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到了,正是斗茶的好时节,武夷山下的小镇上,隔老远就能听到茶楼上此起彼伏的喝彩声,楼下大门口一旁的角落里,一男子呆呆地看着远处的青山,神情落寞。落寞是有原因的,他刚在楼上的斗茶中败下阵来,除了携带的茶与壶,他已是一无所有。
喝茶嗜壶,竟然可以玩到倾家荡产?是的。清乾隆朝就多有记载,即使是在穷乡僻壤的小地方,爱好者一年中在茶事上的花费就有好几千。这茶与壶的魅力,可真是不小!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
宜兴紫砂,在这样兴盛的饮茶文化中脱颖而出,而朱泥壶则又分外夺目。
宜兴紫砂壶以紫泥为大宗,朱泥壶作为一个分支,分量却也不可小觑。
朱泥壶可以说是最早普及万家的壶型。说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早在十七世纪的明末清初,朱泥小壶便已经从紫砂这棵大树上开枝散叶,先是走向欧洲,继而走向中国东南沿海,走入日本,走入南洋。
从茶文化视野看,紫泥壶主要依附江南茶文化以及文人墨客的参与;而朱泥壶则主要依附于东南沿海的功夫茶文化,借着茶民求精崇古的风尚兴盛发展。
自唐宋以来,闽南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到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行散茶,闽南地区的功夫茶开始大肆流行。而闽南茶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过程中总结出泡茶最佳的器物,是朱泥小壶。这类证据可以说数不胜数。
比如潮汕功夫茶里有烹茶四宝的说法:“烘炉、玉书煨、若深瓯、孟臣罐。”烘炉是潮汕红泥小炉,玉书煨是粗陶的侧把煮水壶,若深瓯是一种薄瓷小杯,孟臣罐呢,就是朱泥壶。
台湾学者连横(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曾经在他的《雅堂文集》里详细记载了闽台两地饮茶的习俗:“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没有朱泥壶都不好意思跟人喝茶,可见在当时已经是公认的标配。
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为什么民谚俗语都只说孟臣罐、孟臣壶,而不说朱泥壶?孟臣其实是一个人名——惠孟臣。闽南有句谚语: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说的是朱泥四大家。
现在有人说这是一个排名,其实这说法经不起推敲,我们上面讲到的文献记载还有民俗民谚的表达中,在单独说到朱泥壶的时候所用的都是“孟臣壶”、“孟臣罐”,而不是另外三个名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不是排名,只是一个点名,用现在的话说,叫“排名不分先后”。
惠孟臣并不是第一个做朱泥小壶的人,但他绝对是名声最广、影响最深的。孟臣擅制小壶,这种朱泥小壶特别适合福建乌龙茶和潮汕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有“壶必孟臣”一说。也正因惠孟臣久负盛名,所以壶匠们纷纷开始模仿,连印章都以孟臣之名,甚至成为整个朱泥制壶界的传统,久而久之,“孟臣壶”不再指代孟臣本人所制砂壶,而是成为朱泥壶的一个品牌、一类壶型款式流传到世界各地。然后不仅东南沿海,整个南洋、还有日本、欧洲,都有朱泥壶的身影。据说当年英国安妮皇后定制银壶时,便要求工匠对照孟臣梨形壶进行制造。
惠逸公
惠逸公与惠孟臣并称“二惠”,二人皆为朱泥壶界开山立派式的人物。
惠逸公和惠孟臣较大的不同在于,惠孟臣基本只有朱泥小器、圆器流传于世,而惠逸公则大壶小壶兼具,紫泥作品也流传了很多,并且不限于圆器,诸如六方宫灯这类方器同样也是逸公的拿手好戏。
可以说,惠逸公其实更加全面,无论是朱泥壶的造诣还是传统紫砂器的制作,都是行家里手。
在惠孟臣制朱泥的时代,商品性其实远远大于艺术性,孟臣制壶也更加有“古拙之意”。而到了清初,制壶工艺水平相较有了发展,所以当我们看到惠逸公的朱泥壶的时候,感觉上更加注重工巧、细致。无论从泥料的筛料、泥色,还是从流传下来的作品本身工艺细节,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清初紫砂行业工艺的发展和进步。
陆思亭
思亭与惠孟臣一样,名号、印章成为了朱泥壶的代名词,所以从清中期到清晚期流传下来的许多带有“思亭”款识的思亭壶,都无法辨定是否为陆思亭手制。
思亭壶,脱胎于梨形,将身桶拔高,身似瓜匏;壶盖沿用梨形壶的截盖,与身桶契合流线成型;壶把采用环耳;壶底采用一捺底或假圈足。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流。现今的思亭壶都采用三弯流,而早期的流出壶身之后不远便折而往上,且折弯后壶嘴筒向上,三弯流并不明显,更似为二弯流。
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无名是谁?有说是龚春,无确凿证据,现存的明清时期朱泥老壶中,有不少并没有落款,所以个人比较倾向于另一种说法——“无款多佳器”,是为无名。
张君德
其实朱泥上除了这三位大家,还有一位也非常重要,他就是张君德。
即便是最考究的书籍资料,对于张君德其人均无笔墨描写。
——“‘君德式’,乃因壶工张君德而名。呈鼓腹矮梨形,三弯流朝天,圆环把,截盖圆珠钮,捺底。”人以壶传,张君德已然与君德壶合而为一,仅剩下那传承的器型以及一两把未能考证真伪的君德手制壶供后人瞻仰。
其实君德壶和思亭壶有异曲同工之妙。思亭壶将梨形拔高,而君德壶将梨形壶压扁,可谓各具特色。思亭壶将壶型做得亭亭玉立,而君德壶则多取古拙,简朴大方,在线与面的处理上可形容为“正、圆、挺、均”。乃至发展到后期,君德壶的壶盖面变得更平,壶盖的曲线也更有古风,有大巧若拙的味道。若思亭可谓娇媚的女子,则君德可谓风度翩翩的君子。
朱泥壶能为古今茶家所癖,在于她的善解茶意,在于她的润泽如玉,相较于江南文人壶的粲然多彩,朱泥壶以其极简的线条、朴雅的形制,展现着紫砂器的另一番风情。正如诗云:天生丽质难自弃——朱泥壶之美,惟有“壶癖家”饮水自知,可谓此中有真趣,拈壶微笑,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