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茶还是工夫茶你也傻傻分不清楚

“功夫茶”和“工夫茶”到底该怎么区分,一直是茶友圈里困惑不已的问题。

该写潮汕“工夫茶”呢,还是写潮汕“功夫茶”?百度也搜不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查了些文字资料,看了当地的视频资料,竟发现潮汕人的世界里并没有“功夫茶”这一词!“工夫茶”才是唯一的正统叫法。

用百度搜索“功夫茶”找到的相关结果约14,,个,而搜索“工夫茶”找到的相关结果约2,,个,前者约是后者的七倍多。

大有“功夫茶”盖过“工夫茶”之势,存在着大量的误传。

误传

“工夫”指茶,“功夫”指冲泡技巧

“工夫”指“工夫红茶”,“功夫”指“潮汕功夫茶”,这是在茶圈里广为流传的说法。

“工”指“细致、精巧”,“工夫茶”即有“花费时间、精力制作出的好茶”的意思。

历史上常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描述武夷茶。

清朝时期以“工夫茶”指代武夷的岩茶和红茶,而发展到近代,“工夫”基本与岩茶脱离,单指红茶了,如福建的闽红三大工夫(坦洋、政和、白琳)、安徽的祁门工夫,云南的滇红工夫等。

“工夫”指代部分红茶的含义就此确定下来。

而在潮汕地区也流行喝“工夫茶”,但他们泡的并非“工夫红茶”而是当地的乌龙茶或炒茶,此“工夫”非彼“工夫”,这可如何区分?

既然“工夫”已经被红茶冠名了,潮汕人泡茶又如此讲究、极具技巧性和表演性,这“gongfu”应该是“功夫”更为恰当吧。

由于不了解和同音词的缘故,一传十,十传百,潮汕“功夫茶”就这样喊开了。

于是就有了“工夫”指茶,“功夫”指冲泡技巧的误传。

澄清

只有“工夫茶”,不存在“功夫茶”

在潮汕方言中,“工”与“功”二字的读音并不尽相同,“工”的读音为“gang”,而“功”的读音则是“gong”。

潮汕人说“gongfucha”是“ganghudê”,而不是“gonghudê”,不存在“功夫茶”的叫法。

潮汕“工夫茶”的存在也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考证。

清代俞蛟(年)在《潮嘉风月记.工夫茶》中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非拇战轰饮者得领其风味。”

俞蛟在书中对工夫茶泡饮的记述,与今天潮汕工夫茶的流程几乎一致,表明“工夫茶”不单指茶,也指茶具的精致、泡茶手法的精巧细致等。

“工夫茶”兴起于福建闽南地区,兴盛于广东潮汕地区。

清咸丰年间,寄泉在《蝶阶外史》中记述了工夫茶的茶种、烹煮和品饮方法及使用茶器,指出“工夫茶,闽中最盛”。

工夫茶在当时已经是福建地区盛行的品茗艺术了,后来传播到广东,流行的范围日趋扩大。

清光绪年间,徐珂编《清稗类钞》四十八册,其中《饮食类邱子明嗜工夫茶》中出现了用“工夫茶”待客的记载,并指出“闽中盛行工夫茶,粤东亦有之。盖闽之汀、漳、泉,粤之潮,凡四府也”。

近代潮汕地方文化研究学者翁辉东先生,在其著作《潮州茶经工夫茶》详细记述了潮汕“工夫茶”的冲泡和品饮技巧,并认为“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书中对于“茶具”和“烹饮”两部分的笔墨最多。

由此可见,潮汕“工夫茶”的“工夫”是指茶具的精致和泡茶的精巧细致,而不是具有表演性质的“功夫”。

我们也不必再为潮汕“工夫茶”或潮汕“功夫茶”纠结了,因为根本不存在“功夫茶”这么一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