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喝到了吗
导语:这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喝到了吗?互联网上的年轻人正在用一杯奶茶传递情爱,可见这些90后老阿姨们嘴上喊着养生,但嘴巴却很诚实。至少在喝茶这件事上,她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路边的奶茶店,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茶或者功夫茶。也许是因为喝茶这件事对年轻人而言太有仪式感,让人望而生畏。
中国v茶叶的发源地,脱胎于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茶叶一开始被人们当做药材。到了春秋时期,茶叶被当做一种蔬菜做成羹汤食用。直到西汉之后,茶叶开始在巴蜀地区广泛出现。西汉人王褒所著的《憧约》中就提到了“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的情节。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将茶叶制成茶饼,捣碎之后,加上姜、葱、盐调味后饮用。味道嘛,小编想象了一下大概就是茶叶蛋的卤水味吧。
我们都知道中国在出现科举制之前,最重要的文官选拔制度之一就是举孝廉。简单说就是比比谁更孝顺、更廉洁。比谁孝顺这事,二十四孝里的政治作秀比比皆是。比谁廉洁这事,当时人们便常常以“粗茶淡饭”待客以示自己清明廉洁、安贫乐道。其中晋人陆纳,为了显示自己的廉洁,以茶果招待贵客,结果被自己的侄子嫌弃,把茶果偷偷换成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陆纳因为侄子破坏了自己廉洁的声誉就把侄子胖揍了一顿。“陆纳杖侄”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事。
有人“以茶养廉”,有人以茶代酒。魏晋之时的文人也许是官场失意,都好清谈玄学。早期的清谈大都曲水流觞、以酒为伴。到了后期,也许是发现茶叶可以助文思,很多清谈家们都开始以茶为伴,助长谈性。在这一时期,除了政客、文人,就连道教、佛教也都与饮茶扯上了关系。在佛家那里,茶有助于坐禅修行,在道家眼里,茶则成了轻身换骨、得道成仙的利器。
他们喝的不是茶,是对生活的仪式感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喝茶这件事到了唐代被文人士大夫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茶道精神,这就是陆羽所著的《茶经》。茶经中记述的煮茶、喝茶器具就有二十五个品类。以喝茶用的茶碗为例,作者特地评论了当时制作茶碗的几个窑厂,认为邢窑生产的白瓷比不上越州窑的青瓷,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到了宋代,以往的煮茶变成了点茶。点茶就是将茶饼(团茶)炙烤后碾磨成粉末,筛出最细腻的茶粉后,放入茶盏中,用沸水冲开,然后用茶筅快速搅打,直到产生大量白色泡沫。为了衬托白色的泡沫,宋人特地开发出了一种黑釉瓷——建盏。为此他们还有专门的斗茶比赛,来看看谁点的泡沫更多、更白、持续时间更长。隐约嗅到了一股芝士奶茶的气息,有木有?
话说今天日本的茶道文化中就借鉴了很多宋人的点茶技巧和器具。宋代的皇帝大都喜欢喝茶,尤其是史上最文艺男青年赵佶同志,为此特地写了本《大观茶论》。皇上喜欢喝茶,自然就少不了各地官员费尽心思研究贡茶。其中最有名的贡茶种类就是“龙凤团茶”,因茶饼上印的龙凤图案而得名。团茶制作工艺繁复,耗费人力物力,价格高昂,宋代诗人梅尧臣就曾留下“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的诗句。
一道诏令影响了我们六百余年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深知团茶制作繁复,且层层加码滋生腐败,于是颁发了一道诏令“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有司勿与。”诏令中提到的“采芽茶”就是炒青的散茶。一纸诏令,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饮茶方式,从冲泡茶粉,到改喝散茶。散茶制作简单,易于冲泡,也更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的清香。
与散茶相伴而生的器具则是一把紫砂壶。明末才子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后人经过科研发现,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这是因为紫砂壶在烧制过程中,泥料中的碳酸根分解,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气孔。这种透气性,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茶香,同时让茶隔夜不馊。
紫砂矿虽多,但只有宜兴的天时地利才能成就紫砂文化
紫砂虽说是一种特殊成分的黏土矿,但它在国内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北到西南都有发现矿藏,一点也不稀有。国内生产紫砂壶的产区还包括广西钦州、云南建兴。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人的认知里,却一致以为只有宜兴才产紫砂壶。明末文人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就曾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阳羡就是宜兴的古称。
