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岁,我跟着外祖父学拳,竟治好了我儿时的

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孟宪民,年生于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牛春明太极拳嫡系传人。

讲述孟宪民

主笔团团

01

听母亲说,年,外祖父在杭州西子湖畔参加了一场武林盛会,江湖中人称之为“千古一会”。

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名家们在此各显身手,切磋武艺。我的外祖父也是其中之一。

编辑搜图

外祖父五十多岁时

外祖父很喜欢杭州这个山水秀丽的城市,不久之后,他还将自己最喜爱的四女儿嫁到了杭州孟家。

外祖父有七个女儿,我的母亲牛玉冰排行老四。原本,一家人就此打算定居杭州,其乐融融地生活下去。

但好景不长,全国硝烟四起,战火由北到南,抗日战争愈演愈烈。

年,外祖父携全家离开杭州,到金华武义避难。

农历三月初五,我出生在一个叫黄皮坑的村子里。在战乱中出生的我,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家人一直很担心我的身体。

母亲说,外祖父还抱过襁褓中的我,他很喜欢这个小外孙,但那时我太小了,没有记忆。

不久后,在邮局工作的父亲因单位搬迁,被调回了杭州,母亲便带着不满两岁的我一起回杭了。

小时候的我总是生病,父母带着我到处求医问药,但都不见效,一直难以康复。

家中贫困,没有多余的钱给我治病,眼看着我的身体一日日虚弱下去,母亲经常急得一个人偷偷流泪……

年,抗战胜利了,全国欢庆。第二年秋天,外祖父从金华来到杭州,暂住在我们家中,就在皮市巷。

8岁的我,第一次真正与外祖父相处。他身材瘦小,个子也不高,但双目炯炯有神,精神矍铄,步伐矫健,一点不像个年过花甲的老人。

外祖父对我很亲切,他的话不多,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他得知我先天体质赢弱,病痛不断,便开始一边用自己的医术为我治病,一边教我打太极拳。

虽不懂什么是“太极”,可每当看见外祖父与各路拳师研究切磋拳技胜出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在我心中,外祖父的功夫甚是了得,难遇敌手。我也想成为他那样厉害的人,于是下定决心跟着学拳。

没想到的是,我就这样日日跟着外祖父的动作比划,边玩边学,渐渐的体力足了,气色也一点点好起来。

许多年后,太极拳在潜移默化中彻底改变了我的身体,它也让我的人生驶向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那时,我才逐渐得知外祖父年轻时的传奇经历,和那一段段令人惊叹的往事。

02

编辑搜图

我的外祖父牛春明,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是清王朝八旗后裔。

外祖父从小患肺结核,经常咳血。在那个年代,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相当于现在的癌症,是要死人的。

于是,曾外祖父带着他从小寻访名医,学习各种医术,希望能找到治病之法。

年,二十岁时,外祖父进入意大利教会创办的国施医学院学医,成为了一名外科大夫。

有一天,外祖父正在行医,遇到了一位气度不凡的白发老人,前来问诊。

在外祖父的精心医治和照料下,这位老人的小疾很快就痊愈了。对此,老人万分感激。

出院那天,老人问外祖父:“你年纪轻轻,怎么气色这么差?”

“我从小就患有肺结核,经常吐血,治不好的……”外祖父如实回答。

“那你怎么不学学太极拳?”老人轻声问道。

“学太极拳干什么?有什么用?”外祖父不解,医学都治不了的病,练拳竟能有用?

“练太极拳可以治好你的病。”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这太极拳要到哪里去学?”

“难道你还要打着灯笼去找吗?”老人哈哈大笑,说完就走了。

外祖父觉得这事很古怪,回家后便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他只知老人的名讳,杨健侯,但不知其身份。

“傻小子,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位杨健侯就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无敌’杨露蝉的儿子,是京城武林高手中的高手啊!”

