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个国家的人容易得强迫症说出来你肯定会点

在世界的主要国家中,哪些国家的强迫症发病率高呢?是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强迫症的发病率高于5%,是发病率最高的大国。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偏偏是这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在很多地方是类似的。都是很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很发达,尤其是在精密仪器制造上十分强大,但在互联网的发展上有些落后了。在民族性格上,这两个国家也有很类似的地方,大致说来,就是:严谨、较真儿。今天你强迫了吗?严谨的一个体现是守时,日本人和德国人的时间意识都很强。这从语言中也能体现出来,看看下面的叙述:日语中所谓的动词“词尾”都是する,当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有“进行时,完成时,过去时或将来时”等不同时,其动词词尾する就必须有相应的变化。无独有偶,德语也几乎完全如此。德语中,所有的动词词尾都是en,这个en也必须随着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换言之,在日语和德语中,动词与时态有着“牵筋动骨”的关联。所谓的“牵筋动骨”是指:无论某个句子自身是否强调时间,无论句子里是否有强调时间的词或词组,动词的词尾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根据句子所属的时态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自动的,只要你使用某个动词,这个动词的词尾就得有相应的变化来标示时态。人们甚至有一种动词中含有时态,时态中含有动词的感觉。当在一门儿语言中,时态的不同能决定其动词(词尾)的变化时,那么使用这门儿语言的民族对时间概念则是极端强调的,表现在其性格上那就是:守时,也就是在具体的时间点上“较真儿”。日本鬼子和德国鬼子的守时习惯是世所共知的,日本的情况,俺知之不详。那在德国呢,若赴约会晚了五分钟以上的时间,而事先又未能通知对方的话,就得当面致歉了。如果你忽略了这个小小礼节,也许下次他就不理你了。日本人的“较真儿”,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比如在古代,咱们中国人随手泡个功夫茶喝喝,传到日本,竟成“茶道”了!所谓的“茶道”,也不过就是过分地夸张了功夫茶的每一个细节而已。还有咱们唐朝人往瓷瓶里插鲜花儿的习惯,传到日本,居然也成了花道。据说中国人到了德国,在厨房做菜时,油盐酱醋信手拈来随意挥洒。德国人看了十分不解,面多少克?水放几克?水的温度?面皮的直径是多少?厚度多少公分?油放几克?每个饺子馅多少克?煮饺子时用多大容器?能把中国人问得一头雾水。只能说,太太太严谨了。德国人的厨房里,天平量筒无所不备,整个就像个实验室,只可惜做出来的饭一般般。这种精神用在制造业上,那可不得了,所以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发达是有道理的。如果把严谨较真用在人身上,却似乎不太妙——至少容易得强迫症。严谨较真这种精神,在逻辑上就是特别相信一是一,二是二,黑是黑,白是白。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说起来有点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强迫症滋生的温床。有的强迫者一天检查几十次车门我们可以想象一种场景:两个人在同一个房间,看着屋顶的大灯,都想到,如果这个等掉下来砸到人怎么办?其中一个人想一想,似乎觉得没什么好办法,有点焦虑,然后去做别的事去了,时间长了,这事也就过去了。另外一个人呢,是那种非常较真的人,想到这个问题之后,感觉一时也没办法解决,但他很严谨,他把问题作为一件事记在本子上,于是这件事成了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他频繁地想着这件事,想彻底解决,后来他甚至把灯也换了,但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掉下来。于是,他继续困扰在这件事里边,后来他觉得自己似乎想多了,这件事对自己造成了干扰,想竭力避免想这件事,但越想避免,却越挥之不去。灯掉下来这种想法,就像一个枷锁一样,把他套在里边了。到最后,但凡他进入房间,一见到灯就害怕,他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的痛苦难以言说强迫者一定要调整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生活原本就是灰色的,一个人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一件事可以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隐藏着冷的种子,一件事情不能解决但也不得不解决也许只能让它先搁着吧。这都是生活中的“灰色”的例子。当强迫者刻板的思维模式得到改变以后,蓦然回首,你也许会发现强迫症已经悄悄远遁而去了。绿树婆娑,风轻云淡,真实的生活又呈现在你的面前。

单选

你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一点“强迫”?

有,很严重有一点,不算严重没有我没有,不过我认识的人里有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