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被美食耽误的民艺宝地澎湃新闻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823/t3ceu27.html

一说起潮州,人们想到的可能就是垂涎欲滴的美食,但等我真到了那里,才发现原来对它“误会”得太深。

潮州风貌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除了在吃上翻花样,潮州人还有很多手艺绝活。手中有乾坤

潮府展现了岭南文化的风貌与精髓。潮汕地区在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

唐代杜佑《通典》在潮州郡条记载,“潮州亦古闽越地”。岭南古越族人的原始技术,经由华夏文化与中原艺术的滋润,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处处透着晋唐遗风。

潮州的老厝里,诸多民间技艺在此荟萃。旅人光欣赏老厝中建筑装饰之美便流连忘返。

潮州建筑有“金、木、水、火、土”五类的墙头,对应了“圆、陡、长、尖、平”五种形状。它的成型,来自于中国文化中“相生相克”的五行风水哲学。

沿山墙两边斜向的斜脊俗称“垂带”,以深灰色为主,伴有凹凸变化,突出了建筑的立体轮廓。位于凤凰台公园内的天后宫有着极美的外墙——布满彩画、灰塑式嵌瓷装饰。从飞禽走兽到戏剧人物,工匠将自然、文化、艺术、意境与建筑外墙完美交融。

天后宫外墙

凤凰台公园内的天后宫潮州民居的大门绘有颜色鲜艳的门神。这种传统根据民间传说而来:东海上有一座桃郁山,山上有桃树。枝叶繁茂,延展三千里。上有金鸡,食诸恶鬼,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执苇索,司万鬼,二者乃百姓喜爱的门神。随着唐朝之后秦舒宝、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像逐渐兴起,门神的图案演变为两组皆有。

潮州建筑的大门与门神正门必有匾额,有传承中原文化的“颖川故家”“济阳世家”之类的门第牌额或彰显门庭的“资政第”、“进士第”。潮州老百姓喜欢在门口挂上涂刷了上好桐油的竹编灯笼,因为潮语“竹”与“德”同音,取其好意头。“灯”在潮语中发音如“丁”,代表人丁兴旺。凹斗门楼的四周墙壁嵌满装饰。工匠将戏剧故事或雕刻或彩绘之后做成挂屏,嵌入墙壁。

进士第的门楼走进宅内,是金漆木雕与描金漆画的世界。抬头看,梁架上的彩绘采用五彩与红、黑漆的描金漆画。其下镶嵌了琳琅满目的金漆木雕。被誉为潮州第一木雕博物馆的“己略黄公祠”,具有传统的“三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胚”的梁架。梁上雕有大量传统戏剧人物与历史故事,美轮美奂。普通民宅会雕琢活灵活现的珍禽异兽,工匠在精雕细琢中展现了建筑浓丽的现世情怀与风流儒雅。

己略黄公祠的梁架金漆木雕

金漆画与潮州金漆木雕在许多潮州房子的屋脊与飞檐之上,能看见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嵌瓷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发展并成熟于清代的中后期。原先的潮州建筑屋脊装饰以彩绘为主,有位建筑匠人偶然用彩色瓷片做小花造型代替彩绘,后发现它久经风雨和烈日曝晒而不褪色,从而发展了嵌瓷的技艺。

匠人将瓷碗摔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等。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都能见到嵌瓷装饰。

位于潮州韩江大桥西端南堤上的青龙古庙上的嵌瓷绝对值得一看。庙的屋脊上是双龙戏珠,飞檐上密布活龙活现的神话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在几百年中的风雨中依然绽放着光彩。

青龙古庙的嵌瓷双龙戏珠

青龙古庙的嵌瓷神话人物民宅也多有嵌瓷装饰。天井周边的屋檐下镶嵌着石榴、鱼儿等,寄望“多子”和“年年有余”。具有吉祥寓意的瓜果与花卉,乃至,当地特产如苦瓜、香橼讲述着对生活的愿望。俯仰之间,都是潮州人特有的生活境界。

民宅嵌瓷潮人早年乘坐红头船下南洋讨生活和创业。发家以后,叶落归根,回到祖上建厝与祠堂,才使得我们今日能看到这么多富丽堂皇的建筑与出神入化的装饰。功夫茶滋味

潮人除了爱建房,还爱喝茶。

功夫茶在潮人心中不只是“好茶”的定义,也是做功夫的人(劳动人民)喝茶的意思。

潮汕盛产乌龙茶,以凤凰山区的单枞茶为代表。凤凰镇在潮安县东北部,因地形酷似传说中的吉祥鸟——凤凰而得名。当地农户告诉我,与其它乌龙茶比,凤凰单枞茶最特别的地方是入口微苦,却又事后回甘。

潮人在水汽与茶香的升腾中,约三五知己,守着红泥炉。“请得关公来巡城,又有韩信点奇兵”。在轻啜慢品中体会人生本真的滋味。

潮州工夫茶潮州人由爱饮功夫茶衍生出的另一项绝活是手拉朱泥壶,我特地到牌坊街的惟滨壶艺工作室拜访,想从主理人郑彦滨那里讨教有关这项非遗绝活的奥秘。郑师傅是国家工艺美术师,凭着一手拉壶好手艺,在国内外壶艺评比中屡获殊荣。

他一边泡着单枞茶一边说:“古人用的茶壶,以朱泥为多,这种土最适合泡茶。拿它泡茶,最能体现茶香与余韵”,他熟练地沏上茶,抿了一口润喉。

功夫茶“做壶有四道工序,做胚、修胚、做壶嘴壶把、抛光”,他说,“手拉胚是使用一块完整的泥巴,在每分钟大概转的高速转盘上手拉成型,匠人全凭手感与经验来完成一把壶的创作。”

朱泥手拉壶他说,潮州做手拉壶的大师不少,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特色,而他自己则着眼两件事,“第一件是要花10年完成以广济桥上的亭台为灵感的十二把壶。第二件事情就是教徒弟。只要有人肯学习这门手艺,我就会倾囊相授”,他说这话时,透露着一个匠人的坚定和决心。走出工作室,我恍然大悟,四海旅人到此一游,可能吃得太多,看得太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