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古至今延续千年,已经并非饮品这个意义这么简单了,生活悠闲的时候,喝茶是享受,是一种文化象征,即使是再贫穷的乡野,客来奉茶的风俗也无法抹去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殊不知,茶叶在古代的用法不但是喝这么简单,祖先们用茶叶治病,涂抹在伤口上,也用茶叶烹饪,加进美食中调味,甚至还能作为祭神的贡品出现在供桌上。饮茶成为风俗的时候,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为茶叶从中国向全世界流通打开了大门,从茶叶的种子、种植方式、茶叶的加工、饮茶的方式等等,都成为了世界各国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除了喝茶,茶艺茶会、茶道茶德、茶礼茶俗等,都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喝茶已经成了一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作为茶的容器,茶具也历经了千年的历史,富含了各种不同的历史价值和文艺价值。虽然茶的产地主要在南方,但是随着年代和地域的演变,茶具也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作为饮茶文化的载体,茶具除了喝茶,还包括烹茶的工具。种类繁多,造型精致,用途考究,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其制造的造型、工艺和材料都在不断的变化。
一、烹茶尽具,巴蜀之地的饮茶之风少不了茶具的起源,浸入了巴蜀人的修养和情趣
茶具的形态非常多样,除了实用功能,还有对美的追求,因此瓷器、漆器、金属、竹木、琉璃等等,都可以作为茶具的材质。饮茶的起源地是秦汉时期的巴蜀地区,茶具的起源也就来自于此,在爱好饮茶的文人雅士的推动下,茶文化开始在全国流行。起初,虽然没有茶具,但是在作为药用和食料的茶叶为背景的情况下,茶具都是由陶器皿来替代的,比如说一些陶碗,陶罐等等。汉代的时候,饮茶已经初具规模,“茶具”的概念已经在文献中可考。到了唐代,茶具已经在唐诗中处处可见,甚至陆羽还写下了专注《茶经》。其中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的器具已经达到28种之多。
古代至今饮茶方式有:“痷茶、煮茶、点茶、泡茶”,与之相对应的茶具也就可划分为这四类。
痷茶茶具是最早可考的茶具,也是根据《茶经·六之饮》中的痷茶法可以证实的。痷茶法主要是把茶饼捣碎后放在茶罐里,再用开水浇烫浸泡,再加一点葱姜调味。主要是用的茶具有瓶和缶两种,还有用来喝茶的茶碗。瓶就相当于是茶壶,只是茶肚更细长。与此相配套的还有烧水的炉、盛水的锅、夹茶饼的夹子和舀茶汤的勺子等工具。
后来煮茶也非常盛行,煮茶法又叫煎茶法,在唐代非常盛行,把茶饼捣碎后放在锅里煮,水面开始冒小水泡的时候叫一沸,加入盐以后直到锅边开始冒水珠,这个叫二沸,二沸后用竹夹搅动锅,这才算完成。整个过程中要用到的器具包括:烧火器具有:炉、筥、炭挝、炭夹;炙;茶器具有:竹夹、纸囊;碾茶器具:碾、拂末、罗、合、则;煮茶器具:鍑、交、床;存盐器具:鹾簋、揭;饮茶器具:碗、畚、札;贮水器具:水方、漉水囊、瓢、熟盂;洗涤器具:涤方、滓方;存放器具:具列、都篮。
“荆巴间采茶做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以葱姜芼之。”
点茶法在唐代晚期,宋代盛行,先要把茶放在茶瓯里,用茶瓶在茶瓯中加入沸水,把茶末调成膏状,在不断加入沸水。注汤的时候要顺畅,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做到煎水不煎茶。主要用到的茶具也是非常多,包括茶碾、茶罗、茶盏、茶筅、汤瓶。泡茶法是在明清时候出现的,用的也多数是散茶,不再是茶饼,茶叶就直接放在茶杯中冲泡,主要用的茶具就是茶碾和茶筅,也可以把茶叶放在壶里冲泡,形成“功夫茶”。
二、中式思维下的茶具设计非常具有传统特色,从技艺到思想传承了千年以来的文化特点,个性非凡
中国人对茶的认识和后期对茶具设计的追求,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设计性格非常的符合古代人们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儒家特点。不同的朝代和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着茶具的设计,茶具的大量生产在当时也是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品味,那些富有艺术情怀和追求的文人墨客成了最早一批设计茶具的人,茶具的设计也是不同朝代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和缩影。茶具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适合人的使用,主要包括舒服度、观赏感和审美,这些都通过茶具的材料、技术和结构体现,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紫砂茶具和瓷器茶具都是非常符合茶具特点的。
