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清茶,存乎于礼,小谈茶礼二三事

中华乃礼仪之邦,自饮茶成为习惯后,茶便慢慢的承担了更多的功能。除自己养心怡情,陶冶心性之外,更多的便是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

茶桌之上,宾主尽欢,茶即是礼亦是仪,更是主客双方的情感交流正所谓一杯清茶,存乎于礼,若你不顾茶礼,大口喝茶,恐怕主人也好,在场其他客人也罢,只会觉得是“蛮客”一枚。茶礼即人礼,茶与礼,礼与人,待我慢慢道来。

茶存于礼

茶之礼,即人之礼。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意思即是客人来我家做客时,正好是九月时分,庭前柳树新枝迸发出了鹅黄色的柳芽,与客人相对面而作,仔细的谈论诗文,烹调出来的茶香比酒还要诱人。古人之时便把饮茶一事引入了交际的范畴,以茶待客,此时之茶,即待人之礼。

在以茶待客的过程中,慢慢的出现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如现在的茶礼中,若是平辈给平辈倒茶,只需要两指合并(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敲桌面三峡即可,寓意为两人感情深厚;若是长辈与晚辈倒茶,那则要更庄重些,晚辈则需将右手握拳,拳背朝上,用五指轻敲桌面,一般亦为三下,此礼节通常意为对长辈尊重,尊敬之意,五指亦含有五体投地之意。

以茶待客

茶之礼,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该持何种礼仪,表达何种心情。看似一杯清茶,半盏浓茶,无甚不一样,其实不然,若要深究起来,甚至乎连茶叶第几泡的含义都不一样。若主人将浓茶泡至无色亦不换茶叶,抑或频频端茶,实则暗示“客应自便”回家了(端茶送客)。

国人大多含蓄且讲究礼仪,故常将礼融于茶中,因有些话不方便明说,故只能借礼来表达,而礼与茶,茶与礼,两者不可分,茶之礼即人之礼。

借茶喻事

茶礼是人情的联结。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有云: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大概意思便是九日来到了山中的僧院东篱边上菊花也黄了,世俗的人大多喜欢酒,谁来帮助我解一下茶谗?一杯清茶,哪怕两人素不相识,亦可借茶识人,增进感情,若是饮茶之中,再发现是同乡或者志同道合之人,更是欣喜,尤其容易引为知己。

现代生活交通发达便利,出门闯荡在外的年轻人,常常会思乡。我一朋友为解思乡情,常在家中邀请朋友来喝茶。无他,只是想尝尝家乡的茶叶,品品家乡人的煮茶技艺。

借茶识人

若天涯海角,两人素不相识,但都爱茶,两盏清茶,人情相互便有了;若两人早已相识,引为知己,那可是简单,煮茶叙旧,巴山夜雨,抵足长谈,人情便愈发深厚了。

君不见,潮汕人爱茶,亦将茶奉之为人情。若出门在外,偶看见家乡功夫茶特色,一看茶礼便可知是否为同根生,同片土壤,哪怕陌生人也必上前讲一句:阿兄,胶几人啊!(意思是兄长,自己人啊)茶之礼,联结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不因地域是否相识而改变。茶礼联结了感情,哪怕一杯清茶淡如水,但你我相知之情深似海。

借茶言情

懂茶礼更添趣味。喝茶若无礼,太无趣。陆公著茶经,有句名言:要解口渴,就喝汤水。意思是如果你只是因为口渴,那么你应该喝热水。陆公此言之意是指,不要大口大口去喝茶,这样只会浪费了好茶叶。事实上,不管是古时的闲人雅士,贩夫走卒还是朝廷大员,亦或是今日以茶待客,喝茶讲的都是意境,喝的是情趣。

而茶之情趣喝意境,靠茶礼来展现。若端起茶杯咕噜噜的直接往嘴里倒,多无趣。邀上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品上夏日最新的绿茶,若不讲礼节,开水一冲一泡,结束了,了无趣味。要知道喝茶讲礼乃是传统,试想下,若你喝茶时,知道如何与主人“答礼”,续茶时知道如何“叩手礼”,若你作为主人,你知道如何是先客后主,司炉最末;这场茶喝得岂不妙哉。

茶礼之趣

三两好友之间,既能品茗茶叶之美,亦能感受中华礼仪之精深博大,以茶待之,以礼待之,真是人生之一大乐事。谈笑风生间,当是趣味盎然。

一杯清茶,存乎于礼,莫小看茶礼。茶之礼即人之礼,懂茶礼,讲茶礼便是懂如何联结人情脉络,懂茶礼,喝茶更有趣味。茶礼,茶礼,喝茶懂礼,岂不妙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