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穿汉服是要去表演吗?”就在年的一天,我跟朋友逛街时,看到两个穿汉服的年轻女孩,我吃惊地问朋友。结果朋友告诉我,这就是她们的日常装。
从那往后的大半年时间,我就经常看到穿汉服的女生,头饰也跟服装相配套。网上也能搜到到各种颜色、不同款式的汉服,这也成为了当年的潮流。
这两天看了张内咸导演写的《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这本书,才知道“汉服热”的兴起,正是年的“汉服热”,他创作了一部纪录片,他也由此开始研究“国潮”,继而撰写了这本书。
张内咸是一位青年导演,年生于北京,他也是新媒体原创视频“情趣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此之前,作家转型为导演很常见,可是导演转型为作家却很少见。
很多人认为“国潮”就是国货,张内咸经过深入研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国潮不等于国货,国潮也可以不是国货。那么“国潮”到底是什么?《国潮》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国潮”的三要素,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三要素,才能实现“国潮”带来的商业价值。
1、中国符号
说到中国符号,我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比如:长城、熊猫、锣鼓、龙舟、茉莉、茶叶、筷子、饺子等等。可是,很多的中国符号,又有几个是被我们国人发扬光大的?
中国的“功夫茶”流入日本后,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后来发展成盛行至今的具有“和、敬、清、寂”精神的日本茶道。反观我们国人,如今却有很多人连茶都不喝。
端午节原本是我国纪念屈原的节日,然而韩国也过端午节,甚至在过节当天,其隆重程度跟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我们真正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