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海底捞成都银石广场店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实习生”。25名来自澜沧拉祜、阿坝、那曲等边远山村的学子们,在海底捞开展了一场充实的“城市职旅”,体验了美甲师、门迎、服务员、保洁、酒水吧等岗位。城市职旅是“乡村笔记”发起的面向乡村孩子的职业生涯公益教育项目,通过带领孩子们体验一场关于城市、关于职业的人生规划课,让更多处于困境下的乡村孩子可以看见自己的职业未来,海底捞之行是本期城市职旅的最后一站。
走进海底捞,学子们切身感受到了餐饮服务业的用心和细心。15岁的藏族姑娘斯色卓玛,和五名同学一起跟着海底捞的师父做营业前的准备工作。七夕当天,餐厅准备工作异常繁重,但师父仍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光是整理顾客用餐围裙,就经过好几道流程:清理线头、排查磨损和污渍、整齐摆放。对海底捞员工的“匠人精神”,斯色卓玛和同学们赞叹不已,赢得顾客好口碑的背后原来有这么多看不见的细节和标准。
来自内蒙呼和浩特的曹宏宇经历了40秒的洗手消毒,佩戴好戴一次性网帽、口罩,穿上白大褂等一系列流程,才得以进入海底捞后厨参观。见到食材整齐码放的库房、可视化的操作间、智能运转的机器,他不禁感叹,“海底捞的厨房刷新了我对厨房认知,异常的干净、整洁。自动配锅机、洗碗机、传菜机器人、直配菜,原来餐厅后厨可以这么智能!”
和传统认知中的餐饮行业工作枯燥且发展空间小的固有印象不同,在海底捞,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由系统培训、发展规划、食品安全、数字化管理、产品研发等等不同维度构建成的餐饮企业。活动现场,海底捞四川大区负责人王磊为孩子们分享到,加入海底捞没有学历限制,而一旦加入海底捞,你就成为这个学习型团队的一员,不断会有人督促你学习和成长。内部的学习发展中心,会给到员工系统、丰富的课程,涉及管理、业务、企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材施教、挖掘员工的自我潜能,用更具职业化的方式培养人才。
王磊来自陕西农村,大学毕业后,在年加入海底捞。在海底捞系统化的学习和师父的辅导下,王磊有着扎实的一线服务和管理经验,从服务员一路晋升为担当、大堂经理、店经理、区域负责人。王磊不断在海底捞的舞台上拓展能力边界,成就自我价值,是“双手改变命运”践行者。
体验活动中,海底捞员工带来的捞面表演、川剧变脸、功夫茶引来学生阵阵喝彩。这些传统技艺的展示,一方面源于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热爱,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了多样化职业发展的路径。员工既可以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也可以成为各个岗位的专家教练。
17岁的彝族小伙杨钦霖,喜欢研究企业管理,他感叹“没想到这样专业的表演者都是海底捞自己的员工,他们自发研究学习,精进技艺。员工们能在发现平凡工作的价值,并乐在其中,这样的工作状态,应该是得益于很好的管理机制,真的很想深入学习和了解。”
在一天的体验之后,孩子们纷纷谈起自己的未来的畅享。卓玛说想学习建筑设计,回到那曲建设家乡;杨钦霖希望能够学习更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创立一家优秀的企业……这些梦想离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而在海底捞,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一个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的帮助,实现梦想,改变命运的生动案例,看到了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对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多方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