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一次就没有味道的白茶,是我的投茶量放少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个好 http://pf.39.net/bdfyy/zjdy/210404/8812944.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夏天到了,白昼变长。

人的睡眠也变短了,早上清醒得早。

天将初明,窗外寂寂。

推开窗户,树木的清凉气息,一拥而入。

除了远远的鸟鸣声外,一切都那么幽而静。

清晨的早晨,像一滴露那般轻盈。

沐浴在美好的晨光里,洗漱、收拾、吃早点。

再然后,喝一泡白牡丹,正式开启新的一天。

浸在清郁的花香丛里,一冲,再一冲。

细啜着鲜醇、香郁的茶汤滋味。

一边喝着茶,一旁处理着未读的消息。

也没细数那泡白牡丹,具体泡了多少道?

往少说也有五六冲了,茶味还一点没泡淡。

不过,看到有位茶友留了条提问:

“泡一次就没有味道的白牡丹,是我的投茶量放少了吗?”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本篇就来专门解一解题,看看一泡白茶不耐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

原因一,投茶量太少

曾见过不少新人,在泡茶方面非常的省茶叶。

每次泡茶,只放小小的一撮茶。

合起来,不过几个指甲盖般大小。

然后扔进茶杯、茶壶、马克杯、盖碗内。

加满水后,开始泡茶。

这样的泡茶方法,注水量多,投茶量少。

按正常的出汤方式,泡出来的汤水,味道肯定偏淡。

为了泡出来的茶汤,能够拥有一定的浓度,滋味不至于过分偏淡。

那必然要增加泡茶时间,帮助茶味的释放。

茶叶在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内部的茶味物质会不断的浸出、释放、溶入到茶汤内。

泡到最后,茶叶内部剩余的茶味物质,已经是强弩之末。

故而,在第一道茶汤喝完后。

再重新注水,开始第二次泡茶时。

不论再怎么折腾,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容易偏淡,达不到适合的风味状态。

可见,泡一次就彻底没味道的白牡丹。

这背后,并不排除投茶量太少的原因。

新茶时期的白牡丹,清新鲜香,花香馥郁。

最适合的泡茶方式是用白瓷盖碗冲泡,用喝功夫茶的方式,逐次冲泡。

盖碗泡白茶,标准容量的-ml盖碗,搭配的投茶量是5克。

若是投茶量太少,那容易让泡出来的茶汤味道淡,不耐泡。

而在办公室环境喝茶时,囿于泡茶条件的限制。

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玻璃杯/马克杯泡。

由于玻璃杯泡茶,茶与水不分离,投茶建议是宜少不宜多。

ml的水量,搭配1-1.5克干茶足矣。

从茶水比例搭配上,可以明显的看出。

相同品质的茶叶,那么自然是盖碗冲泡出来的白茶,可冲泡次数明显更多。

《3》

原因二,茶具没有选对

泡好茶,搭配上合适的茶具很关键。

如果是茶具没有选对,那很容易白白浪费一款好茶的滋味。

夏日炎炎,正是喝新白茶的时候。

但如果在喝新茶时,仅是泡了一次滋味感就彻底落下去的白牡丹。

那要先排除茶具不当的原因。

例如,用保温杯泡茶。

保温杯,适合用来喝热水。

但若说到泡茶,保温杯并不适用。

特别是在喝一款茶味物质处于活跃状态的新茶时,更不适合。

投一撮茶叶放进保温杯内,注入热水。

直接将茶叶泡上两、三个小时后,再倒出来慢慢饮用。

然而,极端的高温闷热,会损耗不少白牡丹的风味。

馥郁的花香,清爽的毫香,以及其余的清芬茶香,尽数被闷坏。

而茶汤内的养分物质,鲜爽风味亦容易被破坏。

最终留下来的则是,苦涩浓酽的滋味。

直接用保温杯闷出来的茶汤,浓重异常。

从健康喝茶的角度看。长期喝保温杯闷出来的浓茶,并不健康。

并且,还不大好喝。

一款好端端的新茶,会闷得既不香,也不鲜爽。

基本上,闷过两三小时后,再重新注水泡茶。

下一泡闷出来的茶味,滋味感会明显下降,显得非常不耐泡。

《4》

原因三,茶叶过碎

投茶量过少,茶具没选对,第一冲闷泡时间太久……

以上不恰当的泡茶方法,都会让一款茶叶显得不耐泡。