编辑搜图

杨健侯,号镜湖

听父亲这么一说,外祖父恍然大悟,第二天一早便直奔杨府,上门拜师。

“不行。我年事已高,在江湖上已经宣布不再收徒。”杨健侯得知外祖父来意,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正当外祖父准备悻悻离去之时,杨健侯又说:“不过,看你身患重病,又诚恳好学,我可以教你拳法,你就拜师在我儿子杨澄甫门下吧。”

外祖父喜出望外,立马行叩拜大礼。名义上他是杨澄甫的徒弟,其实一直是杨健侯师祖亲授他拳艺。

幸得此机缘,健侯师祖破例代子收徒,并给我外祖父赐名“镜轩”。

至此,外祖父牛春明成为了杨式太极拳的第一位外姓弟子,也与太极拳结下了一生之缘。

编辑搜图

杨式太极拳传承脉络

03

年,医院推荐,担任北京救火会医生。同年,健侯师祖也被聘为北京救火会的国术教官。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得以朝夕相处,一个教,一个学,日复一日。

在健侯师祖的口传心授下,外祖父学会了九九八十一式杨式太极拳,他每天刻苦练习,潜心钻研,功夫突飞猛进。

有一次出游野餐,忘了带开罐头的刀,外祖父便用手指当刀,点开罐头盒,而手指毫无损伤,众人皆赞叹称奇。

外祖父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深得健侯师祖的赏识,于是将毕生的技艺倾囊相授。

健侯师祖晚年,还把秘传的点穴功夫传授给了他。

外祖父作为杨式太极拳的外姓传人,毕生只学一家之拳,练一师之艺,习一技之长,专心练习杨式太极拳。

因此,他的太极功夫是纯正的,始终保持着杨式太极拳古朴典雅的风格。

年,杨澄甫在北京中山公园设立拳场,公开传授杨家的太极拳、剑、刀、枪等,健侯师祖命外祖父协助澄甫公教拳。

年起,外祖父在杨家武馆任助教,历时六年之久。由此,外祖父的拳技开始在北京武术界有了影响力。

直至年,健侯师祖辞世,临终嘱托我外祖父:去南方发展太极拳。

为了把杨式太极拳向江南发展,外祖父秉承师命,离京南下,以教拳为生。

年,浙江省国术馆成立,澄甫公出任教务长,外祖父也被聘请到国术馆任教。他开始了在杭州一边行医,一边教拳的日子。

第二年秋天,杭州举办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和国术游艺大会。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齐聚一堂,我的外祖父也在此盛会上大显身手。

年,澄甫公因另有约请而辞去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一职,离开杭州,赴广州任教。

外祖父则继续在杭教拳,并一度担任军警界的拳师。

在此期间,他在各方面武术活动和比赛中都显示出非凡的太极拳功夫,从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编辑搜图

外祖父在外教拳时

抗日战争期间,外祖父不愿为日寇屈服,离开杭州,避居乡间,在浙江武义、永康一带以行医、教拳为生。

生活虽很贫苦,但他对太极拳的钻研从未间断。

他在永康县成立太极拳术研究社,弘扬太极拳术,并带领身边弟子,每日操练拳、剑、刀、枪术。

外祖父虽拳技精湛,但他为人谦虚,含蓄不露,不图名利。

他初次来到浙江时,人们看到动作缓慢的太极拳,不免异口同声地发出嘲笑。

当时,永康县一位颇有功夫的外家拳师,当面羞辱外祖父,说:“你这种拳有什么用场?软绵绵的,真是打老婆的拳。”

第二天,这位拳师忽然登门拜访,在客堂用茶时,此人突然偷袭。

外祖父身不离座,转腰随手一送,拳师向后跌出,撞翻桌子,茶具尽碎。

被打败的拳师并不甘心。次日,带来三位拳友,分站客堂四角,同时向外祖父发难。

他从容不迫,将四人战败。后来,这四人向他请教,是如何做到左右逢源,以少胜多的。

外祖父淡淡一笑,说道:“这是太极拳的‘听劲’功夫,先听后发,快如闪电,有此薄技在身,故能受困不惊,临危不惧,得以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编辑搜图

