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的白切鸡最好吃这些新派粤菜,彻底刷

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作为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

广州将与兄弟城市四川成都、

浙江杭州共同举办亚洲美食节。

美食节?

难道是烤鱿鱼、花生糖、

臭豆腐的“走鬼档”?

错!错!错!

统统不是!

看看我们如何邀你真正做到

不出广州,吃遍亚洲!

下面为大家划重点!

规格有多高?

本次广州亚洲美食节是广州继年《财富》全球论坛之后举办的又一项国际盛会,既体现了中央、省对广州的高度信任,也是“美食之都”广州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

只有高大上?不!

这一次,我们可以吃!

活动期间将组织开展“共享舌尖上的亚洲时光”全市美食大联动活动。由市商务局牵头,发动全市11个区27个美食聚集区超过家知名餐饮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在美食节期间开展特色美食展示、新菜式发布、消费优惠等活动,合力擦亮“食在广州”金字招牌。

5月16日至23日,在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举办地海心沙,将举办亚洲各国及中国八大菜系美食博览。主会场海心沙将设置:

中国八大菜系、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美食、

亚洲各国特色美食、

世界特色美食等文化展示专区。

可以看!

在美食节期间将举办7场文化文艺展演,其中5月16日开幕式当晚举办“我们的亚洲我们的城”大型文艺晚会。5月17日至23日每天晚上均有专场文艺展演,这7场展演均在海心沙举办。

可以玩!

岭南集团副总经理李峰介绍,美食节期间,集团旗下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将重新包装相关旅游产品,打造出境游产品“22国亚洲美食大赏”、入境游产品“岭南大厨带队寻访越美粤菜之旅”、一日游产品“羊城吃遍全亚洲”。

本次亚洲美食节可谓是好吃又好玩!

距离开幕式还有半个月,

这些亮点都get到了吗?

一起拭目以待吧!

广州味道十九探第五探

新派粤菜,菜肴创新自广州开始

老广最熟悉不过的粉葛鲮鱼汤,化作一杯Espresso(一种黑咖啡);从小吃到大的萝卜牛腩,换了一张新“面孔”;用虹吸咖啡壶煮出功夫茶汤;饭后甜品竟然是“牙膏”与“漱口水”……这一切,都发生在一家粤菜馆中。

近日广州有一批与众不同的现代新派粤菜馆“浦头”,他们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广州人熟悉的风味,刷新了食客对粤菜的认知,突破食客对粤菜的定义,引领粤菜迈向国际化、开创新局面。

“用年轻跳跃的思维创新粤菜”

在现代粤菜料理店“跃”中,你要吃的这一餐饭所有的菜暂时都是保密的,等待食客去发现。探索的方式不能单纯靠舌头,眼耳口鼻甚至双手都要用上。“疯狂的石头”需要用手去拿起那块富有弹性的“石头”,让舌尖告知你这是什么:胡椒粉、鱼露、猪脚冻。有一些菜是要用耳朵来帮忙:当海浪响起时,海螺出现在面前,尾随而至的是主菜“护国海参”。

猪脚冻

厨师们一方面保留粤菜传统味道,一方面融合全世界各地食材,让粤菜重新呈现:比如把姜葱做成雪葩,来配搭白切鸡一起吃,以保留白切鸡的温度。“每一个菜都有一个最佳温度,我们尝试多次,认为20度时白切鸡最好吃,皮最爽,肉最嫩”,主理人魏旭翔说。又比如主菜“萝卜牛腩”,高汤和酱汁慢煮的萝卜有记忆中的味道,澳洲牛小排以传统粤式酱汁腌制,配以低温慢烤。

20度的白切鸡

魏旭翔说,所谓现代粤菜料理是将食材物理结构进行重组,加入现代的思考,真正实现中菜西做,带动全感官去体验菜肴。“需要加大国际流行的食材及最新的技法在粤菜上的落地,不止是摆盘,厨师要深入研究味觉的层次感,需要用年轻跳跃的思维来开展研发。”

许多传统餐饮也在加快创新步伐。新兴家喻酒家一道“拔丝羊咕噜”,以羊柳肉取代猪肉,用拔丝的手法来烹制,以意大利白醋作为糖醋的一部分,开胃消滞;白天鹅宾馆的桂花柚子皮,颠覆传统,将柚子皮做出宫保的味道,口味焕然一新。

拔丝羊咕噜

“天下食货,粤东尽有”

“新派粤菜”赖以发展的沃土,是“食在广州”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这其中有历史渊源。两千多年来,广州几乎一直处于对外开放之中,作家周松芳曾指出,嘉靖元年许多江浙商人将通番商品抵广变卖,再换成广货归浙,称“走广”。“食在广州,一定程度上是’走广’出来的。”于是就有了屈大均笔下的“天下食货,粤东尽有”。

