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人的生活,从一杯茶开始。早晨刚醒,两眼惺忪,便开始提着水壶接水烧水了,烫洗茶具,放入茶叶,热水与壶中的茶叶碰撞,茶香便飘溢而上。如果有客来,无论熟否,第一句都是“来坐!来呷茶!”
漳州种茶饮茶的历史悠久。始于唐宋,成名于明清,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白芽奇兰和八仙茶的发源地。
宋时,周必大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都有关于漳州种茶饮茶的记载。明朝以来,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清代以来,漳州人不仅制茶技术精湛,而且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三十一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时至今日,乌龙茶工夫茶还在粤东及漳州诏安、云霄沿海各县广为流行。
漳州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的浸润,在漳州,泡茶对本地人来说是极其日常的事。日常到怎样的程度呢?
谈天、休憩、吃零食、乘凉、下棋,几乎都可以容纳在漳州人的茶事里。而泡茶的地点之奇特,就像是漳州人民不约而同地参与了某个快闪活动。
白天,在离市区几公里远的江滨,除了车辆空无一人;太阳落山后,行道树下便陆续出现塑料椅、小桌子、一大筐装满水的暖水壶,还有瓜子、零食和散装茶。
夜色越晚,这里聚集的人就越多。茶位费30元,一桌一只烧水壶、两泡茶,吃点零食宵夜,可以坐一晚上。
茶艺是对茶叶的鉴别、冲泡、品尝等技艺。漳州茶艺注重讲究五好,即好茶、好水、好茶具、好功夫、好茶配。
漳州人历来对乌龙茶情有独钟,因为它属半发酵茶,兼容绿茶的鲜爽与红茶的醇厚,并且“七泡之后有余香”,香气与口感都是美好的体验。
《清稗类钞:功夫茶》云:“闽中盛行功夫茶,粤东亦有之;盖闽之汀、漳、泉,粤之潮,凡四府也。”明末清初时,漳州民间对功夫茶艺的讲究就已经形成了一股风尚。所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漳州人对茶品的执着随移民潮飘洋过来,落地台湾,从而延伸了茶缘,拓展了乌龙茶的海外市场。
由于漳州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得漳州人外出到外地、海外,谋生拼搏,形成一种文化。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可能碰上漳州人。而往往就是那一句“得闲来呷茶”和那一杯茶,将漳州人们聚集在一起。
在外的漳州人以茶聚合,而本地的漳州人自然也离不开一杯茶的陪伴。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闭上眼,漳州人如同水中的金鱼,嘴巴是不停开合的,茶汤也是不断送入口中的。
一个掌心大小的茶壶,几个小茶杯,在茶杯间往复倒茶汤,直至滴尽壶中尾汤。
斟茶也是很有讲究的,用茶壶斟茶时要以右手握壶把,左手扶壶盖,食指轻轻抵住茶盏,并且要九十度翻转,在这过程中可以轻轻晃动茶水,使茶叶的甘冽更好的发散开来。
看着这些在街头巷尾在树荫底下泡茶的人们,他们仿佛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悠闲,怡然自得,茶气氤氲间,夏日的暑气不知不觉消散了......
资料
印漳、网络
编辑丨草莓
审核
橙子
图片来源
搜狐网、漳州魔法阿嬷、闽南师范大学学生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