外祖父与人推手切磋拳艺

外祖父的“听劲”功夫极好。

他受聘于浙江兰溪中医学校,担任武术教师时,县里有一位武举人不服。

此人自认是金华一带有名的拳师,学校不去请他,反而让外祖父这个外乡人占了这个位子,有损他的面子,便找上门来要与外祖父公开比武。

外祖父婉言谢绝,但此人执意不肯,非比不可。

为化解矛盾,外祖父便同意在家里比试一下,于是在客堂的地上画了个大圆圈,商定谁被打出圈外便算输。

两人进入圈内相对而站,武举人几次抢先出击均被识破而不能取胜。

最后,对方来了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招数,用拳脚一起向外祖父猛击过来,外祖父出手以“截劲”相迎,“哈”声一起,武举人当即应声跌出圈外。

真是“不打不相识”,隔天,武举人竟领着儿子,来拜外祖父为师学习太极拳。

04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外祖父来到杭州,住在我们家。

8岁的我与65岁的外祖父朝夕相处,祖孙之情日益渐浓。他一边到各处教拳,一边用自己的医术为我治病。

我很崇敬太极功夫深厚的外祖父,整日形影不离,一有空就在他身边跟着比划,边玩边练。

外祖父也很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他开始时从不说一招一式的名字,只是让我跟随他练习。仅揽雀尾这一式,我就学了好几个月。

一年多后,外祖父与通背拳师马雨荪、八卦拳师王卓诚义结金兰,按年龄,外祖父排行第二。

编辑搜图

王卓诚(左),马雨荪(中),牛春明(右)

他们一起在杭州开元路37号成立了“牛春明太极拳研究社”。

这太极研究社,其实就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前面是教拳的地方,边上就是王卓诚家,外祖父也在此住过一段时间。

正在上小学的我,每天一放学就跑去拳社找外祖父,大家都在四合院中间的圆形空地上交流拳技,切磋武艺。

我最喜欢看他们推手,看似轻柔不用力,实则最考验功夫和劲道。

编辑搜图

这一年,外祖父还先后在青年会、湖滨六公园等处设立教练站,传授杨式太极拳。

虽然身兼多职,十分辛苦,但为了使太极拳造福于大众,他仍挤出时间为邻舍父老兄弟无偿教授。

每当外祖父给别人教太极拳架时,我也在旁边一招一式地跟着练习,打着打着,也学了个大概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自己在家练拳钻研,虽然还不甚明白太极拳的种种深奥理论,但觉得这拳打起来身体挺舒服的,想一直打下去。

05

半年后,外祖父忽然发现我脸上的气色红润了许多。

难道医治见效?作为医生的外祖父心里明白:这病情的好转应该是习练太极拳的功效。

外祖父非常高兴,决意将毕生技艺传授于我。

此后,他开始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等套路手把手地传授给我。

编辑搜图

外祖父的手抄老拳谱

我虽体弱多病,但脑袋还算灵光,模仿能力极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能上台表演几招了。

但我深知自己的这点拳脚功夫与外祖父是天壤之别,“太极”这条漫漫修行路,我才刚刚开始走。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外祖父:“您的好功夫是如何练成的?”

外祖父只给了我九个字:“天天练,不停息,用脑想。”这九字,我至今深深铭记在心。

其实,刚开始学习太极拳是很苦的。

我本以为这是一项省力的活动,动作柔缓不用力,轻易即得功夫。但没练几天,腿痛、脚痛、浑身酸痛就一并向我袭来。

外祖父的太极拳架为杨式太极功夫正脉所承,看起来不吃力,做起来很吃功夫。

要想打好这套81式太极拳,首先要过的是体力关,一套拳打下来,常常累得我汗流浃背,腿痛难忍。

面对无尽的疼痛和苦累,我犹豫过,心里矛盾过:这么苦,还要不要坚持练下去?