除此外,一款滋味明显不耐泡的茶,往往与茶叶本身的品质也脱不开关系。

譬如,条形明显过碎的茶。

正常品质的白茶,因为干度足够的原因。

茶叶内部的含水量低,条形蓬松的白茶散茶,叶片容易破碎。

像白牡丹和寿眉一类,带叶带芽的白茶。

出现梗叶分离,叶片断裂的情况很常见。

但如果是茶叶明显偏碎,从整罐/整包的茶叶中随意取出茶样,少有完整叶片保留。

那么显而易见,这样的白茶品质太次。

甚至于,不排除是箱底货、残次品的嫌疑。

对比正常品质的白茶,叶片过碎的茶容易显得不耐泡。

因为如果是叶片保留完好的茶,叶表存在着一层角质层。

茶树叶片的角质,亦称为蜡质层,摸上去较为平滑。

泡茶的时候,蜡质层可以减缓茶味的释放速度。

像一道防洪大坝,控制着茶味物质的浸出。

而如果是叶片碎裂的茶,蜡质层相应四分五散。

泡茶时,茶叶物质会从碎茶的断裂处,源源不断的释放。

故而,冲泡碎茶,茶味浸出快,茶汤易泡浓。

如果是本身内质积累有限,品质一般的茶叶。

那么在叶片断裂后,出现仅仅泡一两冲,味道就彻底落下去的情况。

一点也不是稀奇事!

《5》

原因四,白茶产区太差劲

白茶的品质,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产区环境普通,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达不到茶树适宜生长的条件。

那么最终产出来的茶青品质,注定平庸。

后期的成品茶,内质平平。

滋味和韵致不佳,耐泡度逊色。

论白茶的产区,高山出好茶,好山好水产好茶。

终年多云雾,海拔适中,温度光照适宜,土壤通透,小气候环境极佳的太姥山高山茶园。

是圈内公认的白茶最佳产区,多方面的自然优势,特别适宜白茶的生长。

而与高山茶园相对的,则是平地茶园。

平地茶园,海拔低,少云雾。

缺少了光照和林荫的遮蔽后,炽热的阳光容易倾洒而下。

喜阴喜湿的茶树,一旦长期受到过分强烈的日光暴晒,不利于新梢芽叶的持嫩。

茶树新生出来的芽叶,茶氨酸等有益物质生成较少。

而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会明显的偏多。

再加上,平地茶园内大多土壤透气性不高,不利于茶树根系的呼吸以及吸收养分。

多方面的不利因素下,平地茶园产出来的白茶,原料品质不高。

后期做出来的成品,茶香和茶味表现平平,耐泡程度表现不佳。

正常品质的高山白茶,按常用的盖碗泡茶方式,轻松泡上十来冲,问题不大。

而如果是平地茶园出来的茶,那么风味和耐泡程度,均会明显矮上一大截。

《6》

原因五,制茶工艺有缺陷

白茶的加工,步骤并不繁琐。

相比工序复杂的乌龙茶,白茶的加工可谓是天然简朴。

传统白茶的加工,主要步骤只有萎凋和干燥。

茶青鲜叶采摘下来后,要求及时摊晾,进行自然萎凋。

白茶的萎凋方式,以天然的日光萎凋为佳。

日光萎凋,不能简单理解成晒太阳。

萎凋进程中,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白茶的品质。

如果是不管不顾的,像晒被子那样,将娇嫩的茶叶拿去一味暴晒。

那么最终做出来的茶叶,颜色会像梅菜干那样。

发褐,发出咖啡色,丝毫没有了鲜活感。

新白茶,尤其是春白茶当中的叶片,完全失去了青葱嫩绿的色彩。

色、香、味俱变。

萎凋处理不当,会让白茶的身价大跌。

而如果是在烘干的时候,操作失误。

要么是,白茶芽头内部的含水量,没有彻底干透。

那茶叶内部多余出现的水汽,会在后期不断蚕食白茶的内质。

由内而外的,诱发受潮问题,导致茶叶变得不耐泡。

要么是,烘干过程操作太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容易将白茶内的有效成分和有益物质,一并的破坏。

因为内质受损,会造成最终的成品既不好喝,也不耐泡,并且还不适合长期保存!

《7》

五月中,南方的夏日已至。

梅子黄时,多烟雨。

潮湿闷热的梅雨季,适合多喝好茶清心。

清茶一盏,清风自来。

盼了许久,年的春白茶正式来到茶案旁。

早春的白牡丹,滋味鲜爽,高香清扬,香醇甜润。

用素净的白瓷盖碗冲泡。

一冲,二泡,再三冲泡。

久泡而余韵悠长,这可是好茶的风骨!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