说起来,宜兴地区烧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最初的夹砂陶、印纹陶到青瓷、釉陶等,几千年来这里烧制陶瓷的传统从未间断。正是因为烧陶传统从未间断,人们才能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发现紫砂矿的特性,并将其从甲泥矿中分拣出来。
宜兴南部多丘陵山区,远在唐朝时,这一带就是著名的贡茶产区,至今当地还保留着连接阳羡茶和长兴紫笋茶的一条古驿道,被人们称为“贡茶古道”。苏东坡还曾写下“雪芽我为求阳羡”的诗句。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使得这里既有富余的劳动力可以从事手工业,又有大量富裕的市民阶层可以消费这些手工业制品。总之宜兴既有数千年的制陶史,又是著名的茶叶生产地,这一切都为宜兴紫砂壶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紫砂壶从来都不只是实用器,而是文人把玩的艺术品
据明末周高起所著的《阳羡茗壶系》记载,当地金沙寺有一位僧人,平时没事喜欢与陶工一起研制陶艺,将陶土澄练之后筑胎制成圆壶并烧制。有位书僮供春就模仿他的技艺,制作出了优美的壶形,而供春可能就是制作紫砂壶的第一人。近年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过一把无刻款的紫砂提梁壶,墓主是嘉靖时期宦官吴经。据考证,这把壶很有可能是供春所做。在近年发掘的明朝中后期高等级墓葬中,不时发现刻有“大彬”字样的紫砂壶,这些壶都出自当时的紫砂壶名家时大彬之手。也就是说,紫砂壶在一开始就伴随着名家制壶的传统,成为少数贵族阶层把玩的艺术器具。
有明一朝,商品经济的繁荣更诞生了一群受过良好教育、而又无需依附于传统科举仕途的富裕的文人阶层。他们在仕途受阻后开始转向阳明心学,开始追寻个性自由的审美趣味。这些文人的审美情趣,深深影响了制壶艺人,让紫砂壶在其发展中吸收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紫砂文化。
从几百块到上千万,五分钟告诉你哪些才是真紫砂
宜兴市政府曾在年短暂停止了一段紫砂矿的开采,因此很多人谣传市面上的紫砂矿已经绝迹了。但事实上,紫砂矿并不稀有,光当地人地面上囤积的矿料,就够从业者再做个几十年。
发展到今天,紫砂壶的分工已经进一步细化了,有专门将紫砂矿打磨筛选澄练成紫砂泥的商家,有专门制壶的手工艺人、有专门刻绘的画师、也有专门提供烧窑服务的窑厂。目前市面上一捆紫砂泥一般售价在千元左右,一捆30斤,通常一捆泥料可以制20-30把壶,平分到每把壶上其成本不过几十元。
00:09但从制壶工艺上看,目前紫砂壶就有分全手工壶、半手工壶、机制壶。真正的全手工壶因为制作起来更加耗时耗力,一个成熟的制壶艺人一个月最多做个十数把,已经是极限了。因此全手工壶的价格底线一般要在一千块以上。
而半手工壶因为借助石膏模具成型,可以批量复制,缩减了人工成本,即保障了每把壶的独特形制,又提高了产能,因此价格也更适中。一般来说,预算以上就可以买到一把真正的半手工壶了。
而机制壶因为人工成本低,产量大,一天就可以生产数百个。去陶吧体验过的都见过转盘上手工拉胚的情形吧,紫砂壶因为泥料的特殊性,手工拉胚不容易成型,往往都会在其中加入高岭土等成分,让它更容易塑形,价格也比较便宜。这样的手拉胚壶一定会在壶体上留下一圈圈的螺旋状纹路,这就是手拉胚壶无疑了。
市面上还有一种注浆壶,用其他类型的陶土打成泥浆,加一些金属氧化物调色,再加入水玻璃、石蜡等灌注到模具中一次成型,这样做出来的壶价格低廉,几十块一把,但已经与紫砂没有任何关系了。注浆壶一般也很容易识别,壶体光滑透亮,没有紫砂壶的颗粒质感,不具备透气性。
紫砂壶不是用来养生的,你的智商税还要交多久
这些年紫砂壶市场中确实有不少不良商家,一会说紫砂壶富硒、一会说紫砂壶里微量元素含量高,总之就是喝多了对身体好。请回想一下紫砂壶烧成的温度,一般至少在℃以上。您用一壶℃的水去泡茶,能否溶解紫砂壶中的铁元素是不是得打个问号?何况,人体中所能吸收的主要是二价铁离子,而紫砂壶中的铁早都是被氧化后的化合物,根本不可能被吸收。按照这个逻辑,您不如多吃几口铁锅炖大鹅来的更直接,至少铁锅里都是铁
紫砂泥是不是泥,都是紫色的吗?
很很多人印象中以为紫砂泥是用泥土制作的,但它其实是沉积于湖泊池沼中的一种石英岩矿石。只是因为矿石中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色相。经过烧制后的氧化反应,含铁量高的紫泥会呈现红色,含钛量高则会呈现棕色,含镍量高的则会呈现绿色。
明确了购买需求,怎么买全手工壶
从紫砂壶的历史和现状,大家也能理解紫砂壶是一件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这一观念了吧。既然是艺术品,那就要看这个制壶艺人在收藏市场上的认可程度了。
一般而言,制壶艺人分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多个职称,这些职称都分了地方和国家两个级别。这些职称当然都是要有一定从业资历和年限要求才能晋级的。但职称与制壶水平并非严格对称的关系。有一些制壶艺人制壶水平够高,但学历限制就很难晋级职称,但作品却很受市场欢迎。
同时紫砂制壶艺人除了看学历出身,大都讲究师徒传承。当然也有一些制壶艺人擅长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来获取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