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家很注重茶的品味和整体艺术氛围,有形的茶器——茶壶、茶盏等等是茶文化艺术的精华环节,让许许多多醉心茶艺的人爱不释手。回顾一下宋代的茶文化,“茶盏”更是点茶艺术中不能缺失的一环。北宋徽宗年间,精致的“点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这其中,建盏也扮演着画龙点睛的角色。
斗茶游戏伴茶盏美学
采茶季一到,“斗茶”试新茶游戏普及在两宋文人雅士、林下雄豪和市井之间。斗茶是以点茶功夫为底子的茶技与茶艺的完美结合,点出好“茶花”久久咬盏不散是赢得游戏的关键,能衬托茶花的好茶盏,就在饮茶器中一枝独秀。宋徽宗《大观茶论》有关于好茶盏的论述,宋代茶画中也能看到有关茶盏的形貌变化。
宋徽宗《文会图轴两宋的斗茶游戏如何影响茶器的制作与选用美学呢?
按照斗茶比评的要点,点出来的茶花以白色“雪涛”最是上选,故而深色的茶盏最能对比衬托出美好的茶花来;还有茶花越厚、咬盏时间越长越好,那么就要讲究茶盏的宽度和坡度,什么样的茶盏最适宜呢?
《大观茶论》这么说:“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这其中点出了适合于点茶的好茶盏的要点:一是茶盏要深而微宽,才不会在运转茶筅击拂茶花时碍手碍脚的,或是让茶花旋出茶盏外,才能让茶花发立;二是茶盏蓄热性良好的话,可以让茶花发立耐久不散。
茶画中的茶盏
依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点茶斗茶的茶盏,结果是哪一种茶盏胜出呢?我们可以看到宋徽宗《文会图》中使用的茶盏是青黑色的。
宋徽宗《文会图》宋徽宗非常好茶,撰写了《大观茶论》,讲究茶学,倡导茶艺,在宫中君臣聚会中,常举行茶宴,亲手点茶,带动宋朝的点茶文化达到高峰。《延福宫曲宴记》就描述徽宗时一场宫廷茶事: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学士曲宴于延福宫。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面,如星淡月。”
宋徽宗本人的《文会图》留下宋朝君臣乐茶的佐证。这里来看本文的主角儿——茶盏,我们看到作茶的茶几上摆的茶盏是青黑色的,这是主人——宋徽宗爱尚的最适于赏雪涛茶花的茶盏。为何用黑釉盏?这茶盏出于何名?
《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这里说的青黑色(也称绀色)、玉兔毫条纹的青黑茶盏就是“建盏”──建州(福建)建窑的茶器。
建盏宋代茶盏的代表
宋徽宗为何投给“建盏”最炽热的眼光?就在于建盏“燠发茶采色”,它厚厚的盏壁蓄热佳容易发茶,青黑色能够突衬茶花的颜色。清代朱琰《陶说·卷五·说器中》说明:“宋人又尚建安黑盏(建盏),不取白者,大抵宜于斗试耳(适宜斗茶,容易试出水脚浮现的时间)。”
北宋的贡茶区北苑在建州,建窑也在建州,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宋朝的斗茶时尚,就以建州的茶文化为核心发展出来。建窑的建盏是专为斗茶的技艺设计出来的茶盏。建盏和斗茶文化相牵相系,共同写下北宋鼎盛的斗茶史。
建盏是宋代茶盏的代表,也是宋代烧制最多的茶盏,从民间、官府到皇室御用都有它的身影。在现代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不少带有“供御”、“进盏”和“官”字的碗底款标,也有佛、道教界或隐士使用的款识,它们佐证了宋代点茶文化深入宫中、民间和界外修行人的生活中。
建盏神品窑变盏美结瞬间妙在天成
