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舌战,中国茶扳回一局

拥抱世界,创新重生。

文丨华商韬略徐艳丽

中国茶,凉了太久,久到让我们忘记老祖宗曾用它征服全世界味蕾、挟“绿色黄金”以待天下客;久到茶不仅渐渐远离我们生活,甚至连中国人自己的大场合,都频频被咖啡占据主场。

4月18日至21日,海南博鳌镇迎来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名国际政要、企业家和媒体。

很多倒时差、赶红眼航班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人们,四处搜寻着咖啡供应点,可找来找去发现,往届论坛驻场的星巴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处飘香、人手一杯的金骏眉、茉莉花、白毫银针、龙井……

博鳌论坛召开20年,在这个中国人的主场,还是第一次邀请中国茶企“以茶待客”。细想也能理解,各国宾客汇聚到海南这座热带海岛上,一人端一个茶杯,确实也不合适。

可就在今年,博鳌20周岁,茶真的来了。

以前刷屏博鳌的星巴克双尾美人鱼杯,今年被一种春茶色的小绿杯所取代,杯子上的英文也换成了一串汉语拼音:XIAOGUANCHA。

“金骏眉冷泡,清冽醒脑”“铁观音加咖啡加威士忌,‘高山流水遇知音’来一杯?”“大红袍特调,水果打底,肉桂提香”……

中国茶在博鳌变了。或者说,变了的中国茶才适合博鳌、适合世界。

不必摆开紫砂壶和功夫杯,不必冲烫泡、看闻品,不用滚烫的热水冲泡,也不用怕茶泡久了会变苦,一杯提前用低温水泡制到适宜的冷萃茶,随走随饮,一杯融合咖啡、酒、水果、香料的特调茶,好喝好看。

想喝功夫茶的,也有专门茶歇,安稳落座,品一杯万里挑一的明前芽茶。

“中国茶不只有传统的样子,它可以更年轻、更时尚、更国际,中国人可以接受,外国人也可以接受,老年人可以接受,年轻人也可以接受。”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对华商韬略说。

为了这次博鳌论坛,小罐茶特制了十几款冷泡茶、特调茶,为的就是在中国的主场,用世界喜爱、乐于接受的样子,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在博鳌会场上逛一圈,小罐茶免费供茶的特调茶区、冷泡茶台和功夫茶歇不下七八处。有趣的是,本以为只有中国人热衷的功夫茶,结果围满了喝一口三点头的外国人,而对着铁观音加山崎威士忌猛拍照的却不是外国人,而是说普通话的90后。

世界人民喜欢中国茶文化,而我们的年轻人喜欢中国茶世界化。

博鳌茶局上,这两道向彼此文化探求的目光,让中国茶看到了重新拥抱时代、拥抱世界、拥抱年轻人的希望。这也印证了杜国楹之前的判断:

茶今天被边缘化,不是年轻人、世界人民不喜欢中国茶,只是因为它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中国人做茶至少有三千年历史,无数代人传承创新,从种到喝,从煮、煎进化到冲、泡。清朝以前,茶文化全世界只此一家,清朝以后,茶种被带走了,茶艺被拿走了,茶市场被撞开了。

可茶文化的民族内核还在。

“我最自豪的就是中国茶的多样性。”

杜国楹对华商韬略如数家珍地说:“我们不仅有白茶,还有红茶,不仅有绿茶,还有乌龙茶,不仅有黑茶,还有普洱,有生茶、熟茶、小树茶、大树茶,还有年份茶……”

“茶的原叶,中国绝对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去印度、斯里兰卡,他们只会做红茶,白茶不会做,普洱茶没有,乌龙茶不懂,当地人听说我们在中国做茶,两眼放光,说中国茶叶太好了!”他说。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茶叶最好,但全世界最好的茶品牌不在中国。

你问一个外国人知道什么茶,可能是川宁、立顿。你问一个中国人知道什么茶,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你问一个中国年轻人知道什么茶,抹茶、奶茶、冰红茶。

年,中国茶叶相关企业万家,总销售额亿元,过百亿的品牌为零。

同年,星巴克营收亿人民币,一家顶半个中国茶业。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仅靠一包红茶在中国卖了20亿杯。

当中国的下一代手捧立顿茶包、喝着星巴克咖啡在早高峰中呼啸向前,这比中国人彻底不喝茶了还让人难受。因为你看到市场明明还在,需求还有,但中国茶却抓不住。

“从提神的角度看,茶叶和咖啡都是咖啡因在起作用,但茶里还含有另一种特殊的物质——氨基酸,可以让人平静愉悦。”杜国楹说,茶的健康好喝,中国人乃至全世界是有充分共识的。

然而拥有一流的茶叶、一流产地以及骨子里几千年喝茶的基因,中国却依然没做出一杯让现代人喜欢的茶。

早年,嗜茶成瘾的杜国楹走遍了国内上百个茶区,调研中国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最后总结出“(包装)老、(品牌)土、(乱要价)奢、(泡法)繁、(喝法)事儿”几个病灶。

以价格为例,在全国任何一个大城市,随便跑几家茶叶店,同样一种茶,十家能喊出八个价。都互联网时代了,传统茶还在赚信息不对称的钱,所有快消品都在标准化,茶还端着“12道工序18层境界”去和年轻人对话。复杂的“茶讲究”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也把市场拱手让给了喝起来更省事的咖啡。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杜国楹常反思,中国茶的没落,不是茶的问题,是做茶的人出了问题,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创新没有跟上用户和时代。

