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世宁绘作的《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中,侍童端着一个盖碗,等候弘历取茶,这幅画展示了皇帝在宫殿里品尝茶时所用到的器具,清代的饮茶方式与明代没有太大区别,茶具的使用也一样,但清代碗的使用远于明代。在古代,便是直接使用盖碗饮用茶汤,但今天的盖碗,除西南和西北地区外,仍习惯于直接用盖碗喝茶,其余大部分基本上都用于冲煮器皿为“功夫茶具”,从直接饮用到用冲泡茶具这种演变也表明,茶友们对盖碗和茶器的推崇。我也喜欢用盖碗泡茶,而仅用一个盖碗泡茶,简单是盖碗的特征,更重要的是用盖碗泡的茶汤不仅层次丰富,而且茶的优点和缺点不会被掩盖,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泡茶的利器,正是基于对盖碗的喜爱,对盖碗也有自己的要求,实用性是基础,除了真理以外谈论它是没有意义的,毕竟,使用盖碗的目的是使茶汤更美味。什么是实用的?手感好、不烫手,容量适当,就这三点,实际上有许多盖碗可以达到这三点,我以前一直推荐的福建德化瓷盖碗就有不少选择,但是除了这三点之外,它还可以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质感和美感却很少见,要么是追求外观过多,忽略实用性,要么是平淡无奇,两者都很难找到。七八年前,我遇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希望找到一个好看且实用的盖碗,我先后在网上购买了大约十二个,但对此都并不满意,因此只能放入茶柜吃灰,直到发现它,是的这是愈心斋茶坊中的“茶器”,许多茶友使用过后都对它有一定的看法,从前年到现在,我们会发现愈心斋的茶具已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客的茶几上,怎么说呢,这是一种莫名的快乐,因为它值得更多人发现。让我更加高兴的是,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愈心斋负责人,她向我们推荐了双线木兰盖碗ML,紫金口木兰盖碗ML,一个是简单自然的,另一个是纯白色典雅的,每个都有自己的味道,双线木兰盖碗由景德镇当地的原始黏土材料,草灰色釉料制成,以保持粗糙的黏土质地,而手工绘制的“霁青”青花双线则只是简化复杂结构的权利。ML容量适合一个人独饮或两个朋友一起喝,木兰碗,紫金口玉,高白釉,边缘饰有金釉口,简洁精致,这是我第一次与愈心斋接触时遇到的,但仍然很难掩饰我的爱,ML的容量基本上适合泡任何茶,握起来感觉很舒适,这种舒适性与一般的盖碗在质量上有所不同,包括不烫手。对于愈心斋的茶具,我认为不再需要太多文字了,除了追求器皿形状的美观和优雅外,它还可以细致实用,它的声誉也在不断的扩展,在泡茶的问题上,很难找到一种使用方便的盖碗,正是因为难得,愈心斋才显得如此珍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