西餐在国内的最早流行应当也是从广州开始,而非上海,要知道,上海早期的西餐馆大多是由广东人开的。年,广州第一家西菜餐馆太平馆开张,具备创新精神的广州人充分吸收融合西餐的长处,“令广东的茶点及菜肴成中华一绝”,海派女作家程乃珊在文章《蛋挞与葡挞》中指出这两样都是充分吸收西点之所长的广东点心代表。“炸牛奶沙拉、奶油焗龙虾、干煎沙碌,都是西菜中做的新美食,莲蓉餐包、香芋餐包,也都是根据西点中的芝士包、奶油包改进的。”实际上,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新派粤菜”。

“这些复合味,是粤菜的根”

历代厨师们利用当时的物料改良粤菜风味,许多今日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菜肴,放在当年就是“新派粤菜”。粤菜泰斗黄振华说,西餐的传入令广州师傅接触外来菜,并在制作部分客人需要的菜时,将中西结合的烹饪法运用进来。“广州是最早应用‘菜肴创新’的城市,像瑞士焗鸡翼、喼汁焗猪肝等都是早期的新创菜式”。

侨美食家创始人杨浩益3岁时已跟随父亲出入“八重天”、“大公餐厅”这些顶级西餐厅,杨浩益记得,松鼠鱼虽源自西湖得月楼,但它的风味合外国人口味,因此“八重天”的广州师傅就用舶来品李派林喼汁来制作。

那时,许多新派粤菜中已经用到“喼汁”,这是源自于英国的调味,味道酸甜微辣,色泽黑褐。另一种舶来调味品咖喱在粤菜中也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生活方式领域开风气之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白天鹅宾馆推动“西菜中做”,开创中餐“位上”的新模式。广州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的个性,在这一菜一肴中展露无遗。

菠萝咕噜肉,当年让外国朋友着迷的中西合璧菜

中国烹饪艺术大师利永周说,每个时期的粤菜都有它的辉煌和精彩,是由历代大师与厨师不断推动和传承的。“每一道菜的名字都融入了文化,每一道菜里有酸甜苦辣咸酸,这些复合味,是粤菜的根。”

广州味道品鉴官

张梅

萝卜糕里有团圆的记忆

萝卜糕、白切鸡、云吞面

张梅:陈村粉为背景,广东美食入长篇

01:02

张梅是广州土生土长的作家,在亚洲美食节来临之际,她非常高兴能担任“美食品鉴官”,向大家推荐广州美食。

自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张梅的中短篇小说多以描写当代广州城市人群精神及生活状态为主,中短篇小说集《女人·游戏·下午茶》《酒后的爱情观》、长篇小说《破碎的激情》《游戏太太团》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曾获中国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及中国电视金鹰奖。

张梅对广州情感深厚,“我们之所以留恋这座城市,是因为她有我们熟悉和热爱的人。”有次出差离开广州才12天,回到时就有些激动了。到家了!“你生长的城市有一种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出站台时她作了一个深呼吸,“广州的空气是软软的”。

张梅深爱广州美食。她告诉记者,最近她正在创作一部有关广东美食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顺德陈村粉家族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从明清到当下几代人的食与事。最近她一直在陈村采访,有时间就去那里常住,体验生活。这部长篇小说有望在明年推出。

谈及对广州美食的记忆,她表示,当然是难忘早茶的滋味。回想过去,每当一家人约了喝早茶的日子,大哥会提早在北园酒家订好房间,泡上一壶好茶,“他总是抽着烟等着我们这些因为要早起而面有愠色的弟弟妹妹。”北园的摆设很多是由从前著名的南海十三郎的老宅搬来的,看起来古色古香。“我大哥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来自南海十三郎,但这并不妨碍他热爱这里。”但张梅却更喜欢广州酒家的早茶三件宝(牛肉肠、虾饺和烧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么多年,这里的师傅换了不知多少,但牛肉肠还是那样滑,可以用上周星驰的那句台词了,‘多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妩媚。’”

虾饺做得好不好则是品鉴早茶的关键,虾饺必须做得皮薄馅靓。张梅感叹,薄薄的虾饺皮,里面必须有一只又大又新鲜的原只大虾,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那这间酒楼的早茶就够不上档次了。

向读者们推荐怎样的传统美食呢?张梅想了想,首先是萝卜糕。回忆起以前,她说,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女主人都会做这道点心,一到大年三十,家家都开始蒸萝卜糕,空气中飘荡着相似的香味。萝卜糕,除了让人唇齿留香外,更珍贵的是带有一份童年的记忆,有团圆的味道。可惜现在寻常人家会做的也不多。

她所推荐的第二道菜是白切鸡,皮脆肉滑,连骨头都是香的,尤其是凤爪,啃起来实在过瘾。张梅认为,要吃出一只鸡好不好,还是得白切。

张梅还慎重推荐了云吞面,云吞面汤味浓厚,尤其是竹升面故事更多。每次从外地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云吞面,那就是广州的滋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吴波、申卉、张姝泓、曾繁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吴波、骆昌威、曾繁莹、陈忧子、王维宣通讯员穗外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吴波、刘晓溪、李文琤

海报设计:广州日报全媒体美编涂晓彬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周代林、吴启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