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乌龙成就潮汕的工夫茶文化,茶就是他们

北京医院手足癣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410/8833641.html

食在广东,料在云南,味在四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东是美食的世界呀;广东人喜欢吃美食,当然更喜欢喝茶,并且善于喝茶,广东乌龙的品饮以潮汕工夫茶的品饮方法最为著名。清代俞蛟曾经在《梦厂杂著.工夫茶》中记载: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由此可见,广东乌龙茶的泡饮方法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以精致,讲究为最大特色,堪称是中国茶饮茶艺术的活化石。

工夫茶可以分成三个派系:福建,潮汕,台湾;福建以铁观音为主,潮汕以凤凰单丛为主,台湾以冻顶乌龙为主,但从冲泡方法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潮汕工夫茶有个的特点:不管人多人少,只用三杯子,喝茶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先长辈后晚辈,先客人后主人,从而形成潮汕工夫茶的独特茶文化。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潮汕工夫茶情有独钟,鲁迅早年曾在广州和厦门教书,又因其妻许广平祖籍为澄海岐山沟南村,故对潮汕人这种充满相敬和谐之情的工夫茶十分感兴趣,并时常亲手仿效之;国内名人学者喜喝和赞赏潮汕工夫茶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年老舍来汕品尝了工夫茶之后,随即口占“品罢功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的诗句来。

潮汕工夫茶的品饮,不仅是为了来解渴满足生理需求,还是为了满足让人身体健康,健美的需求,同是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修养和传统美德。在冲泡和品饮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茶具和动作流程,都是一种艺术。其流程基本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选茶,选水,选具,烹茶和品茶。

选茶是指原产地的乌龙茶,作为品饮的主选茶品。选水是指选择水质较好的水类来冲泡茶叶,现代人多选择矿泉水或纯净水来冲泡。而选具则相对复杂,因为潮汕工夫茶的茶具构成较为繁复,主要为18种茶具,其中潮汕风炉,玉书,孟臣罐,若琛瓯等四宝是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独特茶具。风炉是一种缩小的精陶炭炉,专用做生火。玉书又做茶锅子,是一个缩小的陶壶,架在风炉上烧水用。孟臣罐又叫茶瓯,是一把小茶杯,大小约为半个乒乓球,专供品饮工夫茶,一般配置2-4只。此餐还有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所产的瓷质盖碗,专门用来冲泡茶用。

做好了冲泡之前的准备,就要进入第四步烹茶了。这一步最具工夫,烹茶的过程之中环环相扣,需要做到“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四大要点。

以木炭或者榄核作为燃料煮水,将茶具摆在茶盘上,水煮初沸时,将水淋在摆好的茶具上,让茶具洁净并预热。随之将茶具之中的水倒干净待用,继续煮水。同时,将茶叶从茶罐里倾倒在素纸上,将精细,碎末茶分开,首先将最粗的茶叶填入壶底滴口处,然后将碎茶填在中层,最后将中等粗茶撒在上层。茶宜填满茶壶的七八成,这样在冲泡的时候茶汁浸出物会比较均匀,又可以避免碎末进入茶汤。

所煮的冲泡茶叶的水分为三沸,一沸太嫩,三沸太老,二沸最宜。二沸水要达到“水面浮珠,声若松涛”的时候就可以提起,沿着壶边冲入到壶内。切忌直冲壶心,以免茶叶冲散。注入沸水之后,立刻将壶内的茶汤倾倒出来,以去除茶叶的杂质,将所倾倒的茶汤作废处理。

将水壶中的沸水入茶壶,冲水的时候应该让水柱从高处冲入壶内,俗称为“高冲”。这种做法可以一气呵成,让沸水的热力直透壶底,让茶沫上扬,又可以促使茶叶散香。冲水的时候既要充满,又不能溢出。冲水后立刻用壶盖从壶口处平刮,将泡沫刮除,然后盖上壶盖。冲泡时间的把握是经验的积累,不可过短,也不能过长。过短则茶味淡,茶香未能充分浸出;过长泽茶味过浓,味道苦涩,茶汤颜色过深。具体的时间需要通过茶叶老嫩和经验来判断,一般来说,时间掌握在1分钟左右为宜。

经过淋杯过后,壶内外的余沫祛除,壶温升高,茶香充盈于壶中。此时应该用沸水烫杯,加满沸水之后滚杯。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杯品和底沿,让茶杯侧立,浸入到另一个装满沸水的茶杯里,用食指轻轻拔动杯身,让整个杯子内外转动一周,均匀受热,洁净茶杯和茶叶起香。

泡好茶,净完杯,就要开始斟茶了。斟茶的时候,茶壶应该靠近茶杯,采取低斟。这样既可以避免起泡沫,也可以减少茶汤散热而影响茶香与滋味。低斟的时候,茶壶中的茶汤依次来回轮倒入茶杯里,通常需要反复2-3次,这被称为“关公巡城”。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让各个杯子里的茶汤色,香,味均匀。茶汤斟毕,壶中仍然会有一些余滴,因此将余滴依次滴入各个杯中,这个动作叫作“韩信点兵”。这套工夫体现出天下茶人是一家的茶人精神,所有的饮茶者地位平等。

斟茶之后,就可以奉茶,请饮者品啜。品休的时候,杯子边缘接触嘴唇,让杯面迎着鼻子,集齐香味,让茶香入鼻,茶味入唇,之后一饮而尽。三嗅杯底余香,此时会让饮者感受到茶香在唇齿之间氤氲,甘甜润泽喉咙,进而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人情茶味,尽在其中。

福建铁观音,广东乌龙,台湾冻顶乌龙并称为“三大工夫乌龙茶”,虽同源同根,但却以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不同的茶艺术表演方式,展示着茶叶的美和茶文化的多样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