以现代人的语言来说,以黑釉为基底的建盏是宋代最知名的“斗茶神器”。黑釉建盏朴实无华,美在自然,还有一些窑变盏,瞬间凝结的窑变纹路,妙在天成,受到注目。这些建盏的窑变盏天然秀出的风采,和宋代崇尚自然美学的宇宙观相契合,紧紧吸引着茶家、文人雅士的艺术心灵。
兔毫盏
宋徽宗说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就是指窑变的“兔毫盏”,它是在青黑的釉彩上展现出兔毫一般千丝万缕的柔丝纹,更象是十方迸射的灵光,凝冻于瞬间,成为永恒的神采。兔毫的颜色以棕兔毫较多,还有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等;兔毫纹从盏口纵贯整个盏壁,直达盏底是其中的珍品。
兔毫盏鹧鸪斑
建盏除了兔毫盏,还有盛名的“鹧鸪斑”,也称“滴珠”,日本称“油滴天目”,形容建盏烧制过程中窑变产出密集的白色滴珠状、油滴状的斑纹,宛如鹧鸪胸羽的斑点。清人程哲《窑器说》:“滴珠大者真”。这是烧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毫变盏”,不是二次加工制造的,个个都是唯一的,带着天然本色。如果放大来看,一个滴珠宛然是一个世界,一个又一个攒集的世界形成无穷无尽的宇宙天体一般。现有传世品非常稀少。
日本静嘉堂收藏的鹧鸪斑从建盏开始产造的时代,毫变盏的鹧鸪斑就是被追捧的珍品。宋朝当时茶家、文人雅士间爱好变窑茶盏的时尚,反映了当代崇尚自然、天然的美学眼光:
“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北宋初年陶榖《清异录》)
“鹧鸪斑”之名,载着它美妙天成的风采,从宋代以来一直在诗词中流连,显现了它秀出的艺术风韵。例如名词人秦观这么唱:
“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看他小心翼翼捧着建盏盛着的茶乳,在轻巧合节的一举一动中,生活的杂质都析离了,只留下纤美和茶香。
曜变盏
建盏还有一种珍稀极品的窑变盏,日本称“曜变盏”,可惜目前国内没有存留了。在南宋时从日本入中土的禅僧带回去的“曜变盏”,至今完好流传下来三个,都被指定为国宝级的宝物。“曜变盏”是黑釉窑变后的异彩奇珍,茶盏上凝结了不规则的圆圈纹彩,耀如天宇中的群星,其周围焕发出星辰般的幽光,尤其在光线的照射下,可能幻化出金银蓝等多彩光芒。日本16世纪的古籍,介绍收藏鉴赏中国绘画艺品的专书——《君台观左右帐记》描述“曜变”是“建盏内无上之品”。
日本静嘉堂收藏的曜变盏建盏的“毫变盏”稀有,美在自然天成的奇趣,妙在可遇不可求的变化。淡淡然黑釉中一瞬间停驻的绚烂带给人惊喜,凝视绚烂幽光,若浮现于玄冥之表、又归于虚无中,留给生命慧悟的时空。建盏,留下北宋末到南宋初期饮茶美学的一道千变万化的霞光。
后话
“建盏”到底风光多少年?清代以来,在建窑窑址就发现了兔毫盏,其底部刻印着“供御”、“进盏”字样。年,建窑卢花坪窑址发掘出许多刻有“供御”、“进盏”的盏底残片、垫片(烧制时用),进一步证实“建盏”在宋朝进贡皇帝御用的事实。这些陶土烧出来的茶盏,如同玉璧一般珍贵。这些“供御”、“进盏”字样的残片,和带着铭文的出土器物,从北宋中晚期到南宋中晚期的窑址中都有发现。
可惜,建盏的技艺已经失传好几百年,为何会失传呢?耐人寻味!可能一代有一代配享的美,那一代人思想中的敬意、文化的高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上天才会展开那一层次的美给人欣赏吧!宋代人对斗茶游戏点茶的热诚与诚敬,精神高度上达天听,所以就配享了建盏的美。
如今,斗茶文化留下历史余味附在少数流传的建盏上让人回味,唤起人们的追想……中华民族的茶,有着这么丰沛的自然美酝,让人一窥自然天成的绚烂美妙,唤起人敬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