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到潮汕地区人家做家,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套功夫茶具。这种传统习俗与潮汕人的移民史差不多长。功夫茶已经成为潮汕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许多潮汕人可以几天没肉,却不能一天没茶。
现代泡工夫茶连滴茶都省事小时候,大人们吃完晚饭就会走家串门,然后烧水泡工夫茶,边喝茶边聊天。男人们聊生计,聊乡村大事小事趣事。甚至在喝茶中谈妥一些交易或合作等等。女人们聊生活,聊家庭孩子。看一个家庭的人缘,在、看看晚饭后他们喝工夫茶就可以知道个大概。
茶色金亮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自宋朝起就已经有了,算起来已经超千年历史。工夫茶是潮汕人基本的、最佳的待客之道。我相信,工夫茶自古以来,对于潮汕地区的文化熏陶,对于潮人以礼待人、讲究礼仪客情的传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潮州工夫茶能列入国家非遗物质文化便是最重要的佐证。
“无事来食茶哩”成为许多潮汕人之间经常相邀的口语。对于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电话的最后一句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工夫茶已经是融为潮人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工夫茶传统茶具因为从小就喜欢喝茶,我也无法几天没茶喝。刚到广州读书时,对那里浓厚的漂白粉味自来水非常不习惯,连开水都不大想喝。但没办法,学生时期经济有限,也不可能以矿泉水代替吧。
还好,出门前还特地带了几斤白叶茶,到了广州后还特地去潮汕人开的茶店里买了一套茶具,学习之余便泡泡工夫茶,但鉴于宿舍里的空间有限,也不可能象在家那样想泡就泡。
喝开水时,也往杯子里投几片茶叶,中和了那种难喝的味道,这一杯水才能勉强喝下去。有的同学说,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我说没法习惯,这种口味的白开水喝再长时间也没法适应,如果没有茶叶,连一口水都不想喝。同学说那是你习惯喝工夫茶了。
古老茶具,茶叶上千元一斤泡工夫茶,确实是一件很费工夫的事。工夫茶讲究火候、泡茶茶具以及泡茶“工夫”等等。据说以前老前辈的潮汕人更讲究,从茶叶、茶具,到泡茶的烧水炉,到水,都很有讲究。茶叶就没必要细说了,单写一篇关于茶叶的文章都说不完。茶具呢,当然首推紫砂,紫砂泡茶,不仅可以保持茶的原香,时间长了,还可以提升茶的香味。烧水,用木炭比较好,当然,烧木炭就费工夫了,有传说还有的用橄榄核,呵呵,这个费工夫就不用说了,有时要找到橄榄核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工夫茶至于烧水的炉子,不用去考究以前用什么炉子,单从近十多年的炉子的更新换代,就足够眼花缭乱了。
现在经常见的烧水壶八十年代用小煤油炉、风炭炉,九十年代后用电丝炉,再到炉壶一体的电热壶,到现在的自动加水电热水壶,可谓是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方便,也让人越来越懒,“工夫茶”已经少了许多工夫。
自动加水电热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