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引领时尚生活,一杯工夫茶拉近中泰距

5月21日,迎来了第四个“国际茶日”。随着元首茶叙之后,茶文化不断升温,与广东多地的文旅活动相结合,得到各界热捧。

有业内人士认为,茶文化本就来源生活,融入生活日常点滴的非遗传承才能充满生命力。

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医书《神农本草经》讲:“茶为饮,有易思、少堕、轻身、明目”的功效。茶,最初被发现时,是为药用。后在春秋及西汉初期,为食用目的。至魏晋时期至今为饮用,而饮用阶段,最初也是将茶捻碎点茶。至明朝时期,才成为当今流行的散茶形式。

茶文化讲座

自4月以来,以“茶和天下兴——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为主题的系列展示活动,在广州文化馆新馆全面铺开,以茶为媒融入生态理念、健康知识等生动展示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文化底涵。

南方+记者在广州文化馆新馆看到,馆内草木扶疏,亭台楼阁环绕,富有岭南建筑特色。在广府园展区,游客每步入一个展厅,就能了解到一款茶的文化知识和茶艺展示欣赏,包括潮州工夫茶、碧螺春、普洱茶、凉茶等,茶类品种齐全,游客可以一饱眼福。

绿茶冲泡技艺展示

南方+记者在现场观摩了龙井的冲泡技艺。

“冲泡绿茶的水温不宜过高,大约保持在80摄氏度即可。”茶艺师将刚刚烧好的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让水先冷却。接着,她用秤度量了三克的龙井,并用茶器辅助放入碗盖茶壶中,同时用已经冷却过的水,冲泡碗中绿茶。茶水呈淡淡的绿色,一股浓郁的春天的芬芳,瞬间充盈在空气中。

绿茶冲泡技艺

“我们一般用透明的杯子来冲泡绿茶,这样能看到绿茶在杯中浮沉的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茶艺师告诉记者,一般龙井等绿茶都喜喝当年的新茶。

“如今也流行大碗冲泡绿茶的方法,可以充分观摩到绿茶舒展的样子,仿若在水中跳舞。”茶艺师说。

“其实花茶也蕴含了广东药食同源的文化博大精深。”广东中医养生专家吴少冲也在广府园,为群众开展了一场公益花茶与养生的讲座。

茶文化讲座

吴少冲告诉记者,不同的鲜花有不同的功效,各种不同的花草搭配,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像老广就很喜欢用木棉花煲汤喝。

“玫瑰花可以疏肝解郁,菊花可以平息肝火,杏花可以润肺降气,茉莉花可以平肝解郁……”吴少冲认为,结合二十四节气的不同气候特征,配以花茶养生,已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时尚新生活模式。

茶文化漂洋过海拉近社交距离

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传承人陈香白,曾在《潮州工夫茶》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认为,茶人的素养、茶艺的高超以及冲泡的空闲时间,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工夫茶文化。潮州工夫茶道,更是注重显示高雅,寄托情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体现“以和为贵”。

茶和天下

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工夫茶的一些基本礼仪——“主人敬茶表礼,客人受茶致意,顺应人情之需;冲茶毕,端茶前,必先谦让,以表互敬;洒茶不能太满,酒满敬客,茶满欺客;饮者多人,茶杯唯三,茶味变淡,更换新茶,示敬客。”

此外,用低温开水泡茶,是对客人的大不敬。洗杯用拇、食、中三指操作,端茶用三指持杯,“三为万物”,到处都体现了“三”的玄理。

陈香白在书中写道,以品为主的井然有序的饮茶方式,形成逻辑程序的体系,就叫做潮州工夫茶方法。而工夫茶冲泡过程中还有这些讲究:茶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酒必各杯论匀,称“关公巡城”;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茶三酒四游玩二”,以为品饮工夫茶的理想人数是三人,饮酒就是四人,游玩则只需二人相伴。

近年来,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不断成为当代青年的网红打卡活动。例如“围炉煮茶”也是去年以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品茶聚会模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茶文化在维系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远在他乡的华侨华人来说,随身携带工夫茶具,先喝一杯工夫茶再谈生意,则成为他们记住乡愁,传承家乡文化的一种方式。

日前,南方+记者在广州见到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他娴熟地拿出一套潮州工夫茶具,配以电子秤茶器,精准测量7克普洱茶,为大家泡茶。

或许,那个年代,从汕头樟林古港下南洋,是当地出海谋生的潮流。林楚钦的父母,也是坐着红头船出海,漂泊到泰国谋生,从此林楚钦和家人扎根泰国,如今已经是第四代。

林楚钦17岁便开始经商,用20余年的时间,打造泰国第一大工业盐和食盐销售商——KC国际盐业有限公司。年,林楚钦加入泰国中华总商会,在这个拥有年历史的华人社团效力至今。

这么多年来,林楚钦出门都要带着一套工夫茶具,喝茶是他的日常生活。在谈生意前,先喝一杯茶,更是一种仪式感。

喝工夫茶也让林楚钦对人生有了一些不同的思考,例如他就有自己独特的经商思维。他认为,投资的周期很长,不能只看行业一时的兴衰,一些当时不被人看好的行业,极富潜力的,也应该毫不犹豫地投资。

“不必太在意一时的得失,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也只有变化,才是最大的商机。”林楚钦说。

沈丛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沈丛升

南方探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