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盖碗的古典用法,并非是直接冲泡。
红楼梦里,林妹妹曾示范过盖碗的古典用法。
黛玉初进荣国府时,有一个镜头是众人喝茶。
迎春喝茶时,用盖撇去了浮茶,饮入口中。
而林妹妹是客人,在喝茶时,就省去了这个动作。
只是用盖抵住碗沿,小口喝入。
从细节处,能体现出旧时喝茶的礼节。
黛玉用盖碗直接喝茶时,因为身处客场,不能随意撇浮茶。
不然,则是在暗示主人的茶不好。
当今茶圈,流行用盖碗冲泡。
捧盖碗直接饮入口中的方式,除了清宫剧外,就只剩部分地区保留有这样的茶俗。
此一时,彼一时,物是人非事事休!
《2》
之前看到网上有人问。
“盖碗泡茶可以不用公道杯吗?直接喝会怎样?电视剧都是这样演的。”
一时间,脑海里浮现起黛玉喝茶的画面。
茶器里,盖碗的确可以脱离公道杯,单独“出道”。
但端起盖碗直接喝茶的旧俗,早已过时/过气/不再流行。
因为在缺少了公道杯后,泡茶过程会有诸多不便。
盖碗的设计,是分离式的。
有盖,有碗,还有底托。
和玻璃杯、马克杯、大茶缸等直接浸泡的方式不同,盖碗有助于茶水分离。
往盖碗内注入热水后,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
能避免茶叶长时间浸在水里,茶味释放过多,导致茶汤滋味过分浓郁。
要不然在茶水不分离时,长时间浸泡,会消耗过多茶味。
用玻璃杯泡茶,往往第一杯茶滋味充裕。
而再次注水泡茶时,茶味下滑明显。
盖碗冲泡则不同,在快出水的前提下,茶味物质能合理匀分到每一道茶汤内。
适当调整浸泡时间,前4、5冲快出水,后几冲延长些许时间再出汤,能让好茶的滋味展现更持久!
如是,可展现每一道茶汤之间的风味变化与茶味层次。
越是顶级的好茶,茶汤滋味表现越是细腻。
当你在喝茶时,若是随便用茶缸子闷泡,会让好茶风味大打折扣。
选择及时出茶汤,茶水分离,沥尽茶汤。
在第一道茶、第二道茶、第三道茶……之间,每一道茶汤的风味不尽相同,喝茶过程更能体验到惊喜感。
最后,盖碗泡茶还能揭盖闻香。
盖碗的盖子,造型设计得很像蒙古包,拥有凸起的穹顶。
这样的造型,能为袅袅上扬的茶香分子,提供落脚点。
倒出茶汤后趁热揭盖闻香,好茶的馥郁灵动香气闻起来着实美妙!
假如说,你明明在家里买了盖碗,但却从不用盖碗冲泡茶叶。
而是选择旧式的喝法,端起盖碗直接饮入。
很显然,这无疑是“身入宝山空手归”,白白浪费了盖碗的泡茶天赋。
《3》
但在此之前,也有茶友留言。
“我们以前出差去汕头,他们档口里招待客人的风格就是三个杯加一个盖碗,没有公道杯。”
“最印象深刻的是,三个人喝茶也是三个杯,两个人也是三个杯。喝完一泡必烫洗杯子。”
潮汕地区的泡茶方式,的确没有公道杯的加入。
用盖碗泡茶时,按“关公巡城”的方式,将茶汤匀分到三个茶杯内。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地方的饮茶泡茶习俗,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但站在一个福建人的立场看,按这样的方式去泡茶,很难适应。
因为,用公道杯分茶,操作简便,人人都能上手。
而所谓“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等潮汕派泡法,不专门花点时间琢磨与练习,还真没法熟练掌握。
脱离公道杯后,在倒出茶汤时,茶水容易洒出在茶盘上。
滴滴答答,点点滴滴,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若是日常的便宜口粮茶,那倒也罢了。
洒出些许在湿泡茶盘上,并不碍事。
但如果说,喝一泡高价的桐木金骏眉、正岩核心肉桂、名山头的古树普洱等。
那么,每次倒出茶汤时,洒出一小半茶水。
积少成多,累计下来,浪费掉的茶汤数量可观。
按这样算,不由让人心疼好茶!