每当此时,外祖父便会让我坐下来,给我讲故事。他说:“练拳如同烧开水,要让冷水沸腾,必须坚持用柴火烧,坚持不懈,水才会开。”

几十年后,我才逐渐明白这故事中的深意。

烧水如此,练拳更是如此,既非一蹴而就,又无捷径可寻。

功夫是练出来的,苦练功夫才能上身。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厚积薄发,体味太极之真谛。

如果自负聪明,不愿下功夫,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的精奥之处,只能徘徊于门外。

外祖父自己,从练拳之始,就从未忘记过健侯师祖的教诲。

每天4点多,天还不亮,他就已起床。先在家里打三遍拳,再练半小时扎杆,然后去湖滨六公园教拳。

从家到西湖的路上,他既不骑自行车,也不坐车,而是打着太极拳中的搂膝拗步和野马分鬃这两个动作,一路前往。

七十多岁的外祖父,全身肌肉仍如青年一样结实饱满,这就是中国武术所说的“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编辑搜图

“拳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外祖父时常激励我练拳的座右铭。

从此以后,我便以苦为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一日懈怠。

严冬清晨,天色晦暗,西湖边的凛冽寒风呼呼地吹着,刮在脸上如刀割般生疼。

我跟在外祖父身后,一遍遍地练拳。很快,手便冻得像十根小萝卜似的伸不开,脚冻得直往地上跺,但我心中没有半点退却。

炎炎夏日,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落,我的衣服像在水里浸过一样,找不到一处干的地方。但我仍坚持练习不止,没有一点敷衍和马虎。

记得有一次,我跟外祖父同睡,半夜里在睡梦中,我突然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便赶紧地把外祖父推醒了。

“干什么?”外祖父问。

“该起床练拳了……”听到我迷迷糊糊的声音,外祖父开心地笑了。

06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眼看着国家日益繁荣,外祖父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决心继续做好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

外祖父不辞劳苦,多次应邀到浙江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医院、杭州市邮电局、杭州制氧机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都锦生丝织厂等单位教拳。

每天清早,他都会在西湖边的六公园带领群众晨练,义务教拳,风雨无阻,无一日间断。

年,外祖父作为浙江省武术队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竞赛大会,荣获优秀运动员奖章。

编辑搜图

全国武术竞赛大会时的合影,外祖父(第一排,中间)

回来后,他告诉了我在北京发生的一件“趣事”。

会议期间,各省青壮年选手纷纷与外祖父推手,其中有一位参赛的东北大汉,慕名来找他,要求与之试手,切磋技艺。

外祖父当时想既然是交流拳艺,很自然就答应了。但同时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其他人,相互交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天清晨5点,在住所楼下园子的花坛旁见面。

第二天清晨,双方都按时赴约。对方凭借着自己身材魁梧的优势,一出手,竟毫不客气,直向外祖父的裆部按去,恨不得一下就把他击倒在地。

外祖父见状,知道来者不善,即随对方来势,将身体自然后坐化开,接着借对方的力,双手先用一个“挤”劲,再用一个“掤”劲,轻轻往前一送,直接把对方抛到花坛后面去了。

霎时间,四周响起了一片掌声。

原来,周围的窗户和阳台前都是探头观看热闹的人。外祖父感到此人心术不正,过去将其扶起后便转身离开了。

一时,“牛大力士”的名号传得沸沸扬扬。

很快,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对外祖父进行了采访,要外祖父介绍“牛大力士”的经验。

外祖父说:“我今年已经76岁了,不要说一桶水,就是半桶水,我也提不起来,哪算什么大力士!”

记者又问:“那你怎么能把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摔出去呢?”

外祖父回答说:“这就是太极拳中所说的‘借人之力,顺人之势’,对方打来的力越猛,我顺势化解后,对方要收回的力肯定也就越大,我是借了对方的力,轻轻送了他一下。实际上还是他自己在打自己,并不是我有什么力气。”

事后,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都发表了报道文章,并刊登了外祖父的拳照。新闻界的报道,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对太极拳和外祖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