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收藏,武夷岩茶的10个问题总结,总有

武夷岩茶,最近几年逐渐成为茶客们的座上宾。伴随着岩茶风靡全国,疑问、迷惑同样也困扰着新茶客们。今天我们把新老茶客们比较大的疑问梳理一遍。

一、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把武夷岩茶总结为三种:

香气重水而薄、香气内敛而水厚、香气与水兼具。

1、香气重水而薄

武夷岩茶的香气极其丰富,果香、桂皮香、花香、蜜桃香等等,新茶客往往被香气吸引而来。那么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香气重水而薄”这类岩茶很容易成为他们的选择项。这类岩茶,通常采用“新工艺”制作,也就是电焙。这只是武夷岩茶的初级入门,虽然香气高扬,但是喝不住,容易腻。因此,不管是新茶客还是老茶客,“香气重水而薄”这种茶还是尽快放弃。

2、香气内敛而水厚

这类茶的代表就是经过了多次焙火的岩茶。文火慢炖之后的岩茶,磨去了锋芒外露的香气,逐渐积累起丰富的茶内质。新茶客往往对这类茶敬而远之,原因是“炭火味太重”、“中药味”、“火太高了”、“糊味”等等。这类茶比较适合老茶客们的重口味。“有内涵”、“喝得住”、“水很稠”是老茶客们对这类茶的评价。

3、香气与水兼具

这是最理想的武夷岩茶。香气氤氲、不张扬,溶于水里的物质含量丰富。

喝茶顺序:香气重水而薄→香气与水兼具→香气内敛而水厚。

二、

我接待过非常非常多的茶友,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这是正岩还是半岩?”诚然,正岩茶和半岩茶是非常好的卖点,你得到的回答我想只会是这两个地方。洲茶,通常被新茶客们所不齿,认为这不是正宗的武夷岩茶,今天我要给洲茶正一下名。

该区域的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大多为冲积土沙地。也包括丘陵地带,还有高山地带。该茶产区无疑是当前武夷山最大的产区,具有广泛的范围。陆羽在《茶经》中的论断:“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个论断是多年前的陆羽提出来的。在当年的那个落后的农耕时代,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现代勤劳聪明的茶农们不断地对土壤和茶树品种进行改进,很多“洲茶”、“高山茶”的品质非常好,不少茶品质已经达到了正岩、半岩茶相同的品质。

总结:新老茶客们在品鉴武夷岩茶的时候,我建议弱化“正岩半岩”,能喝到“香气与水兼具且耐泡”的就是好茶。

三、

叶底,也是一个让新老茶客们容易忽略的。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非常丰富。从一款茶的叶底,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1、焙火的高低

这个结论很容易得出,看颜色就可以了。颜色深的焙火高,颜色浅的焙火低。我们在此不再赘述。

2、叶子的匀整度

经过泡水的叶子已经完全伸展,茶叶整体性好、碎末少、叶脉不突出、红绿镶边是上乘茶叶。

3、叶子的弹性

用手扯一扯叶子,富有弹性的叶子是上乘。一扯就断、身骨轻飘的茶叶肯定不耐泡,也耐不住再次焙火。

总结:茶叶的叶底,其嫩度、匀度、色泽,绝对是能真实反映茶叶的实际品质。

四、

当然可以,但是这个阶段你最好别打开喝。

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我给大家的结论是:如果是常喝的武夷岩茶,千万不要过夏天。

即使你包装再严密,也会跑味,最终的结果就是:香气全失,茶水淡薄。秋季和冬季是喝岩茶最好的时间段。

五、

1、拼配茶。由肉桂、水仙、奇种等按比例拼配而成。

2、武夷岩茶的另一个叫法。

举个例子:北京市,既是首都,也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大红袍在这里跟北京是同一个意思。

六、

好吧,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曾经有个跑工地的人问我:“有没有那种泡在太空杯里的岩茶,一喝一上午的那种?”我说:“真没有”。

武夷岩茶,绝大部分场景是采用功夫茶泡法。当然,如果你喜欢座杯喝,请用大桶水杯,一杯水绝对够味!

七、

随着新品种的种植,武夷岩茶的品种明目繁多。我给新茶客的喝茶路径图是:

水仙→奇兰→大红袍→肉桂

肉桂,最具武夷岩茶的霸气,也是最能喝得住的品种。之前有句说法“喝武夷岩茶,从水仙入,从水仙出。”十几年的选茶喝茶经验告诉我“从水仙入,终点在肉桂。”是理想的喝茶路径图。

八、

先说一下国家标准中评审武夷岩茶的茶具:容量ml倒钟型白瓷盖碗+ml审评碗

我是建议大家优先选用盖碗冲泡。我的建议是:茶具不限,随心而行。

九、

用滤网的好处:

茶汤干净、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用滤网的坏处:

滋生细菌串味还得去冲洗如果自己在家泡茶喝,那就不要用了,咱喝的是茶,美不美观先放一边,况且,用完滤网还得去洗,麻烦!

如果是跟朋友们一起品茶,茶条比较长,匀整,碎末少的茶,就不要用滤网了;如果是茶叶比较碎,倒入公道杯茶渣比价多,那还是虑一下比较好。

十、

十几年的选茶喝茶经验告诉我,批发以下,零售以下的茶就不要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