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是潮汕瑰宝,特有的茶道。它起源于唐宋,原是指武夷山岩茶,经精工培植的新茶种。到了明代,功夫茶又经创造和发展,在烹茶艺术上极为讲究,十分精工。因其品种培植与烹制艺术都有“精工”二字,故称为“功夫茶”。功夫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清朝人俞蛟在《潮嘉风月。功夫茶》中写道:“功夫茶烹治之法,本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从记载看,潮汕功夫茶在烹制技术上到了清代便已有本有源,形成了独特的一套茶道文化了。
但是,今天我们所见到、喝着的所谓功夫茶,其实是大失原貌,完全走样了的。原来的功夫茶,不论茶具、用料、烹制方法都大有讲究,而且也配合着一套饮茶的礼仪习俗,这才能成为地方的一种特有文化。
功夫茶的茶具,应该是:紫砂茶罐,白瓷薄杯,圆形茶盘,以构成壶巧、杯小、盘圆的艺术美感。
功夫茶泡茶用料也有讲究,煮水须用坚实木炭,用水须用山泉水,名泉更佳。煮水至80~90摄氏度为宜,水沸后提壶须3~5秒钟后才可冲入茶罐,太热、太凉皆不宜冲茶。
功夫茶烹制分8步,纳茶叶入罐、等候水开、冲泡、刮去泡沫、浇罐盖、开水浇杯、清洗茶杯、筛点。这8步法,人们归纳为口诀:“高冲、低筛、刮泡、浇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高冲是开水冲入茶罐宜猛,使茶叶在罐内翻转,茶质均匀。低筛为保证茶香不流失。刮泡是开水入罐时,第一次会有许多泡沫浮出,是杂质,应用罐盖轻轻刮去。浇盖,是冲去杂质,保持罐里温度。关公巡城是筛茶时不能一次筛满,应在茶杯中轮番反复,使茶质杯杯均匀。韩信点兵为保证茶水筛尽,即使只剩一滴几滴,也要在每个杯面上都点到,使茶质均匀。功夫茶的特点便体现出来:壶巧、杯小、茶浓、量少、色清、味香,是其他茶道所没有的。
喝茶也有讲究,不能大口吞下,要小口,慢咽、品味,才会耐人寻味、余香无尽。
潮汕人喝功夫茶,最多的是接待客人,所以也有一套互相配合的饮茶礼仪。
筛茶待客时杯不可太满,八分便可,因为茶杯温度较高,免致客人烫手。茶筛后,捧于盘上须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先客后主,司炉筛茶者得最后一个喝茶。客人举手拿杯,不能用杯底刮盘沿,以避“强宾压主”,有看轻主人之嫌。喝完茶,把杯轻放于盘上,不能相碰出声,否则被认为对主人有意见,或有某些不满。饮茶后,切忌皱眉闭口,因为这是嫌茶味差的表现。如果一泡冲了许久、茶色淡了,还不换茶,表明主人已不耐烦,有逐客之意,有似北方“端茶逐客”下逐客令之意。客人至此,宜即辞归。若是饮茶间又来了新客。主人必须换新茶,以表欢迎,若是不换新茶,表示主人不欢迎,客人宜知趣离开。这便是饮功夫茶的一些礼节。
饮功夫茶除了以上所述的茶具、茶艺、礼仪之外,饮茶者还必须具备闲适、优雅、怡然自得的心态和安逸平和的生活情趣,才能真正品味出潮汕功夫茶道的精美意境。如诗、如画、如梦、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