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俗园坐落在河南省郸城县东15公里的丁村乡大贺庄村,集农、工、商、文化为一园,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中原民俗园占地30余亩,始建于年秋,年春初步竣工。园内由公共娱乐场所、耒(lěi)耜(sì)集粹与天工开物馆、石器苑和集贤堂四大部分及20多个景点组成。在这个民俗园中,目光所及,一个主元素就是石磨、石磨和石磨!与之相关的石碾、石槽、石臼等农耕用具,数量之多、品类之全、模式之新令人过目不忘。
茶具套装家用石磨创意陶瓷茶壶茶盘功夫茶杯半全自动懒人泡茶器淘宝月销量¥11.8¥27.6购买已下架因石磨数量之多,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年7月,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女士的现场认证,确认中原民俗园的创建者贺恒德先生收藏块石磨,成为(当时)世界上收藏石磨数量最多的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最终确定授牌,中原民俗园石磨收藏和用石磨堆成的“石磨山”正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的就是石器苑中的“石磨收藏”项,涉及用2万多块石磨堆垒的“石磨山”、1万多块石磨修砌的一条长两公里的石磨路、多块石磨铺成的石磨广场。
当然,现在全国搞石磨收藏的个人或企业已经远不止中原民俗园一家,有些收藏石磨等农耕石器的数量已经接近或超过10万块!但中原民俗园无疑是第一个创造这个纪录的持有者。
用石磨及石碾砌筑而成的牌坊、照壁
到达丁村乡大贺庄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全部用石磨、石碾砌筑建造而成的四柱三孔牌坊,立意精巧、设计大胆、夺人眼球。在一个平白无奇的小村子里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建筑,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视觉冲击力极强,以至于对中原民俗园内部如何展陈一下子充满了渴望,行进的速度不由地加快了!
进入园区内部,发现那里果然是一方石磨打造的天地,最让人感兴趣的当然就是立在眼前的这组照壁了。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古人称之为影壁、萧墙等,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一般用砖石砌筑,但用石磨建造你没有见过吧?来张合影留念吧!
用近万块石磨铺就的广场
在园区里,近万片的石磨盘铺就的石磨广场极具震撼力,它们被有规律地铺设在宽阔的广场以及不同功能区的小路之上,这种方法铺就的平面不同于坚硬的水泥地面,或是匠气的砖铺场地。石磨本身的具有小圆孔(当初研磨粮食的入料口)、石磨与石磨之间自然空出的间隙,恰恰是地上小草自然生长的空间。这是大自然颜色的一次极美组合,更是一场坚硬与柔软的曼妙合奏。
用红色石磨盘精心建造的神农殿
这是一座硬山式屋顶的殿舍,五脊六兽,斗拱飞檐,前出廊、后出沿,殿前四棵立柱下接柱础石,上连画坊,是一座中规中矩面阔三间的古建。可是走近一看就难免要不淡定了——这座殿舍的三面墙体并不是砖石结构,却全部是用石磨盘砌筑而成的。颜色统一、大小均匀、天衣无缝,再次颠覆了人们对磨盘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忆!
感受两万多块石磨搭成的石磨山
去中原民俗园,一定要登上这里的石磨山去看一下。无论是游走进石磨山山洞的廊道中,还是走在石磨山的小径上,石磨庞大的数量、不同的造型、特殊的设置……都会促使你再一次对石磨用途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
据说当初民俗园的主人曾向民俗专家冯骥才请教过,数量众多的石磨到底怎样存放?冯先生最后给他这样一个建议:这些石磨盘一定不要损坏了,也不要用在固定的建筑中,建议他们用这些石磨堆成一座石磨山。这样一是节约了场地,二是以后另有他用时也可以快速取放。
之后,一座石磨山就这样形成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石磨山的下半部有空心的廊道,游人也可从中自然地穿行;石磨山的山腰处有曲折的小路,游人可以在上面散步;山上还建有一座小型的鲁班庙,算是对传说中石磨发明者的一种敬仰吧!
园区其他景点亦可圈可点
园内的古井怀旧、象石生辉、拱桥倒影、竹林繁茂、金桂飘香、玉兰春早、枣园春色、鱼塘夕照等景点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缀其间的拴马桩、下马石、饮马池、石碾等物件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农村生活画卷;复原的农家院落里,犁、耙、耧、风车、织布机、榨油机、匾额、花轿等上千件的农耕文化器具可以唤起每个人各异的童年之梦……
疫情过后,各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那里体验一下,切身感受中国悠久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欢迎喜爱石磨等农耕石器的朋友在此留言沟通,谈谈石磨盘到底该如何保存、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