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工匠带动示范作用,促进民间技艺的传承。我市开展了农业类“诸暨工匠”评定工作,通过走访摸排、实地考察、专家评审,最终评定并表彰农村特色类“诸暨工匠”10人。
本周起,诸暨发布将一一为大家讲述诸暨这10位特色农业类工匠的故事。
01杨思班越红功夫茶
▲杨思班(左)和他的师傅斯根坤(右)
杨思班是一名企业家、摄影爱好者,年机缘巧合之下,杨思班走进大山,遇到了斯根坤(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批制茶先进工作者),遇见了越红茶,成为了越红工夫第三代传承人。
他爱茶,可以倾尽所有心力,这个“痴人”为茶建一座博物馆,为茶带出一支“越红工夫”制茶技能队伍,而且只为一种茶,一种产自诸暨深山,传承百年的茶!建办于年的诸暨老字号茶企“越江茶业”(前身为永义茶栈),充满着传奇色彩。创始人斯松贤和其他斯姓族人,以集资合股的形式建办了诸暨茶产业史上第一家初精制茶厂,把诸暨的茶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诸暨茶产业统计资料中记载,在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诸暨一直是越红工夫外贸出口的重点县,在年就成为全国十八个年产五万担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名列全国第六位。“制茶手艺并不难,难就难在用心啊!”越红工夫茶第二代传承人、东白湖镇斯宅村村民斯根坤时常叹息这门手艺无人传承。确实,山里很难留住年轻人,直到杨思班的出现,他向往茶叶的芳香,欲以茶为生,学习越红工夫茶这门已有上百年的手艺。
斯根坤高兴地收了这位徒弟,一起组建了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向周边农户收购茶叶原料,传承越红工夫茶这一古老的制茶工艺。
杨思班认为,茶如人,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依然能拥有静默之美。其枯槁之状,却更令人敬佩于它醇厚的能量。“年我到这里栽种下一片茶园,13年扛起越江茶业,这些年,一直在为传承发展越红努力着。”经过对制茶技能几年的刻苦钻研与创新,“越红工夫”在杨思班手上重新焕发青春。
年11月,“越红工夫”获杭州第二届中国茶博会指定用茶称号;
年5月,“越红工夫”茶获上海国际茶博会银奖;
年3月,越江茶业“千年越都,一品越红”越红工夫品鉴会获茶届前辈和专家好评;
年1月,“越红工夫”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江茶业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红工夫”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并成为浙江大学茶学系茶文化实践基地、诸暨市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等。
年11月2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越红博物馆”揭帷。这一天,诸暨上泉村这座小村庄显得特别热闹,全国乃至全球的宾客都应邀而来,见证百年非遗——中国十大红茶“越红”的新生。
这座博物馆,是越红茶历史的展示,更是一代又一代越红人的情怀。能够容纳百人的雅集之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制茶工厂、清新文艺的茶学、茶艺教室。这里成为越红茶的最核心传承之地,广邀天下客,共品越红茶。
随着越红博物馆的顺利建成开馆,杨思班组建成立“越红研究院”,带领“越红工夫”制茶技能团队潜心研究,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发出“西施美人”系列、“陶朱公”系列等符合现代生活和饮茶习惯的新品,广受北京、上海、杭州等市场欢迎。
同时,杨思班还悉心培养制茶技能人才,5年来培养出一支以2名技师徒弟为核心的“越红工夫”制茶技能团队,为“越红工夫”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6月,“越红工夫”茶获韩国第六届世界茶叶锦标赛红茶大奖,“越红工夫”得到世界瞩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题撰文表扬。
“走进越红”、“古越人文、越红茶旅”等“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体验、研学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区的茶文化爱好者逾人次,在越红茶旅体验中心学习、体验、制作“越红工夫”茶,“越红工夫”茶的制作技能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红工夫”。年4月,杨思班主编出版《越红工夫茶》一书。
年以来成功举办“茶与眼健康”国际高峰论坛、第一第二届五泄(国际)山水茶席大赛、冠名协办年“西施美人杯”浙江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比赛活动,推广“越红工夫”,传播越茶文化,受到各界人士广泛赞誉。
年11月,诸暨市杨思班制茶技能大师授牌成立;
年12月,杨思班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优秀高技能人才)。
年4月,杨思班被授予“诸暨工匠”称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得到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进一步认可与支持,杨思班在“越红工夫”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征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甘于寂寞,深耕制茶技能,融入现代化发展,杨思班将步履不停,奋斗不止,带领“越红制茶技能团队”走出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新路。……
来源:诸暨市供销合作总社
供稿:蔡文珑
审核:陈瑶
责任编辑:赵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