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本觉坊煮茶论道

吉安市的吉州窑本觉坊柴窑,复原古代点火传统制瓷工艺,弘扬吉州窑陶瓷文化。

吉州本觉坊柴窑:瓷行四海技作舟,釉映九州火助势

吉州古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境内赣江中游吉安县永和镇,在古窑遗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觉寺塔,斑斑驳驳,显得古朴而挺拔。因塔位于本觉寺旁,故称本觉寺塔。而本觉坊则是继承本觉寺的禅文化发展而来。

禅作为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凝神静坐,消除一切杂念妄想,获得一种智慧。那么禅茶有什么联系呢?

禅是一种境界,是在静坐中去除各种杂念,让心重归清净的不二法门,茶能醒人,让人变得闲适优雅,我们在生活中总能遇到大大小小的烦心事,让人头疼恼怒,长此以往,不仅有害身体,更是对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损害。可是,闲适愉悦的心情并总是靠别人得来的,总有些人有这样那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贪念,如果一个人把得到与拥有看得太重,无论有什么都不满足,那么他就会痛苦烦恼,他就永远无法清净。

那么,怎么在修行里培养清净心呢?我们说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品茶能清心,涤荡心里的污秽。在明心见性的修行中,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品茶需要幽静的环境,修行也需要清静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静”的环境,走到静的内心,再进入“净”的境界。清清净净,给自己的生活去除太多不必要的烦恼。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禅茶一味,离不开人文日用,离不开茶的精洁,涤烦的功夫。更离不开自己由此了悟,而进入清净自足的境界。禅茶一味就是需要我们用佛的智慧之光照亮生活的道路,转化人生的缺陷。

而吉州本觉坊,却以古法烧制的茶具,更为特别之处的是,杯盏还是坯子烧制前,会放上茶叶,制成之后,如黄金丝般的桑叶脉络会呈现出来,为什么会用桑叶而不是其它树叶呢,本觉坊的段总说,用桑叶,是因为蚕吃而成长,本觉坊的院子里多栽有桑树,百年以上的有几棵。一行还尝了一把正成熟的桑葚。

诚然,蚕食桑叶然后吐丝作茧,若干天后完成生命的蜕变——化蛹成蝶,从树上爬到在天上飞,这难道不是生命的重生?而广东人的功夫茶台上,金蟾也是“茶宠”之一,而另一种蝉,幼虫成蛹也要在地上蛰伏很久,最后才见天日。禅、蚕、蝉、蟾……,这又透露怎样的禅机。而茶具本由泥坯所制,经炉火高温之后,又成为器皿,道德经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看似无用的泥土,却是大用,看似无用的空间,却能承载!

禅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有人说大写的英文CHINA(中国),音译为“禅那”,而小写的china,则翻译作瓷器。

时人常讲,道、法、术、器,而当年禅宗初祖达摩大师来中国时,“忽望震旦,白当灼天,知有载道之器”(《洗髓经.序》,禅宗二祖慧可作),中国这片土地,本有道家、儒家文明,这里的人善良、勤劳、勇取、付出,契合佛家的大乘思想。“道”需要“器”来承载的,如果说“禅茶一味”,那么“桑叶盏”的确是承载“禅道”之器物。

禅宗公案:吃茶去!

井冈山狗牯岭和白云山白兰花泡的茶简直是绝配,中间为吉州窑的桑叶盏。

唐代赵州柏林寺庙里有个和尚叫从谂,又一次他问新来的和尚:曾经到过这里吗?和尚回答说:曾经来过。赵州和尚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没有来过。赵州和尚说:吃茶去。主持就感到疑惑不解,就问从谂禅师,为什么来过的和没来过的都要吃茶去?这时,从谂和尚突然叫了一声:主持。主持随口答应。从谂和尚说,吃茶去。

禅宗提倡顿悟,他认为我们在穿衣吃饭这样平常的事情中都有深刻的道理。非常平常的事物中都有智慧在里面。作为芸芸众生,我们无法了却尘缘,在深山里面出家修行,禅茶一味的要义就是告诉我们,不论在哪里都可以修行,生活中处处都是道,佛在哪里?道在哪里?就在当下,在我们真实的生活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