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三坊七巷,道出了半部中国近代史”,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老福州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坊巷、建筑和口口相传的故事,勾勒出福州一个时代的样貌。
她沉淀着城市人文,彰显着城市性格,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这里不仅是“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还是一个孕育着大批历史名人的古城。
这里隐藏着城市的过往,生动的青瓦白墙隔绝了喧嚣,每一扇门后面都连接全新的世界,石板、灰墙、落地窗......每一条巷子里都有你不曾留意过的地方。
在这悠久的古建筑中,藏着许多手艺人,他们不仅守护着各自的手艺,也在用自己的双手,让它们在人间烟火中继续缭绕。
牛角梳的“博弈”与“新生”
沿着南后街正门往前走米左右,你就能看到福州角梳文创馆。
福州角梳文创馆店里头空间很大,展柜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牛角梳,最为醒目的还是那几个牛头,连鼻子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梳杏”二字,是馆长商茂梨为牛角梳想的品牌名,他希望牛角梳能拥有银杏般旺盛的生命力,代代传承下去。
商茂梨取的品牌名“梳杏”牛角梳,与油纸伞、脱胎漆器并被称为“福州三宝”。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郁达夫就对牛角梳情有独钟,曾赞叹“福州女子有此宝物格外标致起来,女子美的水准竟高过苏杭女子数倍,像是希腊古代的雕塑人形!”这不仅是对美的赞赏,也是对福州牛角梳的高度评价。
福州角梳文创馆馆长商茂梨牛角梳是能让人上瘾的东西,它能与皮肤无限亲密的接触,但要一件完整的成品委实不易。
浸泡,加温,软化,压板,画线,切割造型,打磨,开齿......20多道工序才成一把牛角梳,且工序越多越细致,梳子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在牛压板上划出梳子轮廓打磨牛角梳在选材上要十分精细,造型也同样十分重要。为了突破了传统梳子“平”的感觉,使牛角梳独具个性。商茂梨放弃大漆而在梳子上凿出合适的大小,把彩色贝壳镶嵌进去,让梳子平整更显“时尚的动感”。
在黑水牛角梳上镶嵌彩色贝壳而不同材质的牛角梳也可以合作得“天衣无缝”,亭台楼阁的样式则是现实中的“古代感”,让人有“一把两梳”的喜悦。
白水牛和黑水牛相结合的亭台楼阁造型多用养身梳,是商茂梨的专利产品,也是镇店之宝。刮痧、按摩,提拉面部等功能集于一体,精致小巧便于携带,他修修改改几个月才设计出这把梳子,力求让牛角梳的每个部位物尽其用。
多用养身梳,每个部位皆有用处据地方考古记载,牛角梳在福州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了,如今的牛角梳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物什,“只有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让牛角梳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商茂梨想让牛角梳能更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是他一生的坚守。
人生所有的跌宕起伏,都在一杯茶汤里
走入文儒坊,行走在斑驳的石板路上,飘来一缕缕淡淡的茶香。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茶香亦如酒香,更是让人魂牵梦绕,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内,吴雅真老师的新的茶艺培训点坐落在这里。
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吴雅真,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常务理事/雅真海峡茶艺学校校长,连续五届为海峡两岸茶艺小组电视公开赛创编茶艺担任大赛评委。
她所创编的闽式功夫茶把原有的粗放式饮茶方式重新规范化、艺术化,一共18套流程,不做花哨的多余招式,所有的流程编排旨在如何将乌龙茶的色、香、味冲泡的淋漓尽致。
“关键是在你静心冲泡这杯茶的时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观看吴雅真老师娴熟的泡茶手法,就如欣赏一位绝世高手练剑,没有花哨的剑花,招招直指要害,出剑利落,入鞘干脆。
“如果我今天不喝茶,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做。”
吴雅真爱茶已经爱到骨子里,从福建茶艺馆建立至今,吴雅真走进茶已有三十多年,皭然不染于尘俗,见证了中国茶文化杂乱到繁盛,她说:“茶,带给我人生无限的乐趣,我充满感恩,十分庆幸。”
继闽式功夫茶之后,吴雅真还创编出青山雅韵、乌龙悠韵、兰香音韵、茉莉花韵等,紧跟时代潮流,她创编的茶艺深受年轻人喜欢。
谈及三十年来茶艺教学,吴雅真感叹现在学茶艺的人越来越年轻化,茶艺就是应该要继承、传承和创新。
“儒林有戏”,闽剧的新生与发展
在离三坊七巷不远的朱紫坊内,古老的戏曲闽剧在这里得到了新的传承与发展。
闽剧,又称为福州戏,作为福州特色的文化精粹,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
林特表演《莫愁女》片段它既流响于坊巷之中,又喧闹于码头之上,在戏里戏外都透着福州人的百年故事。
“儒林有戏”戏曲工作坊“儒林有戏”戏曲工作坊位于朱紫坊芙蓉弄4号集贤宾内,坐落于闹市中的幽静古厝。
儒林有戏团队成员:林特、林隽永和陈菲“儒林有戏”,是林特、林隽永和陈菲三人一起创办的,他们一同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志趣相投,都对戏曲有着浓厚的热爱。
林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12岁便进入了福州闽剧班。6年的学校生涯,4年的剧团生活,再到中国戏曲学院深造,21年的戏曲历程中,他看到了太多戏曲现状的艰辛与残酷,但始终放不下站在台上的那种感觉。
平时在工作室练习的场景“如果一个剧种没有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