何况,用公道杯装茶,还有不少明显优点。
假如说,泡的茶叶有点碎,倒出茶汤时碎茶会顺着水流直接流入茶杯。
当你端起茶杯,正在算喝茶时,一看里面都是碎茶末。
这样一想,肯定很不方便。
公道杯则不同,用公道杯承接茶水,即便是没有茶滤过滤,碎茶们也会自动沉底。
当你在分茶时,不容易将碎茶倒出。
另外,如果是透明的玻璃公道杯,还很方便观察茶汤。
茶汤是否晶莹剔透?汤水中是否有茶毫?茶汤内是否有杂质悬浮物等,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后,按那位茶友的留言内容,“三个人喝茶也是三个杯,二个人也是三个杯。喝完一泡必烫洗杯子。”
且不说,每喝完一小杯茶就烫一次杯子,会让整个喝茶过程变得繁琐。
三个人喝茶,准备三个杯子,这尚且能理解。
而两个人喝茶时,多出来的这杯茶,该如何分?
另外,若是有四、五人同时喝茶又该怎么办?要在一旁排队等?
不管怎么说,从个人喝茶经验看,还是用公道杯分茶更实用。
有多少人就准备多少茶杯,用公杯匀分茶水。
在招待客人喝茶时,可以避免手忙脚乱,更加省心!
《4》
一个人喝茶时,有必要用公道杯吗?
之前看到有人抬杠。
“就自己喝杯茶而已,还用什么公道杯,太矫情做作!”
如此杠精言论,令人无语。
借用李麻花曾说过的金句: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茶叶我做主,喝茶不管用什么方式喝,都是个人自由,轮不到别人来指手画脚!”
网络世界,并非无端发泄戾气的场合。
一个人用盖碗泡茶,用不用公道杯都属于个人自由,何来矫情一说?
诚然,部分茶客在自己独自泡茶喝茶时,会选一个容量较大些的主人杯。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泡茶,将茶汤全部倒入主人杯内,省去了用公道杯分茶的必要。
端起大杯,将茶汤大口饮入,喝茶过程更酣畅。
对平时工作比较忙的人来说,用这样的方法喝茶更省时间。
忙里偷闲泡一杯茶喝,大口饮茶解渴,特别尽兴。
而一个人喝茶时,依旧选择精致的用公道杯装茶,分入小杯内慢慢细品。
这点,也绝非是做作。
用一句流行语概括,这是注重喝茶的仪式感!
况且,比起大茶杯式的主人杯,将细瓷小茶杯摆在茶桌上更显精致细巧。
喝功夫茶,原本就是讲究小口细品,慢慢品尝。
囫囵吞枣,大口牛饮下,会错失不少细腻茶味层次。
从饮茶的实用性看,细瓷小茶杯的优点是,杯口窄,茶香不易飘散。
端起茶杯将要饮入时,更能清楚感受到,茶汤表面上扬的袅袅茶香!
不管是茶杯,还是公道杯,它们都是盛放茶汤的器皿。
如今市面上,还有不少茶杯/公杯二合一的茶器。
部分造型设计得像马克杯般的公道杯,平常在泡茶/煮茶时,可以用于盛汤分茶。
茶汤顺着鹰嘴般的公道杯口部,能顺畅利落倒出。
但同时,它能够一次性装入多道茶汤,便于上班一族举杯饮用。
可见,谈及一个人喝茶时,要不要用公道杯?
这样的开放性问答,本身没有标准答案。
只不过,全凭个人喝茶喜好选择罢了!
《5》
盖碗泡茶时,要不要用公道杯?
这个问题,受个人泡茶习惯影响。
以个人喝茶经验看,盖碗与公道杯是形影不能离的黄金搭档,当然要用。
不过,将视野放远来看。
从古至今,从南到北,各地对盖碗的用法心得也有不同。
过去是用盖抵住碗沿,直接喝茶。
而今天再提到盖碗,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作泡茶神器,任何茶都能冲泡。
工具的发明,为的是给生活提供便利。
而茶具的诞生,目的是让喝茶过程更舒心。
回到器物本质,任何器皿的发明,都是为了方便生活。
不久前,村姑陈还将茶桌旁闲置已久的旧式陶瓷公道杯,改做花瓶。
插了常青藤进去,当做茶席上的点缀。
器物佐使,实用为上。
关于器的使用,原则不过是顺手、顺眼、顺心即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