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煮茶
茶兴于唐,唐代茶圣陆羽《茶经》阐述了茶之源、具、造、用、饮,颇为全面,并创造了煎茶法,从此天下愈加知道饮茶之好处。从茶被发现被饮用,并上升为文化,把茶与文化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个大创举。
唐代时饮用武夷茶时,把茶饼碾成粉末,然后用纱绢做的罗筛出极细的茶末放入釜内的滚水中煮沸。在唐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诗中写道:武夷之茶是响雷季节的春天时采摘,并要“拜水而和”成团饼。饮用前要经“金槽和碾”及罗筛等复杂程序。烹饮时,已开始讲究茶具、器皿、火候、品饮方法,把饮茶和艺术联系起来,初步体现了茶文化的艺术内涵。
宋代的斗茶和分茶
宋代是武夷茶兴盛的时期。文人游山观景,品茶论道,赏茶赋诗,玩茶悦性,品茶方式日益讲究,已从煮饮改为泡饮。其时文人对于名茶注泡,主要目的不在于解渴,而在于鉴赏,把它作为是一种精神享受。当时风行的斗茶又叫“茗战”,就是集中在一起比试茶的质量,比试煮茶、泡茶方法,比试器具等。既比茶汤色也比味道,决出品第,评出高低。“斗品”(即上品)则入贡充官茶。其内容有点茶、试茶。
宋代斗茶,讲究茶具。是将龙凤饼茶碾为细末入盏,注水搅动,以比试茶的汤色、泡沫色和在盏中的水痕消失快慢来决定胜负的。茶之汤色,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黄白再次之。因为建州武夷茶较他茶多“膏”,所以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在宋代除了斗茶,朝野上下还流行分茶,即以沸水冲茶,以茶筅搅动,使盏面上的茶末乳变幻成图形、字迹的一种游艺,又称“茶百戏”。据说时有一位名叫福全的佛门弟子,居然能在四碗茶中搅拨成四句茶诗。这种玩法时称“通神之艺”,可谓绝矣。
元代基本保留前朝品茶习俗
元代的武夷茶已被朝廷正式钦定为贡品,并兴建御茶园,设立焙局,专门制作贡茶。初时武夷仍产制饼茶,名“石乳”,后期茶品也逐步由末茶转向叶茶。初时贡茶“百六十斤,制龙团五千饼”,“至正末额凡九百九十斤”。如今,武夷山摩崖石刻仍铭记着当时县尹建园和达鲁花赤(县最高长官,由蒙古人担任)监制贡茶。
“蒙族入主中原后,一扫文弱之风,饮茶之习尚,也随之而异。”但在武夷山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宋时饮用团、饼茶的习俗,同时也开始品饮元代摩崖石刻散茶。
明代时兴泡饮散茶
时至明代,已有精于茶事者感叹:茶之团、饼者,皆出碾之末,既损其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明代著名的茶博士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指责唐、宋、元时用姜盐等调料煎的茶“皆水厄也”,意即如泔水,破坏了茶的清甘。(年)九月,朱元璋下诏:罢贡龙凤团茶,改为贡片散茶。
散茶保留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形、味,因而提高了品饮的情趣,推动了品茗艺术的发展。明王应山在《闽大记·食货考》写到:“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宋时制造充贡。延平半岩次之。福、兴、漳、泉、建、汀在在有之,然茗奴也。”
明朝者名诗人谢肇淛在《五年杂俎》中说:“(茶)揉而焙之,则自本朝始也。”制作工艺的简化,不但大大降低了产茶成本,推动了茶业的发展,而且提高了茶之真味,饮茶者自然增多,饮茶之风迅速普及。由于茶室、茶馆、茶铺出现于市井街巷,从前只能由达官显贵、文人学士等有闲阶层所专享的茶趣,很快地传向于民间,传向庶士、平民,雅俗共赏,老少皆品,饮茶趋于大众化。
如今本士人士收藏的瓷器茶壶,也证实了当时的饮茶方法。这里应说明,由于当时武夷山茶的形、色的变化,饮茶已不用兔毫盏了,而改白瓷和玻璃杯器。这种泡茶虽无兔毫盏之戏法,却更岩为雅致。
明朝茶文化发展的另一标志是茶书相继刊印于世。明后期的四五十年里,各种茶书出了数十种,大多谈如何制茶、如何品饮。当时宫廷市井风行饮荼,品茶饮茶又进入一个新高峰。
朱元璋之十七子朱权在年间编写了《茶谱》一书,书中重点介绍了蒸青散茶的烹饮方法。同时,他还自创了饮茶之道,对饮茶之人、饮茶之环境、饮茶之方法点饮茶之礼仪作了详细介绍。千利休所创的日本茶道,比朱权的《茶谱》迟了百年之久,明代茶事之兴旺由此可见一斑。在嘉靖年间(年)才停止进贡。其时之长约占整个明代三分之二年份。
清代品赏功夫茶
明代品茗艺术多元化发展为清代功夫茶的兴起奠定良好的基础,所谓功夫茶是指冲泡方法。17世纪中后期,武夷山乌龙荼味甘醇、气馥郁,并兼取绿茶之清香,具有“香、清、甘、活”之特殊韵味,因而得到世人的好评。
由于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出现,岩茶品质的提高,品尝艺、术也更为高雅,涵更加丰富,奠定了功夫茶的条件。乾隆年间(年)秋,袁枚感慨:“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羨虽佳而韵逊也,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这影响到乌龙功夫茶品饮艺术的雏形。
自古僧人道士擅长品茗,不但精于制茶,而且精于品茶。武夷山禅院寺观,主产是茶叶,僧道们种茶、制茶、卖茶、品茶。以茶养神,以茶破睡,饮茶参禅,成了佛道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清人林估云:“武夷山第上多青霞,武夷道士多种茶。”天游观的道士静参把茶品分为四等,云:第四等茶值得一尝,首要以香馨动人。第三等茶香还要求清纯幽雅。第二等还要求甘,香而不甘,则苦茶也。但可列第一等绝品岩茶,还有更高的层次:活!倘若细加体会,雅趣无穷。
由于乌龙茶的熏陶,因而逐渐在间粤台等地形成了一个功夫茶的品尝体系。茶店林立,比屋皆饮,不分权宦平民,无不图以赏茶为乐事。每年茶季一到,广州、潮花州、漳州、泉州等地的豪商巨贾,每每携重金接踵而入武夷,颇有宋代斗茶之遗风。功夫茶的兴起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情趣。享有台湾“太史公”之誉的连横也分别在《台湾通史》和《雅堂笔记》中载写了武夷茶传到台湾史实和台人赞赏武夷茶的言辞。
当代多彩的品茶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不仅讲究品茶的物质享受,而且十分崇尚品茶的精神享受。把品尝岩茶这一赏心乐事进一步趋向艺术化,因而品茶讲究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