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中国厦门的城市文化都有哪些呢华之旅

  厦门是一座著名的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在这里,我们不仅仅能够欣赏到迷人的海岛风光,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现代城市的无穷魅力,当然,我们也可能领略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那么,厦门的城市文化都有哪些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地方风俗   厦门位于闽南、台湾、东南亚华侨华裔聚集地大三角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海洋文明与大陆文化于一体,孕育出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从厦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便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的渗透,若是逢年过节,此种地方风情则会体现得更为浓烈。

  闽南功夫茶   厦门的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尤以安溪铁观音最爱,铁观音号称茶中极品,有诗盛赞:珠泉隽味和胸臆,玉液新香沁齿牙,两腋清风瓯泛绿,一壶春雪笔生花。   厦门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厦门茶文化的精华是茶道,具有五境之美。

  首先,茶叶以新为贵。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口味醇厚。厦门人多爱择安溪的“铁观音”。   其次,茶水考究。泡茶要用软水,即每公升水中钙、镁的含量不到8毫克的水。这样泡出的茶才能口味醇厚,色泽纯正。   再次,火候与汤候适度。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时间的长短与汤候有关。品茗必需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厦门的品茗行家烧水,既要烧沸,又不能过火,这样茶汤才能鲜美。   复次,茶具精选。厦门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厦门人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小巧精美,具有艺术价值。   地物,茶道讲究品茗佳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喜欢在厅里放置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品茗成了一种高尚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休闲方式。

  端午节龙舟赛   农历五月初五日,厦门人称为“五月节”。以往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家中进行清扫,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学村的龙舟池和市区筼筜湖是厦门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竞赛时这里金鼓齐鸣,人声鼎沸,健儿们驾着颀长的七彩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别有一番风情。   赛龙舟活动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公元前3-公元前年)。传说,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竞相划船追赶拯救,同时也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美丽的传说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民俗活动。

  中秋博饼   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排解战士中秋佳节思乡之苦,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称中秋会饼。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取民间流传的赌具骰子6个,以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为不同等第,依次为序让参加者投掷玩耍。中秋博饼活泼有趣,雅俗共赏,郑成功批准从农历八月十三至十八日,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中秋会饼博状元的习俗流传至今,三百多年来在厦门代代相传,成为有趣的一种民俗活动。博饼活动倾注了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愿望,人们博得尽兴,玩得开心。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时,人们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祭祀   厦门隆重而又受人注目的民俗祭祀,要数拜菩萨为最。每逢阴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菩萨”生日时,人们便提着水果、供品去寺庙祭祀,燃烧冥纸,燃点香烛;阴历初二、十六则为生意人的祭拜之日,这种自古以来的祭祀风俗延续至今,依然是众多信奉者祈求平安、讨个吉利的传统方式。

  民间曲艺   厦门的民间曲艺,流传甚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有描写日常生活,倾诉男女爱情的,有再现劳动场景,传播知识趣闻的,但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近几十年来,曲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作品。厦门民间流传的曲艺种类很多,主要有南曲、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和答嘴鼓等。在现代化的厦门,感受一下颇具特色的地方曲艺,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南音   又称“南曲”、“南乐”、“南管”、“管弦”。它保留晋唐古乐特色,融汇中原、西域及宋元明南戏、杂技、传奇词曲的精华,有定型严格的音韵格律,被誉为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演奏形式有指、曲、谱三种,主乐曲有琵琶、洞箫、三弦、二弦4件,此外还有拍板、唢呐、云锣等。南音成为亚太地区最古老的乐种。被称为“珏璋古乐,雅典之音,华夏正声,国中之宝。”   南曲的艺术风格古朴典雅,委婉缠绵;音乐节奏徐缓,旋律与唱词的配合常为一字多腔,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收音归韵。这一独具一格的乐种不仅在厦门、泉州一带流行,还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备受欢迎,海外乡亲更借南曲乡音寄托其爱国思乡之情。代表作品有《梅花操》、《八骏马》等。

  歌仔戏   芗剧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一般分生、旦、丑、净等四个行当,表演细腻,用语幽默诙谐。唱腔属民歌曲体,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唱腔淳厚,富有闽南风土气息。曲调有杂碎调、七字调、杂念调以及民间山歌、“十二送哥调”、“扭扭动”等小调,共上百种。主要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三弦、月琴、鸭母笛等。该戏流行于闽南、台湾和南洋华人聚居地,其曲调来自民间,是流散在街头、茶室的曲调;唱词是群众的语言,灵活机动,可长可短。传统剧目有余本,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戏《三家福》、《安安寻母》、《白蛇传》、《火烧楼》及现代戏《碧水赞》、《武夷英烈》等。

  高甲戏   又名“戈甲戏”、“九角戏”,亦称“大班”、“鼓班”。高甲戏产生于清代中期,是泉州民间娱乐表演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它把昆腔、四平腔、戈阳腔、徽调、京剧、木偶戏和梨园戏、南音等地方音乐戏曲兼收并蓄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和唱腔。其丑角表演艺术被誉为“戏剧艺术宝库的珍品”。题材多取自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如《陈三五娘》、《王虎平西》等,在厦门及闽南乃至海外早已是家喻户晓。其特点是常用插科打诨的对答形式和风趣、幽默的韵语对唱,使人发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想欣赏歌仔戏、南曲、高甲戏等厦门传统戏曲的话,可以到地处厦门市中山路的人民剧场,以传播闽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舞动厦门艺术团”常年在此演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