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不久刚去了家具城看茶桌。
期间,看到某家红木城的老板,正在泡茶招待另一组客人。
不得不说,店家的泡茶待客手法很“豪横”。
从茶桌上的架子上,找出一罐散装足火岩茶。
然后,照例是先温杯。
坐在湿泡茶桌上,烫壶温杯的操作倒是方便。
直接选择冲淋茶具就行。
将烧开滚沸的热水,直接淋在盖碗、公道杯、茶杯上方,再举起杯盏与茶碗,轻轻晃一下,将温杯后的废水倒在台面上。
不一会儿,桌面上的水流就顺着下水口,从桌下橡胶管道,自动流入地上的茶水桶。
但这时,店家老板顾不上双手还沾着水,直接打开了茶叶罐。
开盖,扒拉出罐内装茶的袋子,撑开袋口。
再然后,就是伸手去抓茶。
抓了一捧,又一捧,再一捧。
直到整个盖碗满满当当,再也没有了多余空间,才停下手上的抓茶动作。
随手一合盖,就开始倒水进入盖碗。
岩茶的干茶条索蓬松,再加上对方的投茶量惊人。
所以,盖碗内的干茶,呈现“小山包”的状态,高高隆起。
但滚烫沸水注入后,堆成小山的干茶,缓缓塌下去。
这时,一边注入,一边顺势用盖子配合着往下摁压,直到茶叶全部挤进盖碗之后,才是合盖出汤。
看了一眼,那张茶桌上,算上店家老板,总共在场只有两人在喝茶。
所以,对方在泡茶时,往里加的水不算多,刚好足够泡出两大杯超级浓缩的茶水。
远远看去,茶汤呈现为浓郁的深酱色,简直不要太可怕。
有一说一,泡茶待客时,豪横式大量投茶不算诚意待客的方法。
毕竟,这种将茶汤滋味泡得特别浓的做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全程围观了对方的泡茶操作后,不得不说,期间有太多泡茶错误,值得茶友们引以为鉴。
《2》
一、湿手取茶。
很早之前看到这样的留言:“茶叶干嘛要提前放在茶则里,再倒进盖碗内,平白多加一个步骤,不是多此一举?”
这段毫不客气的留言,藏有抬杠属性。
不过,就事论事,泡茶前提前备茶有不少好处。
如果在温杯之后,或者在喝完一泡茶后,再另外开一罐新茶继续泡。
这时,泡茶人的手上,多少还残留有水汽。
直接打开茶叶罐,或者开箱取茶,伸手抓向干茶,很容易影响罐内剩下的茶叶保存。
因为,取茶期间,手上的水汽难免会趁机附着到干茶表面。
时间一长,量变引起质变,会出现受潮、串味问题。
为此,要注意取茶细节。
要么是,提前洗手,擦干指缝残留水痕,再去接触干茶。
要么是,在泡茶之前,提前取出所需干茶,放在茶则里备用。
要么是,选独立单泡装的茶叶,一次一泡,独立密封,互不干扰,以免得多次湿手取茶后,影响后续茶叶保存。
二、只温杯、不擦洗茶具。
在福建本省经营生意,进门都是客,在茶桌上谈生意再正常不过。
在待客的茶桌上,很多人会摆上好几套基础款的白瓷茶具。
盖碗、公道杯、小容量的白瓷杯等,一应俱全。
但一批接一批的招待客人时,很多人的做法是,有客上门,换一泡新茶。
将盖碗内上一款已经泡了好几冲的叶底,倒掉。
重新温杯,再放一款新茶。
这本身没有什么,但有不少人,选择将温杯直接代替洗茶具,这是不妥当的。
尤其是茶杯,如果只是用热水快速冲淋,没有专门用海绵擦拭。
那么,瓷质茶杯表面的指纹印、污渍等,很难有效去除。
如果清洗不及时,杯底茶渍凝固,还很容易留下污垢。
只冲洗,不擦拭,用这样脏兮兮的茶杯待客,并不卫生。
泡功夫茶,提前准备工作不能少。
每次泡茶前,将盖碗、公道杯、茶杯等相应茶具用清水冲洗,用海绵擦拭污垢。
清水洗干净后,再用热水温杯,发散生水味。
这些点滴细节,看似琐碎,但一步也不能少。
三、随手取茶不计重。
泡茶喝,很多茶客没有用克秤的习惯,而是凭手感随便抓。
但这种不计重的泡茶方式,很容易造成浪费。
因为不同茶叶之间,干茶外形天差地别。
单芽茶、扁平状绿茶、条索状岩茶、茶饼片、蓬松的寿眉散茶、颗粒状铁观音……
由于干茶蓬松度不同,哪怕常年泡茶的老茶客,也未必有自信做到一把抓准。
不多不少,刚好是3克、5克、8克、10克。
所以,为了避免浪费,还是用克秤称重比较好。
不然,本身用盖碗泡岩茶,单泡8克足够。
如果大量投茶,随手盲目抓了13克、15克进去,投茶大大超标。
这样泡出来的茶,不仅茶味容易浓,无形之间还会严重浪费。
如果是斤价好几千一斤的正岩茶,哪怕随便浪费一克、两克,也值不少钱。
因此对于散装茶,还是在茶桌上准备一把小巧的克秤更稳当。
四、注水动作太慢。
开篇提到的泡茶场景,对方由于在一开始,投茶量远远超标。
目测看着,干茶已经占满盖碗。
甚至于,还要堆得高高的。
以至于,对方在往下注水泡茶时,动作小心翼翼。
一方面,将水流调小。
高冲注水时,只用细细的水柱冲击干茶。
目的是,避免水花到处四溅。
另一方面,还要配合着一边注水,一边合盖紧压干茶。
等待干茶慢慢吸水“塌软”下去后,才能顺利合盖出汤。
但这一前一后,耽误了不少时间。
算下来,单是花在注水上的时间,就超了半分钟。
这么慢吞吞地注水,何谈后续的快速倒出茶汤?
这样会导致干茶与沸水接触时间太长,在一开场就提前消耗大量茶味物质,不仅会将好茶泡浓,还会影响后续耐泡次数。
不论怎么算,都十分不划算!
《3》
最后,开篇还隐藏了一颗小彩蛋。
对方在往盖碗内注水时,不仅泡茶动作慢悠悠,注水量还严重偏少。
如果没看错,从他倒出来的两小杯浓缩茶汤来看。
在一开始,对方往盖碗内注水时,只加了一半的水。
投茶量,大大激增,堆满整个盖碗。
注水量,大大减少,只放一半满,达不到合理水位线。
这一增一减之间,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别提有多浓了!
正确使用盖碗泡茶,注水量少了,多了,都不可取。
注水线接近碗沿,再合盖倒出茶汤。
在适合的茶水比例搭配下,才能得出一杯尽善尽美的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