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片:七十年代的老海丰
●县令白太爷“破海丰牛地”的故事...
●回顾年海丰大饥荒的始末
●意外!原来这个才是汕尾真正的特产...
●「精选」整整70年的海丰记忆
●我们是海陆丰的,不是潮汕人...
●汕尾有个宋代古村,清一色闽南建筑,更是风水宝地,英雄辈出...
●老相片:汕尾有一所近百年历史的中学...
因为地处海陲,天高皇帝远,三甲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礼仪,这些习俗礼仪像一根根纽带,拴住四方游子的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们又是一个种族的“身份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据此认出“嘎己人”(自己人)。
一、最有地方特色的成人仪式——出花园
民俗大师钟敬文先生认为,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无论男女,长到虚岁15岁,就要“出花园”,表示已经长大成人了。“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古时女孩15岁可以出嫁了,男孩15岁可以当壮丁。为什么叫做“出花园”呢?这是因为潮汕人供花公花婆(或叫公婆神、床脚婆)为小孩的保护神,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像是生活在花园中一样,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如今成人了,就要走出“花园”,经风雨,见世面,承担起成人的责任了。
出花园的仪式大同小异,甲子地区“出花园”的仪式又自有其特点:
①择吉由父母选定吉日吉时。一年中只有农历七月上旬和十月(15岁时家族有父母年老不清净的要等到16岁的十月)才可以出花园。因为公婆神诞在七月初七,花公花婆诞在十月初十。七月十一“开孤门”,怕孤魂野鬼来骚扰,所以七月十一开始不能出花园。而时辰要在子时到寅时之间选,因为天亮后不清净。
②洗浴用五谷、抹草、纸符灰、12样(也有只用5样的)花草水洗浴。12样花草一般是四时春、百日红、石榴花、竹叶、榕树叶等寓意美好的花草,如榕树甲子话叫“成树”,与成人的“成”同音,“竹”与“德”同音。带刺或有臭味的花草不能用。用这种特制的花水洗浴,寓意洗掉邪秽,祈望清净、健康、旺盛、有德行、长命百岁。
③吃饭“出花园饭”专为出花园者享用。一共12碗饭菜,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猪肚——食猪肚,换肠肚,要懂世事了,不能耍小孩子脾气啦
粉丝——长命百岁,长长久久,顺顺利利
鱼丸——年年有余,圆圆满满
鸡蛋——吃了会“伸”(甲子话“蛋”也叫“春”,“伸”和“春”同音,取会长进、能发展、生生不息之意)
米饭——希望孩子一生有饭吃
12碗饭菜摆在大竹胡上,出花园者坐在眠床上吃,男向内,女向外,意谓男要娶入内,女要嫁出外。每碗都要吃一点,但不能吃光。
④行巷再穷的人家,也要给出花园的孩子置办新衣新鞋,所以以前小孩子盼望“出花园”,因为有好吃的,又有新衣服穿。穿上新衣新鞋,兜里放两个熟鸡蛋,从巷头行到巷尾,边走边吃。意谓“行四方,到处有得吃”。
出花园者那天不用干活,要在家休息。亲友邻居要送鸡蛋来“凑春”或糖果(传子传孙)祝贺,主人家要回赠“九层糕”(长长久久、层次高升)。
当然,现在的出花园仪式已经越来越简化了,有的简化成谢花园神,有的甚至不用出花园了。法律规定18周岁才是成人,人们可能觉得15虚岁就成人太早了吧。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很多人出门谋生,也很难做到礼数周全。
二、最有文化内涵的待客礼仪——以茶待客
(一)人客来了“三杯冲”
若要问甲子什么店铺最多,答案应该是茶叶铺。大街小巷,大大小小,茶叶铺触目皆是,据年夏季甲子工商所统计数据,正式注册的就有间。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约有八九百间。甲子茶叶市场的旺盛当然是因为甲子人消费茶叶的数量惊人。普通人家自己喝的茶叶一般每个月要两斤,天天喝的要四斤,出门在外的甲子人,绝大多数回甲子买茶叶,除了自己喝,还作为佳礼送人。甲子最旺销的是福建乌龙茶,现在一般从普宁的茶叶批发市场进货,也有直接到福建安溪进货的。
甲子人家里至少有一套“三杯冲”的茶具,客人进门,先请坐,再泡功夫茶招待客人。“三杯冲”就是潮汕功夫茶的俗称,因为标准的功夫茶一泡刚好三小杯;又有“茶三酒四”之说,最合适的茶伴是三个人,三二知心好友,闲时坐落,悠悠闲闲做着茶活儿,轻轻松松品味几杯香茗,“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真是人生乐事!
