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宣传标语(吴其文/摄)
01
一个奖,立下了志愿
在李岩忠的印象里,早先,坦洋村的种茶规模并不大。那时候村民思想老旧,大量的“祖宗山”和“祠堂山”长年荒芜。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到任没多久就来到坦洋村, 为了解茶园状况,他上山考察,“当时走得鞋子沾满泥巴”。他鼓励村干部带头,开辟荒山,发展生态茶产业,带村民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村党支部下定决心,带领党员上山开荒,将荒山变茶园,全村开始脱贫致富的奋斗征途。短短几年,坦洋村的茶园面积迅速增至多亩,村里的茶产业也初具规模。绿水青山环抱的坦洋村(吴庆堂/摄)年,李岩忠上小学。那时的坦洋村已经跑过一段脱贫路,村容村貌有了改善。宁德地委决定在全区开展“学帐干,赶‘三洋’”活动,坦洋村是“三洋”之一。年8月7日《闽东日报》还刊发过《坦洋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走上富裕路》,村茶产业发展成效初显。云雾缭绕的坦洋茶园(卓颖芳/摄)02
一句话,转变了思想
多年过去,李岩忠长大了,可成绩不好的他一时看不到出路。父亲鼓励他:“行行出状元,有技术也能吃饱饭。我们的‘坦洋工夫’拿过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你要是认真做茶,以后也会有出息的。”从此,李岩忠走上了制茶路。年,他有了第一家茶作坊。做茶初始,李岩忠只是按照老办法,制作传统工艺的茶叶,收入不错,日子却很平淡。闲谈中,听村干部聊起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坦洋的情景,“他鼓励我们,坦洋要当领头羊,不断放大坦洋工夫红茶的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壮大茶叶经济。”“领头羊”这个词,让李岩忠一下子找到方向,何不成立一个“领头羊”合作社,让自己的手艺产生辐射效应?进村路旁标语(吴其文/摄)
李岩忠把初步想法告诉村党支部书记李钦,也说了自己的顾虑。李钦觉得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很支持:“现在做茶叶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你们可以合伙租茶山,就有了优质的原材料。技术方面,省茶科所在我们镇,学习新技术,试种新品种,都有后盾。政策方面,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你要想干,我们支持,大家伙一起致富奔小康。”李钦一条一条跟李岩忠分析。听完这番话,李岩忠吃下了定心丸,没过多久,他和村民投入万元成立了合作社,并于年成功注册为“福安市坦洋领头洋合作社”。“洋”,一语双关,既表达对“坦洋工夫”的深厚情感,想传承弘扬好“坦洋工夫”红茶文化,也代表合作社要起示范带动作用,带着村民们增收。李岩忠(右一)在做茶
03
一颗心,定下了坚守
合作社成立初期,底子薄,没名气,收购茶青都需支付全款,好不容易卖出茶叶也只能先从茶商那拿回部分前款,投的钱都用来建设厂房、购置设备,一度出现资金困难。但李岩忠不想放弃,他发动亲友,东拼西凑,勉力支撑合作社的运转。“种茶如种金”,这是坦洋人世代相传的祖训,要念好“致富经”,急不得。坦洋村采茶人(吴其文/摄)
但是即便再困难,李岩忠依然没有“亏待”贫苦户。有采摘、加工的活儿,都会优先雇用贫困户。厂房隔壁的贫困户郑哥一家,
采的金观音茶青,
李岩忠全部收购,
“每年采的金观音,
李老板都比市场价高0.5-1元收,
我能赚好几千,
可以供孩子上学。”
谈到李岩忠,郑哥很是感激。
而在李岩忠看来:合作社就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奔向好日子,能帮到的,一点是一点。后来,李岩忠引进金牡丹品种,生产创新型“坦洋工夫”,有了名气,合作社收益逐渐向好,能给大家伙提供的帮助也越来越多。如今,李岩忠已是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新民大专班的学生,持有“高级评茶员”证书,对茶叶萎凋、摇青、揉捻、
发酵、烘干等一系列工序
有自己的领悟和见解,
是个专业的新型茶叶手艺人,
他的茶叶产量好、质量好,
年产量达5万多斤。
每年他的合作社要收茶青20多万斤,
可带动农户多人,
厂里的加工师傅年增收2-4万多元。
妻子在其影响下也考取了“高级评茶员”证书,一家人经营茶事业,其乐融融。“领头洋”合作社也被授予“茶产业领军企业”称号,屡获“坦洋工夫”斗茶赛金奖、名茶等诸多荣誉。坦洋村村口牌楼(游陈娜/摄)
谈及未来,李岩忠想着紧跟村党支部的步伐,不断壮大合作社,实现种植、采摘、加工、精装、营销一条龙,并朝着休闲茶旅的方向,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转自:福建纪检监察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