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一份专家的研究,很有意思。研究称: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味道。相同的人种,在不同的国度,味道也不同。研究者说,日本人的味道像乌龟。中国人的味道像水牛。是因为水土的原因,还是不同的饮食结构?没有说。我想,如果沿着不同的线索往下走,一定会研究出无限的可能吧。
由此,我想到了工作,想到了远远不止的三百六十行,各自都有什么味道?想到与故纸堆为伍的考古和档案,它们的味道一样吗?今天,我来一个无厘头的分析:档案的味道。
想说清楚档案的味道,先得说说档案的定义。在古汉语中,档,谓之横木框;案,几属,所凭也。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是放在横木框里用来作为凭证的东西。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与材料。古今专家们对于档案含义的理解没什么差别。用鼻子深深地吸,细细地品,分辨出一点档案独有的味道没有?
“放在柜子里的历史凭证。”这就是档案。重点在哪儿?“历史凭证”。历史有多老?历史是不是故纸堆的味道?历史的凭证这句话,本身有味道吗?如果追索到久远,没有档案,有没有味道?文字以前的档案,理论上说没有档案。最拿来一块石头,证明被加工过,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工具。可推测是打猎使用的工具。谁用?什么时间用?不知道。即便有了古老的结绳记事,也仅仅提供了一点模糊的信息。比结绳记事更早的事件传承,用什么?应该有,只是没有被发现。毕竟,有了绳子,已经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走过了渔猎。
绳子上的大疙瘩小疙瘩分别代表不同的事件,用了约定俗成的方式记忆。解释的方式只有口口相传。随着时间,误差越来越大。所以,结绳记事不是档案。档案的产生,必须在文字出现后。巧合的是,世界上四大或者五大文明的初期,文字形式都是象形字。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借鉴学习的证据。
这是什么味道?人类幼年的味道。涂鸦,孩子本能的反应。人类文明的发展,看一个孩子成长过程,能找到一点轨迹。画出来的山川日月,比绳子上的疙瘩,进步了不是一点点。它是质的飞跃。
有了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古人们最在乎什么。“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甲骨文、金文、竹简、丝绸等物,都是某阶段记录的载体。从甲骨文以占卜决定国家的大小行动,到金文有意识地记录某一件事情,再到竹简刻画下所想所感,文字是“人猿相揖别”后最了不起的发明。天地洪荒的种种,我们通过“羿射九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多少知道远古的先民们经历了干旱、大涝等不同的自然灾害,知道有领导大家走出困境的伟大英雄。
味道相当不错。历史与文化因为文字生动鲜活起来。有心人开始了对神话传说的充分利用。于是一个叫司马迁的人横空出世。他综合以前的文化留存,创作出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为他的整理、记录和创作,我们知道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大概。用现代档案学的概念来形容他的工作,算是最精准的编研。故纸堆陈旧的味道,因了他的劳动,变得新鲜好闻,生动有趣!
他比“编研”更成功。他增加了自己的创作。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太史公曰”,而是写活了一群古人。孔武有力外表下的项羽,演出“霸王别姬”的悲情;堂堂大汉天子,有着流氓无赖的早年!英雄不问出处,太对了。韩信,又一个悲剧。从受辱胯下乞食漂母,到后来功高盖主,被一群女人杀死,“成也萧何败萧何”,何其悲也。
亘古的故事就更多了。“禅让”背后隐藏了什么历史真相?“家天下”后为什么还要大肆分封?夏商周三代,为什么每一朝代最后的统治者,走了几乎差不多的灭国之路?每一个问题的探索,何尝不是为了找到最能被接受的味道?
人,尤其帝王,可以不畏天地,却不能不敬畏史官。为什么?史官记录了所有,录下来的点滴,随着文字永远流传。帝王会驾鹤西去,文字不死。“盖棺定论”最厉害的地方,是盖棺以后。你想流芳百世,偏偏后人感受到的是遗臭万年。这样味道的差距,“南辕北辙”涵盖不了。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最好的味道,是没有味道。可是,雁过留痕,没有味道比有味道更难,难了无数。历史是后人写的,却是参考了前人的记录。不留味道地活过,难啊。历史上,只有一个有个伟大的女人,做出不留味道的创举:盖棺不定论。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年号有名分的女皇帝。她掌握国家政权六十余年,改唐为周十五年。一众文臣武将被她掌控于鼓掌。她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奸臣贤臣之间。她为自己起了个空前绝后的名字:武曌。日月当空照,阴阳共和谐。这是个天生的政治家,惊世骇俗的女人。她的一生,五味杂陈。然而,她给后世留了一块无字碑。没有生平事迹,没有歌功颂德。
一块无字碑,千古未解谜。武则天,成了谜一样的人,有了谜一样的味道。无论她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头称号,无论怎样的解读她,都与她无关。正因为如此,研究她的人汗牛充栋,为什么要立无字碑的缘由却都没有定论。六十年时间她的所作所为、她的爱情婚姻、她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女等等无数的为什么和有没有,更是没有定论。
其实,扒开档案的故纸堆,撇开表面的腐朽的味道后,细细把玩,故纸堆里的历史味道,其实很不错。鉴赏档案的味道,不能着急,不能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要定定地坐下来,慢慢品味。
如果一定要给历史下一个比喻,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老酒,是陈年的普洱。积淀得越久,味儿越醇、越酽、越美。品味档案犹如品茶。犹如喜欢绿茶的清雅,犹如喜欢红茶的热烈,犹如喜欢功夫茶酽酽的苦后回甘。我喜欢什么茶?花茶!将各种花儿随意增减,可泡出一杯杯风格迥异的清香。乱七八糟地看历史读档案,可以发现自己的喜欢的某一段、某一点、某一人,岂不快哉!
我喜欢春天空气中的香,喜欢夏日知了的音律,喜欢秋天明月高悬时天中桂子的浓郁,喜欢冬日白雪里若有若无的梅花气息……这是生活的味道,没有柴米油盐只有清风明月的冲虚的味道。历史和档案,有柴米油盐,有清风明月,有活生生的人,有热辣辣的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档案的味道。这是我奢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