外地人一般品不了这浓酽的功夫茶,但甲子人可谓不可一日无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的“老尾”,在甲子,却几乎成了“老大”。有些人一起床就泡茶喝,当然,因为不利于健康,现在极少有人这么做了。不过饭后三杯冲已是甲子人的生活习惯,很多人甚至上了瘾,没茶喝会精神不振,浑身不爽。甲子人出门旅游或出差公干,大都要带上一套“三杯冲”和乌龙茶叶,走到哪喝到哪。若出门在外,看到有摆着“三杯冲”茶具的,就可以用“福佬话”跟人家说话了,因为这是“嘎几人”的标志。而主人也会十分热情地请你“食茶”,然后是他乡遇老乡,茶逢知己三杯少。
甲子地区以茶待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点。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潮汕工夫茶茶艺历史源远流长,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汕功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潮汕功夫茶关键就在于“功夫”二字。功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
“功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计十来种:
茶壶,方言叫做“冲罐”。选择茶罐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
此外还有茶洗、茶盘、水瓶、水壶、茶锅(砂铫)、红泥小炭炉等茶具,都各有讲究。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对功夫茶具已经没有那么考究了。再不像过去一定要用优质木炭或者榄核炭和泥炉来烧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甲子人流行用酒精炉、玻璃壶煮水,近十年用小煤气炉或电茶壶,这样就简便多了,当然滋味也就不那么正宗了。
冲泡程式:功夫茶的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冲)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放回炉上(现在用玻璃壶烧水,就是为了便于观察水滚的程度。)
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五六成茶叶就足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近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用一泡茶(一斤茶四十小包)的真空小包装,纳茶的功夫很难见到了,不过“老食茶”的还是喜欢自己买散装的茶叶,自己“纳茶”。
候汤:冲泡功夫茶对水温要求严格,所以“候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步骤。《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
冲茶:水到二沸时,正好提铫冲茶。冲功要诀有三个:
一是“环”——揭开茶壶盖,将滚水沿壶口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否则就是冲破“茶胆”,会导致茶味苦涩。
二是“高”——冲时提壶要高,叫做“高冲”。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促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冲出的茶就不怎么苦涩了。
三是“满”——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
刮沫: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
淋罐:刮沫后盖好壶盖,再用开水均匀淋浇茶壶外部。淋罐有三个作用:一、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熟;三、冲去壶外茶沫,视觉洁净。
烫杯:淋罐之后用开水烫杯,既能消毒又使杯子变热,以免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甲子话叫“冲茶”。要诀是: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杯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液留在壶中。因为没有余液,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茶冲好后,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要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杯茶,那么先拿哪一杯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杯,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先拿了中间一杯,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杯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杯,才可以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冲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茶色要均匀。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一般一泡乌龙茶可反复冲泡5-8次,每一轮冲茶,都要用滚水洗茶杯。客人散去后,方可收洗茶具。
“三杯冲”对水的要求很高。再好的茶叶,如果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冲泡,都会糟践掉。甲子地区没有山泉水,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甘甜井水。所以甲子北面“福源寺”里的甘水井一年四季都热闹。有心人还特地把水样送去检测,结果各项指标都好,去汲水的人就去得更多更勤了。当然,更多的人家还是用过滤的自来水,有的用桶装的纯净水。
“茶薄人情厚,茶厚有礼貌。”人情厚薄,不在于茶叶贵贱和茶汤浓淡,茶到情意到,茶有人情味。酒可以喝得热热闹闹、猜拳吆喝,但茶却要喝得斯斯文文、轻声细语,茶有文雅气。以前有句俗话,说是“天上雷公,天下海陆丰。”意思是海陆丰人粗暴、蛮不讲理,这实在是对海陆丰人的误解和扭曲,尤其是对现在的海陆丰人。甲子行政上隶属汕尾,但文化习俗却属于潮汕文化。以功夫茶待客,日常喝“三杯冲”的风尚,可说是全国保持得最好的。换句话说,甲子人是潮汕功夫茶的“铁杆粉丝”。
(二)“妈人食油麻茶”
甲子人以茶待客还有另一形式——擂甜芝麻茶敬客
三甲地区出产的芝麻皮薄肉饱油份足,是优质“油麻”。以前男人以“厚茶(功夫茶的俗称)”招待男客,女人则用“油麻茶”招待女客。“妈人食油麻茶”,意为只有成年妇女才有资格吃油麻茶。要是有嘴馋的男人或小孩吃油麻茶,就会有人打趣:“哎呦呦,你个综(发髻,以前成年妇女的标志)在哪里?对不住,无打综,孬食茶”。如今当然没有这些规矩了,只要喜欢,谁都可以吃香香甜甜的油麻茶。油麻茶的制作比较简单:搓洗晒干的黑芝麻,放入陶瓷的牙钵,加一点水,快速转动擂茶棒把油麻擂成糊,然后加入白糖,冲入刚开的滚水,搅拌均匀,一钵香浓甜美的油麻茶就做成了。芝麻糊的粗幼根据各人口味,一般来说,敬老人的要擂幼幼,这样做出的油麻茶浆水浓,芝麻渣少,不用咀嚼就可以和茶水喝下去;招待年轻客人的可以擂粗一点,因为年轻人牙口好,越嚼越香,香甜满口。现在有些人贪方便,用电动搅拌机绞芝麻糊,不过这样制作出来的油麻茶没有什么油浆,远不如用牙钵擂的好吃。
“人情好,食水甜。”何况吃的是甜油麻茶,这人情就更好了。陆丰南塘、东海、大安等地方也有擂油麻茶待客的风俗,不过是咸茶,还要加上茶叶或茴香、薄荷之类的香菜一起擂,泡上炒米、炒花生米一起吃。这种咸芝麻茶可待客,可作点心,也可以当饭吃。那是受客家咸茶的影响。
作者:林玉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