茶具上的装饰纹理能够给享用茶叶的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材质上的肌理或者雕刻的印花以及瓷器上的素釉,都是茶具设计过程中审美的延伸和思考,包括在茶具上的印花、彩绘、雕刻、青花等等,这些纹理刺激着使用者的感官,让茶具在文人墨客心中更具美好的联想、憧憬等情感。在茶具设计的从始至终,忠于功能也是茶具的一大亮点,器具的大小、重量都是要考量的地方,选材加工的过程里,人们不断的适应茶具使用的冰花,比如为了防滑,出现了茶托,为了美观,茶瓶变长变细等等,一茶一壶开始搭配使用,既美观又轻便。
茶具在出现到完善的过程里,一直都在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本身对茶的品味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整个煮茶的体系庞大复杂,但是所有的器皿都非常朴实无华,从选用到制作都要保持本色,造型要贴近自然,既做到大方美观,又不能破坏茶的品质。在茶具设计者的眼中,茶具是要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将茶人格化也是众多诗句中所体现,比如“一片青山入座”,“从来佳茗似佳人”等等。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中和”的意识也非常强烈,适合、适宜,既要达到心理对美的要求,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论是煮茶、泡茶还是点茶的方式,饮茶方式的改变和茶具配套的统一其实是内在度的转换,也是对中和这一理念的实践。饮茶的方式改变着茶盏的设计,比如最初设计的时候,茶盏是没有托盘的,但是这样会很烫,也不能好好品茶,这时候就在茶盏下面加了一个托盘,虽然隔热了,但是使用者不得不一直拿着,这就造成了使用不便,后来茶盏就和托盘粘在一起,这样又会造成清洗不方便,一直到最后设计者改造成了内陷式和内置式的两种托盘,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而这也就发生在唐宋时期。
三、茶具被赋予道德伦理和生态伦理的观念,在舒服的环境中寻找自由的发展空间
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长期的农耕文化可以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使得文化发展不被外界所打扰,这就为文化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血缘为主的社会关系产生之后,等级制度和尊卑制度慢慢有了封建伦理的色彩。秩序之下需要伦理,人要遵循彼此之间的伦理,也要遵循与自然之间的伦理。传统茶具的设计也被这一观点所影响,产生出了民间茶具和宫廷茶具,分别代表等级的伦理。这种明显的区别出现在唐朝。
民间茶具主要是用陶瓷和竹木制作的,提倡节制、节俭的风气,宫廷的达官贵人之间则用的是豪华气派的金银系列和瓷制的茶具,构造华丽,选材也昂贵讲究,成为各地进贡朝廷的大礼。后来的秘色瓷器茶具和明清时期的紫砂茶具都有宫廷贵族的特征。所以相应的,设计管理模式也有官营设计和民间设计两种形式。
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具的设计从古至今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国家民族烙印的,贯穿着整个茶文化和茶具文化的始终。在主流的文化背景下,饮茶习俗和茶具中所包含的民俗风情、技艺和思想内涵,都有一定的特点和特征。随着饮茶习惯的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我们使用茶具的目的和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饮茶的文人情怀和茶具里的创意联想都已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直接泡茶的喝法和放弃茶文化中的“仪式”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之中,人们或许能够找到另一种相融的方式。
参考文献:
《茶文化与茶具》
《中国古代茶具鉴赏》
《茶文化学》