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收藏热的愈演愈烈,很多人都喜欢在老壶上下功夫,选择收藏老壶。但是老壶收藏的坑也很多,怎么才能更好地避开那些坑,让自己的老壶收藏之路更顺利呢?就要靠自己把各个时代的紫砂壶特征摸清楚了!
明中期,这个时期的紫砂壶壶体比较笨拙,泥料目数低,手感重,且粗糙,实用性较强。这个时期采用木杵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杂质较多。烧制过程中,未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均有釉斑。
明末到清初,这个时期的紫砂壶,以光素器型为主,泥料颗粒质感丰富,多以调砂、铺砂为料,质感丰富,用料实在,壶体偏重,偏大。采用全手工拍筒身或镶筒身制作,流与执手采用镂塞法,接口部痕迹明显,不作刻意修饰,有些壶身有指螺纹。
康、雍、乾三代,造型开始多样,像一些仿生器开始流行,而且因为皇家宫廷热,紫砂壶进贡宫廷,开始注重器物表面的装饰,像泥绘、浮雕、堆泥、镂空等装饰手法层出不穷。这个时期的紫砂目数大致都在50目以上,艺术风格上更加华丽,充分体现皇家的气派。
民国时期,受商业经济的影响紫砂壶款式主要沿袭清代的造型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古风。这个时期的练泥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善,泥料种类多样,像墨绿泥等也开始兴起。所以民国时期的紫砂壶质感相比以前的也较为温润,细腻,但胎骨不如那时的坚实。
解放后,紫砂厂逐渐成立,但这个时期的练泥技术秉持传统之法锤炼,因此泥胎也比较干涩,这时期除了传统型器,也为了延续水平壶对潮汕功夫茶泡饮的市场,因此也就生产了许多的水平标准壶。
文革时期,这个时期的壶我们之前也专门分享过一期,那时候的紫砂壶都是统一以紫砂厂的名义出场的,而且大多不是一个做壶人独立完成,所以那个时候的紫砂壶的风格细节处理得不统一,很多文革壶的质量都较为粗糙。
这几个时间段都是紫砂壶的发展比较有特色的几个时期,只要能抓住这几个时期的紫砂壶的大概特征,收藏紫砂老壶的时候擦亮眼睛,也是能淘到真正有价值的老壶的。所以,小花一直在不停跟大家说,想要在紫砂界玩得风生水起,就必须要不断地去学习、积累经验,如此,方能有所得、有所获!
喜欢紫砂壶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