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喝茶,通常都是放几撮茶叶,泡上一大杯开水。喝起来时“咕咚咕咚”一股脑下去,不一会儿,一大杯就见底了。
好友看见了,就说:
“茶是要品的,细水长流,慢慢品味。你见过福建人泡茶吗?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茶几,专放功夫茶器具。泡好茶后,第一遍要洗茶,第二遍洗杯子,第三遍才是用来品的。”
她边说边手上忙活,在小茶杯里倒上水,递给我。
“一定要小口抿,才能品味到茶的清香。”
时值午后,我们倚在她家阳台的摇椅上,迎着午后温煦的阳光,慢慢品茶,细声细语地聊天,果真惬意极了。她家的阳台上摆着一张小小的茶几,恰好够摆一套茶具。精致的紫砂壶茶具,清爽的小杯子,白底粉花,白色无暇,粉色温馨可人。倒上清茶,杯子里便多了淡咖色的波纹,随着手的轻微晃动荡漾开去。
她说,用这套茶具来喝茶,感觉生活的层次提高了不少。无论何时,坐下来,端起精致的茶杯,倒上一杯清澈无比的清茶,一小口一小口地细细品味。乌龙茶特有的甜香沁人心脾,所有的烦心事便已遗忘。朋友在这样的静心修身中也显得更加优雅、精致。
她就这样在生活中增加了一道仪式感。品茶使她忘记一切的烦忧。生活中,加点仪式感,会让生活更有情调,即使有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叨扰,也能在静静品茶中淡忘。
2
楼下小木屋卖菜的女人很漂亮。
她每天的淡妆都很精致,穿扮也很时髦。夏天的时候,各种剪裁得体的连衣裙,衬托得她的身材玲珑有致。这样一个初秋的天气里,早上微凉,到了中午又开始变热。她穿了一身绣花旗袍,外面套了一件橘红色的薄风衣。整个人看起来风姿绰约,女人味十足。
说起来,她只不过是个卖菜的。
6点钟出门跑步时,能迎面遇到她进小区。跑步回来,发现她已将各类新鲜蔬菜水果摆好,供人挑选。
有一次拿牛奶,顺便跟她聊了一聊。我问她:“你每天早上来这么早,怎么来得及化妆打扮啊?”
她说:
“早上时间确实很赶啊。但女人啊,每天抽个十分钟给自己梳妆打扮,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漂漂亮亮的,一天的心情都会好。同样活一辈子,为什么不让自己开心呢?”
她的话让我自惭形愧。
自从荣升为妈妈,我和大多数妈妈一样,每天都是睡不醒的状态。早上急匆匆起床,胡乱洗漱后,匆匆赶去上班。衣服的尺码一年大过一年,形状也从裁剪得体的裙子变成了简单的T恤,长裤。平日里素面朝天,任它残酷暴露,对抗着岁月的侵蚀。
当斑点和皱纹开始爬上脸庞,我们开始大声哀嚎:“天!这么快就长斑了!我们这就要变老了!?”
而楼下女人每天下午4点钟下班,还赶得及去美容店做个护肤回家。她白皙而光洁的脸庞,告诉我们:女人,要善待自己!
3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加点仪式感,才能在我们心中油然升起敬重的感觉,从而正视它。正视它,才真正的拥有了它。
带孩子参加了亲子演讲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由热心的爸爸妈妈一起组织,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女儿胆小,连续去了四次,都没有敢上台发言。鼓励她多次,都有些胆怯。
有一次她问我:“妈妈,这个演讲俱乐部我必须要去吗?”她把“必须”2字加重了语气。
深思熟虑后,我告诉她:“宝贝,不是必须要去,而是看你是不是喜欢和想要去。不去的话,你可以在家里玩,不和外面的孩子说话沟通,那可能交的朋友就不够多。如果去的话,一开始可能会紧张,但勇敢站上去之后,会发现,真的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而且,会有很多朋友。”
我告诉她,小时候,我比她还要胆小,家里来了亲戚都不敢说话,别提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话了。我要和她一起站上台,克服恐惧。因为,我“必须”克服恐惧,以后我们才敢做更多的事。
每一次演讲前,我们一起认真准备演讲稿,在家里对着镜子和家人多次练习,将在俱乐部的表演当做一个大舞台,下面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物。
我和她一起,体验了从站到台上浑身发抖,到流畅自如的过程。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在演讲的时候自如发挥,眼神自然,手势自如。
不知不觉中,俱乐部成了我们每周必去的地方,去到那里的孩子和大人,都充满了仪式感,签到,开场舞,角色介绍,演讲。孩子们变得开朗,更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了。
为什么会产生恐惧的感觉?
心理学上说,恐惧来自于对未知的害怕。没上台前,我们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会不会很可笑?我们会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忘词了怎么办?
因为对这些问题的一无所知,所以内心产生了担心甚至害怕的感觉。
而正视它,认真对待,将每一次上台当做一次正式的演讲,将每一次练习当做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慢慢地,之前的担心和害怕自然而然消失了。
感谢我的朋友,她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体味到品尝一杯清茶,放松心情的绝妙;感谢楼下小木屋的女人,她让我知道女人在生活中无论如何忙碌,给自己一抹色彩,提亮心情;感谢我的孩子,她让我知道,凡事认真对待,保持一个专业的态度,才知道原来那些让我们不自信的事,做起来其实很简单。
这一切都来自于仪式感,原来仪式感只不过是给生活加点料而已,而这样的一点点料却让我们的生活多了很多的意义,多了很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