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一个绚烂的朝代,
一部《茶经》问世,
中国茶艺由此定型。
中国茶道,
中国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
起源于此。
正如陈香白先生论证的“中国茶道、中国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实际上是三位一体。”潮州工夫茶,历经唐代煮茶法,宋代点茶法,明清泡茶法三个阶段,它跟随历史的变迁进行着细微的演变。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其讲究火、水、器具和冲泡技艺。
据说“在潮汕地区,每一百米就有一家茶叶店;不超过二十米就有一个喝茶的地方”,实际上也是这样。去到潮州人家里,开口第一句就是“来,吃茶(喝茶)!”在潮州,人人泡茶,人人喝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泡茶技艺,男女老少,信手拈来。
宋时,中国点茶法流传至千里之外的扶桑之国——日本,发展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几百年来一直恪守着千百年前的茶道传统,是日本的精神信仰。今天的日本茶道是中国宋代点茶最直接的呈现。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朝,由于政治需要,明朝的饮茶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废团兴散,以炒代蒸。此时,中国(潮州)工夫茶拐了一个小弯,与日本茶道分道扬镳,它用更加适合对待散茶的泡茶法取代了宋代的点茶法。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茶道是与潮州工夫茶同根同源。
清末民初开始,潮州工夫茶不断地跟随着潮汕地区的移民大潮流传到了南洋,如今发展成本土化的潮州工夫茶。
正如《茶源地理潮州》里提到的,在新加坡本土化的潮州工夫茶,“第一代潮州老移民不可一日无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遵循着传统,细致、高贵地品尝着潮州工夫茶带来的感官和心灵的享受。移民的第二代与第三代已多是中老年人,耳濡目染,他们对潮州工夫茶也情有独钟。但泡茶方式已化繁为简,一般省略了炭炉而改用电壶或酒精炉等。一个双层茶盘,一个盖碗或小紫砂壶,几个小杯,一小撮潮州人钟爱的‘茶米’,就构成了家庭式的潮州工夫茶的茶席……潮州工夫茶继唐宋茶道演变而来,传播至新加坡后,也因此逐渐形成本土化潮州工夫茶。”
同样,流行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泡茶道也是来源于潮州工夫茶。台湾泡茶道以潮州工夫茶的程式为基础,融入了中国人文美学、日本茶道精神、佛教禅宗思想,以及台湾风土人情。可以说,没有中国潮州工夫茶为基础就没有台湾当地特色的台湾泡茶道。
中国工夫茶在潮汕地区落地生根,流传至今,形成我们所熟知的潮州工夫茶。古往今来,它对国内乃至国外的现代茶道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茶道、台湾泡茶道、南洋工夫茶,无不有中国(潮州)工夫茶的影子,都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一杯中国茶”,其实没有潮州人的地方都有潮州工夫茶的影子。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茶源地理潮州》
摄影:幽鸣
来和茶道君约茶吧
▼点击阅读原文,精读《茶源地理》系列
茶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