集》载:崔国辅的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不及也。陆羽与崔国辅游处三年,不但名声由崔而更加显要,同时也从崔国辅身上,显然进一步学到了不少学问。

陆羽为了创作《茶经》,曾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遍游了江苏苏州、无锡、南京、丹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杭州和绍兴嵊县等地实地考察,以后又到江西上饶。对茶叶采制、饮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实践,因而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与资料充实对《茶经》的著作。

唐肃宗至德初年,当时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吴兴皎然和尚,皎然俗姓谢,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二人相识之后,结为忘年之交,结谊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继去世。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陆羽能与名满天下的诗人崔国辅、诗僧皎然结交,可见在文坛上是有地位的。

在文学上,陆羽编著过《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志》三卷和《湖州刺史记》一卷等一些史学著作。

在地理方面,陆羽在流寓浙西期间,为湖州、无锡、苏州和杭州,曾编写了《吴兴记》、《吴兴图经》、《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多种地志和山志,这说明他对地方史志的学问也是极有研究的。

在诗词方面,陆羽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只有两首。

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会稽东小山: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在自传中,陆羽还提及他在安史之乱时,眼见国家陷入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感到悲伤写了一首《四悲诗》;之后刘展割江淮地区造反,陆羽又痛心疾首作了一首《天之未明赋》。

陆羽不但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

而且据权德舆所记,陆羽从信州(今江西上饶)移居洪州(今南昌)时,凡所至之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辣;后来由南昌赴湖南时,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陆羽所到一处,每离一地,都得到群众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会上所以对陆羽有这样礼遇,也如权德舆所说,不是因为他茶学上的贡献,而是他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在文学上的地位使然。

我们可以从以上陆羽的经历来看,陆羽生前与死后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在他生前,比起他的茶学成就,他更以文学而出彩。而在他去世后,他的文学方面反而被《茶经》的成就所掩盖。

人生经历

陆羽在自己的自传里《陆文学自传》中阐述了自己从小就是个孤儿,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因为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性情急躁,行事怪异,世人多有误解,但是若与人有约,必定风雨无阻。

陆羽在三岁时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公的寺庙里,九岁时,积公大师希望他能修行佛教经典,可是陆羽更喜欢儒家文化。两个人固执己见,积公由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开始不给陆羽学习的机会,使用卑贱的工作来考验他,用卑贱的工作对他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用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

竟陵西湖没有纸可以用来学习写字,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有一天,在一位读书人处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只是嘴巴动作假装读书罢了。

积公知道了这件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的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悲泣不能自禁。

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他的鞭子才停手。陆子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官藏书之戏。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啊!我们的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并让他们制服异教邪说。因我的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掉乐工书了。

唐肃宗上元初年,此时的唐朝由盛转衰,二十九岁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的陆羽避战乱隐居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乘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着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

从陆羽的自传里,字字蕴含着一股悲从中来的伤感气息;自小没有父母,貌丑又口吃,再加上师父的不理解,又时常遭到苦打与挨骂;以我们现在的目光来看,积公大师所谓的考验更像是一种虐待。而年幼的陆公即便面对如此不公,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到了十二岁,陆公终于逃离了寺院。此后跑去当地的戏班里工作,在那里陆羽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三篇《谑谈》,做演员的同时兼做编剧和作曲。在这期间,陆羽的才学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得以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纵观陆羽的一生经历,陆羽不仅仅是“茶圣”,还是一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戏剧家、诗人。

陆羽将茶道文化传播到各个阶层,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们用陆羽《茶经》中的理念结合当地的习俗创造了各个地区的风俗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潮汕地区的工夫茶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有名的风俗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潮汕人,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都要泡上一壶茶。

工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采用古法制茶、泡茶,费工费时,讲究礼法,方式极为讲究故称为工夫茶。在闽南语系中,工夫是考究,讲究的意思。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茶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茶道形式。

潮汕饮茶文化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日,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饮工夫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

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茶中谚语

正所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这两句成语的意思是: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说:“甲碟,甲碟!”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茶双手递到客人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谢谢”。如果在人多的场合,茶杯不便收回,放在个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后卑幼,第二次就可以按序斟上去。如果换做你是客人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的反应,如果你是长辈,就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如果是小辈平辈的话就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了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