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你是文人墨客、诸子百家还是乡野挑夫、市井小贩,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常见的茶也被分成六大系,分别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除了六大系外,还有以上述茶为原料而制作出的加工茶,比如花茶、紧压茶等。
蒙古奶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正如中国的地大物博,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中国的茶不止可以泡着喝,还可以打着“吃”,凉拌着“吃”,擂着“吃”,茶不仅有本味,还可以混合着米油盐酱的味道。中国的花样吃茶绝不是冲泡着喝那么简单,比如恭城的油茶,一碗“打”出来的可以加入葱花、香菜、大蒜,花生米、炒米花、油果、馓子等各色小吃的特色茶,有祛除湿气、提神醒脑的功效;还有蒙古的奶茶,这种茶用的就是上述花茶中介绍的紧压茶中的一种青砖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十分适合游牧生活,蒙古奶茶不比我们平常所喝的奶茶,它是鲜咸味的,而一旦加入了盐,那自然也会往主食的方向发展,配上奶皮、奶豆腐、炸果子、炒米、牛肉干等,就成了蒙古人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在饮茶文化流行的广东潮汕一带,除有着精致讲究的功夫茶远名在外,同时也有一种类似蒙古奶茶可用作主食的吃茶文化,被称为“擂茶”。擂茶也称客家擂茶,是热情好客的客家人用来待客的传统礼节,比如家里有婚嫁喜事或有亲朋好友到访时,都会请喝擂茶。擂茶擂茶,自然精髓就在于“擂”。擂,即研磨的意思。制作擂茶就必须用到“擂茶三宝”,即带有纹路的陶制擂体,擂棍,捞瓢。制作中将所有食材倒入擂体中,坐在凳子上,用双脚固定住擂体,顺时针用擂棍一直擂,顺时针一圈后再逆时针一圈,重复擂,直至擂成糊状,再倒入烧开的开水中,便可以直接喝,这便是最原始的清擂茶。
除了食清擂茶,后面也慢慢演变出了可以加料吃的擂茶,擂茶的包容性特别强,一份擂茶中加入十几二十几种配料是常见的事。加料擂茶按吃法分为荤素擂茶,荤擂茶会加入猪油、肉丝、小肠、粉干、豆子、香葱等等,而素擂茶则会加入素茶油、花生、绿豆、粉干、还有当地的风味辣萝卜等等;按地域分为“咸茶”、“菜茶”,比如海陆丰、潮汕地区多以这两种做法,还可分为“粥茶”,清远、英德两处比较喜欢此吃法。料加得多了,可以变成擂茶拌饭,成为客家人主食中的一部分,这也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吃法,就是在加料的基础上再加入米饭或炒米,拌着吃,也可以将茶汤和饭分开吃。但不管哪种方法,擂茶的精髓—汤汁,配料一定是多于米饭的,这才是正确的吃茶姿势。
擂茶可以说是至今保存的最具原始形态的饮茶方式,被称中国茶文化中的“活化石”。客家人独具特色的擂茶文化,当地人食之如蜜糖,外地人却见之如砒霜,直呼吃不惯。这主要是因为接受不了它的味道,说是喝茶,结果入口却是咸的,想当个汤来喝,结果里面又有好多配料,重点是还漂着一层绿色的沫,整体的视觉和味觉没有吸引力。尽管如此,喝擂茶的人口也约有万人,不仅是潮汕地区,擂茶风俗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保留,有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和台湾等地,都保留着当地的擂茶特色。
你们有吃过擂茶吗?觉得味道能接受吗?其他地方的擂茶又是怎样的特色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阿詹的朋友也可以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