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老杨提到了为何现在茶叶没有以前好喝的5条原因,主要是茶树种植生产加工及环境因素方面的变化,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消费体验升级、消费群体迭代、茶叶真假及添加剂方面的影响。这5点消费者更加关心,尤其是假冒伪劣茶叶和香精茶问题。
第一,消费群体的多样化。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国人大多爱茶,但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很多年轻人并不爱喝茶。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年前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食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当时的年轻一代,更喜欢喝可乐汽水等饮料,对喝茶的兴趣不大。不过,最近这十年,情况又有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喝茶者的行列之中,中国喝茶的人数快要突破5亿。
在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中,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喝茶观念不一样,消费群体的多样化,迫使茶叶生产加工也出现诸多改进和变化。比如,过去手工茶对外形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现在年轻人消费者,对茶叶外形很讲究。茶叶好不好喝先不说,第一眼要好看。因此,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也让茶叶的口味出现了变化。过去高温杀青,口感好,现在很多茶叶制作时,为了追求干茶颜色碧绿,杀青温度低,闻起来就有明显的草木青气,味道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品饮方式的变化。
过去很多人泡茶,比较简单,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的流程。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或者印象,看过上了年纪的长辈泡茶,大多是抓一把茶叶,放到搪瓷缸里,取个热水瓶倒上开水就行了。在我老家乡下,家里泡茶更简单,直接抓一把老茶叶末,放到灌满水的热水瓶里,闷泡一整天,想喝的时候,直接倒一杯。
但是自功夫茶流行全国以后,泡茶的方式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复杂。再加上西方下午茶的流行,不少年轻人在原叶茶的基础上,加糖加牛奶加蜂蜜,加各种调味品,导致茶叶原味被遮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对茶叶味道的判断。有时候,太复杂了,就喝不出茶味了。
第三,真假茶叶傻傻分不清楚。
以前,茶叶消费量小,什么茶就是什么茶,很少出现四川产的黄山毛峰和贵州加工的西湖龙井。现在茶叶市场越来越乱,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越来越多,拿外地的茶冒充本地茶,拿陈茶冒充新茶,类似这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普通消费者,压根分不清楚。老杨经营茶叶这么多年下来,对此感受特别深。
我老家大别山出产岳西翠兰,正常情况下要清明节前后上市。但是,这两年,每到3月初,市面上就有新茶了。这些茶哪里来的呢?一方面是当地栽种的早品种茶,另一方面是外地茶冒充。在云贵川茶区,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导致茶叶上市时间早。在安徽茶和浙江茶还没上市之前,以四川贵州茶树原料制作的龙井和毛峰,就已经出现在黄山和杭州茶叶交易市场了。
这些外地仿制的茶,尽管外形差不多,但口感内质却不同。每个地方的茶都有独特的滋味,须得仔细辨识。很多消费者不明就里,被不良商家蒙骗,买到了外地茶,甚至还有陈茶翻新再出售的,自然口感不一样,品质也下降一个档次。
第四,自我消费体验的迭代。
前两天和长辈聚餐,说起现在的烤鸭没过去好吃的话题。长辈说,那是因为吃的多了,如果放30年前,你看看好吃不好吃。其实,我理解长辈的话,近几十年来,老百姓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口感也越养越叼。同样一种茶叶,喝了几十年,口感肯定有变化。再加上人都有怀旧情结,特别是经历过苦日子,喝过老粗茶的长辈们。
大家怀念过去的东西,怀念小时候的生活,怀念妈妈做的菜。过了几十年,同样的生活,同样的菜肴,现在吃起来,跟记忆中的味道肯定不一样。因为大家都会无意识地美化过去的生活,将记忆中的味道升华,总感觉现在的味道不如过去好。
第五,人为添加香精色素。
在食品中添加一些香精色素,原本是通行做法。但是茶叶属于例外,一般都要求原汁原味,不能添加任何化学食品添加剂,来改变颜色或提升香味。不过,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让陈茶变新茶,让低档茶卖上高价钱,不惜使用诸如香精、色素、白糖等添加剂,来提高口感、香气和甜度等。
当然,绝大部分茶叶生产不会这么做,但是也不排除市场上有香精茶和色素茶的存在。如果不小心买到这样的茶,自然口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因为,有些添加剂是可食用的,有些完全就是工业用品,压根不能食用。
老杨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真正添加的茶叶是少数,大概率上你不会这么倒霉,真碰到色素茶。但是,一旦遇到了,可能又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老杨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好了,今天话题就到这里,两期视频,一共十条,有点长,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如果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您的精彩观点。
#记录美好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