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闽潮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因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过工夫):器具精巧,方法细致,礼仪周全,故名。
今,多与“功夫”混淆,写成“功夫茶”,音义上有所出入,更未能体现出“潮人饮茶”之精神面貌与内在。
工夫茶
工夫茶:[gang1hu1dê5]
以上录音仅供参考
潮州:[gang1hu1dê5]
潮安:[gang1hu1dê5]
饶平:[gang1hu1dê5]
汕头:[gang1hu1dê5]
澄海:[gang1hu1dê5]
揭阳:[gang1hu1dê5]
潮阳:[gang1hu1dê5]
普宁:[gang1hu1dê5]
惠来:[gang1hu1dê5]
……
工,潮州话读[gang1]。如:工[gang1]人,工[gang1]地,工[gang1]业。
功,潮州话读[gong1]。如:功[gong1]夫,功[gong1]课,武功[gong1]。
工(潮音[gang1],读如“刚”)
工夫,力气和时间,也指做事精细,讲究,周到。如“某人过工夫”,意思是某人为人处事十分精细周到。
功(潮音[gong1],读如“攻”)
功夫,指武功、本领、造诣。如“某人唱功过硬”,意思是某人唱歌的本领十分厉害。所以,在潮汕地区,“工夫茶”绝不能说成“功夫茶”。就好像“工笔画”而不是“功笔画”。作为茶道的工夫茶,因为器具精巧,方法细致,礼仪周全等诸多物质和精神因素,所以在内在含义上,更符合潮州人所说的“工夫”。
清僧释超全《武夷茶歌》:“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绝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清刘埥《片刻余闲集》:“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
张华云《潮州工夫茶歌》:
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走遍中国潮州之潮州工夫茶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揭阳电视台
本文旨在分享潮语正音正字。内容仅供参考。
如有疑惑,请到文章底部留言交流。
作者:詹韩逸
14
录音(潮州):CamSalvator
录音(潮安):天使也会累
录音(饶平):郑泽钦
录音(汕头):老盛
录音(澄海):砚峰山下
录音(揭阳):微笑如此美妙
录音(潮阳):郑长胖
录音(普宁):Tsaiyutung
录音(惠来):陈佳丰
视频及配图:来自网络
詹韩逸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