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单丛有点硬

因潮州人习惯大投茶量、高温、快出的功夫茶泡法,所以在潮州喝凤凰单丛,往往在高香之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滋味苦(浓)和口感硬。刚才自己冲泡一个叶底红边不匀,偏暗红褐色,工艺上不甚完美、有粗老茶梗,原料不甚理想的蜜兰香单丛,为了不使口感过硬,特意用了软水冲泡,记录如下:

第一泡也尝了味道,口感软,香气较高,滋味尚醇,有青气浮现。

第二三泡口感软,微粗,香气较纯,青气虽在,但不影响蜜兰香型香气的浓郁和纯正。滋味醇,口感软,香气细密特征明显带来的综合感受,令人愉悦。

第四五泡略闷泡了一下,茶汤浓度有了明显提升,与之同步的,是苦涩味和硬度的显著化,看来,滋味苦涩和口感硬,本身有一些关联性,部分硬的感受,可能是来自苦涩味。

第六七泡,是休息了一会儿后继续泡的,出汤速度较第四五泡快些,茶汤口感有了胶质感,软度间于二三泡和四五泡之间,因香气和滋味更淡,水味明显。这时候的主体滋味,是粗老的木质甜,与一些岩茶和寿眉和红茶的尾水味道很接近。

六七泡之后继续冲泡,汤色还有橙黄的色泽,滋味还有一定的强度,回味依旧闷甜,作为“有味道的水”来喝,还是担当得起的。

这款茶的叶底

比较有意思的几点是:

虽然闷泡后茶汤浓度上升,但茶汤滋味的饱满度,反而是有些下降的,因此显出了茶水分离,或者说有水味的感受;虽然前几泡滋味香气较饱满时,没有特别注意到有回味的存在,但六七泡的木质甜回味比较长,因为这种甜偏沉闷,类似煮玉米的甜,在愉悦感上并不是很有优势,但其存在感极强,即使没有专门去注意喝完后是否有韵味,其强度和持久度,还是抢夺到了注意力;叶底的色泽来看,因发酵不匀,红变宽度不匀,部分小叶片已全部变红,且红色是偏暗的红褐色,与红亮有一定差距,也因此,前几泡的汤色,也是略显红色的深橙黄色。即便如此,这款茶仍没有显出类似岩茶发酵不当的那种酵味,这可能和单丛茶原料偏嫩,火工较轻,保留的鲜爽风味多,对酵味有缓冲和掩盖作用。关于茶汤口感软硬的原因,之前有过一些猜想,从一些研究资料上,也获取到一些凤凰单丛茶园土壤和茶叶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数据。因广东纬地偏低,赤红壤,红壤这类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较多,此类土壤脱硅富铝化显著,钙、镁含量偏低,一般茶汤口感不会太硬,但是土壤中铁铝含量高,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积累多,也会带来口感偏硬的感受。从研究数据来看,凤凰单丛茶汤口感偏硬,很可能和铁含量较高有关。在不同茶类中,凤凰单丛茶:

是一种富含铁的茶类,其铁含量远高于红茶、绿茶和黄茶;钾含量高于红茶,与花茶接近,低于绿茶;钙含量高于绿茶,与红茶和花茶接近;镁含量低于红茶和绿茶。

此外,凤凰单丛茶铬含量超标的风险较大,可能也和口感偏硬有关。

潮州湘子桥潮州凤凰山凤凰单丛茶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