从年创牌至今,为了做好茶产业链标准化,小罐茶前后投入了十几亿元。

这条产业链,上至原产地、茶树种植、原叶采摘,中至挑选分拣、烘炒加工、发酵、充氮、罐盒包装,末至运输分销、终端和售后,涉及30多个环节、数十道工序。

对这数十道工序的重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传统茶叶产销中的人工环节最大程度工业化,所有非标环节最大程度做标准化,所有不透明地带全公开,所有产品设计做到最简单。

原来混杂着黄叶、老梗的干毛茶,现在经鲜叶挑选、机器分级、双红外线除杂、人工初拣、两次精拣等6道工序,经视觉检测系统严筛,保证了茶叶高洁净度和同品级的高稳定度。

原来老师傅们用手炒茶、靠眼辨老嫩、闻香断火候,每锅茶的质量都有赖于老师傅的纯经验操作,现在全部由恒控温湿的机器烘焙,杀青时间精确到秒,确保消费者买到手后,打开的每一罐都是工业标准下品质最好的一罐。

原来漫天要价的经销商、专卖店,现在同款产品同样包装全国统一价,不懂茶的人也不怕被坑。

让最不懂茶的人也能喝上一口安全的高品质好茶。

把中国传承最久、技艺最醇熟的非遗制茶,用工业流水线、数据化和科技设备发扬光大,把埋没在小农作坊里的传统工艺精准复刻,把藏于深山、濒于失传的大师茶变成可复制、规模化生产、喝得起的高品质好茶。

对传统茶的调研和现代化的全套工业科技翻新,杜国楹用了9年时间。他曾阐释自己做小罐茶的根本价值观:

第一,给用户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你不需要懂茶,但喝小罐茶一定是安全高品质的选择。

第二,中国茶不是一个老土的东西,它可以很现代,可以融入你各种生活工作场景,既满足当下,也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以上整理自网友晒图

为了获得极致标准化,小罐茶让产品、喝茶变得极尽简单,一罐4克,一次一泡,十罐十个品种,一撕即得。

为了适配现代生活消费的新需求,小罐茶把包装颜值做得很高——谁不喜欢美的东西?同时把价格做真实,不同品级对应不同价格,口粮茶、礼品茶、办公室茶、待客茶分门别类,各取所需。

化繁为简,把买茶、喝茶的学问从高高在上的专业,变成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看得懂的标准,不懂也照样可以享受好茶;把茶变成简单易得的快消品,茶文化变成服务于现代生活场景的流行文化——这是小罐茶对中国茶最大的创新,是中国茶最必要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茶重新打开世界主场大门的钥匙。

为期四天的博鳌论坛,消耗了近1.6万杯原叶茶、特调和功夫茶,平均每位与会者喝掉了4杯。

社交网络上,围绕“茶首次登上博鳌”的讨论沸沸扬扬。有传统茶业人士发微博说,茶取代咖啡成为博鳌新风景线,是中国经典茶文化复兴的信号。知乎上,近20万人盖楼讨论、围观小罐茶刷屏博鳌的话题,最高赞的回答来自一名90后“茶人”:

学习和从事茶行业7年,我经常听到“现在中国年轻人都喝咖啡、碳酸饮料,以后喝茶的人越来越少,茶行业前景堪忧”的讨论。今天,博鳌20年第一次有中国茶品牌参与,不管是小罐茶还是其他茶,不论哪家茶企,对茶行业来说都是一种鼓舞和肯定。

中国新一代茶品牌接棒咖啡首次登上博鳌“为国茶”代言,在这件事上,茶业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的价值观防线消失了,大家一致的感受是鼓舞,是提气。

以现代化的衣装,带着最经典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登上世界舞台待客,新茶企从一个传统茶的重构者角色,变成携传统同行、一起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博鳌端上的是一杯小罐茶,但全世界闻到的是千年中国茶香。

在参加博鳌“解码消费的趋势”论坛时,被问及“小罐茶会不会因为新式奶茶的挑战或传统茶的不理解而感到慌张”时,杜国楹讲了“人生三杯茶”的故事:学校门口,中国孩子喝的第一杯茶是奶茶;上班后他们办公桌上需要一杯更方便的袋泡茶;三十岁后,他开始有时间和空间去喝一杯地道的中国功夫茶。

“任何一种方式下,只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的茶,都是中国茶。”杜国楹说。

今天这个时代,如何集传统、集历史、集文化、集健康,让中国茶叶最好的功能和精神属性重新面对当下、面对新消费人群,这是比外在的形式、品类之分以及谁是“正统”,更有讨论价值和存亡意义的事。

只要能让中国茶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代,满足消费者诉求,更好地复兴、传承、创新,喜茶们在茶里加糖、加奶可以,小罐茶在茶里加咖啡、加酒也可以。

如果说奶茶培养了中国最年轻的一代茶饮消费者,让茶的基因早早进入他们胃里,将来更有可能爱上中国茶,那小罐茶正在做的,就是用国际化的设计、高标准的品质,“勾引”着中国茶的下一代,用一份真实和美,吸引他们真正去品味、了解、享受中国茶的精髓。

“一切辛苦都不会白费。”国际友人的称赞、年轻人的认可,让中国茶文化复兴在博鳌开了个好头。

博鳌这场茶局,小罐茶包容了传统茶,博鳌包容了小罐茶,世界包容了中国茶,中国茶包容了现代化。

当茶产业中传统与创新的力量互相包容,经典与年轻的需求互相包容,民族与世界的文化互相包容,所有业者拧成一股绳,中国茶重新回到世界、回到现代生活,就不远了。

——END——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